“我一个40岁的老男人,本应该靠思想、靠实力吃饭,而现在竟然要靠颜值吃饭。”在电子科技大学今日的演讲中,曾经身价400亿的新能源首富彭小峰用这句话做了开场白。
光伏大佬重出江湖,正在尝试改变。彭小峰坦言,他不是一个善于演讲和沟通的人,过去很多年一直不愿意面对采访,别人请他参加活动,他都让公司副总去。
肩扛互联网金融品牌绿能宝再次冒险起航,不惑之年的彭小峰不再内敛,演讲成了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算遇到大学生咄咄逼人的业余发问,他也会耐心解答。和记者交换名片后,他不忘提示扫二维码加他微信,关注绿能宝。
从光伏产品制造杀进互联网金融,彭小峰没有脱离让他曾风光无限又坠入低谷的光伏事业。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原来他做的是光伏产业中的制造、研发,现在做的是应用,只不过是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实现应用。
史玉柱、许家印为其站台
彭小峰的故事总是扣人心弦。
22岁创业做安防产品,不满30岁已积累上亿元财富;创立赛维LDK不足两年就在纽交所上市,创造了当时中国企业在该所的最大IPO纪录,并很快以400亿身家荣登新能源首富;赛维遭遇严重债务危机时,他以个人资产为公司担保,后来一度被要求进入个人破产程序。
经历人生低谷后,彭小峰一度沉寂多时。2015年,他头顶SPI(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头衔,带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绿能宝重新杀回光伏行业。
此前不声不响的SPI,和彭小峰一起一鸣惊人。短短几个月时间,SPI进行了7轮融资,其中前六轮的金额就高达3.2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SPI是赛维LDK的参股公司, 2011年1月,赛维LDK就以约3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场外交易系统挂牌公司SPI 70%的股份。当时,SPI是一家致力于光伏电站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太阳能公司。
巨额融资后,SPI股东名单上有一长串显赫的名字:央企新兴际华、中节能集团,以及史玉柱、恒大许家印、动向体育陈义红、科瑞基金郑跃文、联合金融蔡朝晖、城市地产王张兴这些企业大佬。
大佬的加盟,无疑为绿能宝提供了强大的信用背书。彭小峰表示,做互联网金融,考虑到了信用背书的意义,因此他找了央企,找了强力民企,“非常感谢这些人,能够让一个跌倒的人有机会再爬起来。“
史玉柱、许家印等大佬为何为SPI站台?有业内人士称是大企业家间的惺惺相惜。而彭小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虽然他和这些大佬是朋友,但资本的投资不是慈善活动,他们投资SPI,一是看好这个产业的未来,而是看好绿能宝的商业模式,三是看好他领导的团队。
彭小峰表示,作为上市公司的SPI,未来会有更多的股东,股权结构模式类似华为,“没有控股股东,我们做用户的SPI,用户的绿能宝。”
“分布式发电代表光伏未来”
在上一轮光伏产业浪潮中,中国光伏企业主要扮演了中游产品制造者的角色,光伏电池板大部分都出口到欧美市场,这也一度让中国企业吃尽苦头。提到2011年以来美国、欧洲等国家的“双反”,彭小峰不自觉地攥紧拳头,“国家间能源的博弈,让企业受到很大伤害。”
虽然一度在光伏行业跌入人生低谷,但彭小峰依然看好光伏产业的未来。
再次杀入光伏行业,彭小峰推出的是互联网金融产品。“原来我们关注的光伏行业的制造、研发,现在关注的是应用,只不过是运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实现。” 他说。
彭小峰推出的绿能宝,基于清洁能源的融资租赁,可让普通消费者分享光伏电站收益。据介绍,通过绿能宝,普通大众可以投资太阳能发电设备,通过绿能宝委托融资租赁给企事业单位,或者发电业主。发电业主把厂房屋顶、庭院变成太阳能发电站之后,不仅可以节约本身的电费还可以享受卖电分成。
彭小峰认为,分布式发电市场空间巨大,代表着光伏产业的未来,“我们国家有那么多厂房、鱼塘、矿区等,利用空间是非常大的,然而,持有分布式电站的都是民企或是小企业,大的发电集团看不上,民企在银行融资都是很困难的,所以我想通过这样一个绿能宝的平台,让普通人有参与环保投资的机会,又为行业解决一个资金融资难的问题。”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光伏发电投入大,成本回收周期大,在国家长期补贴的情况下,依然收益很低,以后若是国家补贴再降低或者取消,光伏企业如何发展?
彭小峰认为,光伏产业一直都在快速发展,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已经有10年前的每度电8块钱,降到现在的5毛到8毛之间,而现在一些发达省份的实际用电成本已经1块多,“如果国家真的把电价放开了,太阳能发电不是没有竞争力。”
在彭小峰看来,用电总量上升,尤其是居民用电量大幅上升,而煤电、水电开发遇到瓶颈的情况下,太阳能发电未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还面临中游产能过剩的问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虽然这几年我国一直在化解光伏产能过剩,但是目前光伏行业还是处于比较严重的过剩状态,中国自己的产量基本就可以满足全球需求。
彭小峰表示,解决中游过剩问题,要打开下游的应用,只要应用做起来,中游制造环节的产能就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