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深冬的清晨,风自渤海南岸吹来,掠过衡水湖的冰面,穿行在广袤的庄稼地与条田渠畔,寒气凛冽,风声猎猎,却挡不住一场向风而行、开荒拓土的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缓缓铺展枣强。
古属冀州,自古是南北通衢要地。如今,塔林林立,银白色的叶片在天光微亮中缓缓旋转,把风的力量转化为感应电流,为这片“冀”往开来的大地注入永不疲倦的绿色动能。
强强联合 从零开始
在“双碳”战略指引下,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区,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而地处冀中腹地的枣强,地理位置独特、风能资源禀赋丰富,同时具备开阔的平原风场和良好的土地复合利用条件,被列为河北省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项目,为全省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路径。
风起之处,必有远谋。
在衡水区域能源版图的重构进程中,邯峰电厂主动作为、迎“风”而上,正式迈出在衡涉足风电开发的第一步。没有任何先例可循,没有现成经验可套,只有一群“敢斗、善争、能成”的邯峰铁军,他们从风电知识的汲取者成长为风能资源的探路人,马不停蹄进出空旷田野,披星戴月勘察风场场址,在地图上标注下一个个曾经陌生却注定不凡的坐标点。
面对河北新能源开发的激烈竞争态势,邯峰电厂主动跳出传统能源视角,大胆选择与中车山东风电携手组建合资公司,探索“开发+产业”双轮驱动的新路径。通过精准政企协同与数据推演,成功锁定56.5万千瓦风电开发指标,体量占比超衡水地区全年开发份额的30%,区域对标居首。
“这是两家央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成功样本。”项目负责人赵少龙介绍道,“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嵌合式’推进——不是你干一段我接一段,而是从方案到落地全过程融合共创,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最优解、最大值。”枣强风电项目设计、审批、开工建设一气呵成,成为邯峰电厂在衡水区域崭新开始的关键落子。
老将出马 一个顶俩
作为邯峰电厂最早成立的风电项目部,枣强项目部肩负着一场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的“样板”使命。与许多以年轻人为主的新能源建设团队不同,枣强项目部平均年龄达48岁,在目前在建风电项目中“年纪最大”。这里有曾参与邯峰电厂拔地而起的土建老将,有数十年如一日坚守设备维护一线的电气“老炮”,也有第一次转战新能源战场的工程“老兵”们。
“老同志多,经验足,我们不怕从零开始。”土建专责姚志军说得笃定。“虽然干风电,我们是第一次上手,但建设项目、啃硬骨头,是我们干了大半辈子的事。”他们熟悉传统火电的运转逻辑,更要迅速适应风电建设的独特节奏。从风机基础选址到道路施工优化,从吊装运输路径规划到送出线路设计对接,每一项工作都充满了新的挑战。而这群可敬的“老兵”们,正是在一次次现场协调、方案会商中逐渐走出了自己的“新能源节奏”。项目部微信群聊里,蹦出的都是凌晨更新的天气预报、最新版本的吊装计划、现场照片与施工日志。在这里,年龄不是负担,而是底气;资历不是包袱,而是力量。
团队中不少人身兼数职,土建、电气、吊装、电装,全靠一张图、一条线、一群人连轴转。“你问我们忙不忙?哪天不忙我们反而不习惯了。”工艺专责杨东亮笑道。“早上还在负责线路电塔验收,下午就得赶紧跑到风机机位盯着现场吊装。”日复一日地奔波忙碌,顶着烈日、迎着风霜,他们的衣服上染成了泥土与夕阳混合的脏橘色,额头上是一道道深深的汗痕。“我们干的这份工作,是一个新起点、一份交接棒。”项目部年龄最大的赵书宁这样说,“我们愿意把经验传下去,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多走快路,把邯峰建设得越来越好。”
兄弟齐心 其利断金
2024年12月的冀中平原,寒意日深,但在枣强风电项目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电厂上下一心,全力以赴融入发展、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为确保顺利完成并网目标,迅速从检修部、生产部、运行部等多个部门抽调组成一支近20人的支援队伍,接力进驻现场,展开“并网前一个月”的全面冲刺。“我们是接到任务通知后就立即打包行李、赶赴现场。”来自生产部新能源运维办的魏剑锋回忆,“这种时候,大家心里都拎得清,现场就是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支援队伍分成多个专业小组,坚守在升压站、风机、集电线路等关键位置,夜以继日展开“拉网式”系统排查。“我们把每台风机的接线都重新核对了一遍,哪怕多走一遍、多测一次,也比出问题强。”检修部保护班技术员杨韶毅说。
任务繁重、节奏紧张,整个现场仿佛按下了“快进键”。施工、电气、运维、试验等多个系统密集交叉作业,安全压力与工期挑战前所未有。“年末的几天,我们几乎是24小时‘不打烊’的。”负责枣强恩察风电场运维工作的许红星回忆道。凌晨一点的控制室内,依旧灯火通明,技术人员围坐在一起分析数据、修订参数,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以脚粘泥土、心怀红线的坚守,实现技术、管理、沟通的无缝啮合,以信任为螺栓、以专业为齿轮、以使命为动力,精密推进枣强风电项目建设。
2024年12月28日,枣强风电项目升压站反送电一次成功。大家一鼓作气,继续总结经验,统筹施工组织、安全质量保障、并网手续等工作。2025年1月1日,夜幕低垂,冬夜里的枣强林寒涧肃,在这片熟睡的土地上,一群“邯峰铁军”们彻夜未眠,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枣强项目的首台风机并网启动。当巨大的叶片切割着料峭春风,唤醒沉寂,见证着邯峰电厂在衡区域绿色发展新高地的又一场胜利。
打开河北新能源地图,依次点亮的区域印证了邯峰人不懈的探索。从最起初的探路者,到最年长的奋战者,再到最忙碌的冲锋者,他们在异乡的土地上拓出了一条通往绿色未来的崭新道路。风未停,步未歇,看,又一批“追风者”们,正奔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