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年里,电力行业最大的时间莫过于神华与国电的重组,这次重组直接改变了延续了15年之久的五大四小格局——国家能投诞生,新公司资产总额达到了1.78万亿元,煤炭产量4.8亿吨,发电总装机2.26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67亿千瓦),营业总收入接近4307亿元。
但实际上,国家能投并非2017年唯一的电力央企调整案例,在这一年里,五大四小重组、并购、资产转让事件接连不断,聚焦主业、资产结构优化成为主旋律。其实,早在2016年5月份原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就曾表示,央企主业不突出、投资分散、同质化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比较突出,该退的没有退出,该集中的没有集中,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繁重。
今天国际能源网小编就对2017年发生过的电力央企大事件进行梳理,看看在这一年里,五大四小们都有哪些聚焦主业的重组、并购、转让资产行动?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系列事件?
聚焦主业,而非聚焦市场化经营
国资委8月30日在北京向媒体通报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重组整合情况时,指出下一步,国资委将重点抓好“五个聚焦”,其一是聚焦突出精干主业。坚持将资源向主业企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做强做精做实主业。通过重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资源配置效率高、产业优势明显的领先企业,在振兴实体经济中发挥骨干作用,切实承担起产业报国的重担。其二是聚焦做强做优做大。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必须要坚持的正确方向。要通过重组,加快打造全球第一梯队,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中坚作用。
从成立之初,五大发电集团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并同时防止垄断行为,但现在五大发电从发电到装备制造,从煤炭到房地产,从煤化工到金融业务,都有涉及。
但与此同时,国资委促使央企聚焦主业的决心不可谓不坚决,我们以连续亏损的火电业务来看。
从2016年初以来,高企的煤炭市场也为火电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成本压力。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煤炭采选业实现利润2262亿元,同比增长7.2倍,而同比之下,火电企业日子则没那么好过。
数据显示,2016年年初以来的一年半时间内,煤炭价格上涨了56.6%。与此同时,前几年乘煤炭之危赚得盆满钵满的煤电企业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电集团,其旗下7家上市公司总利润甚至出现亏损6.722亿元的情况。
2017年三季度,五大发电25家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达到了489.988亿元,比二季度大幅增加了将近365亿元,但其中刚刚列入统计的中国神华一家的净利润就已经达到了356.49亿元,也就是说在整个三季度,五大发电旗下的其他24家上市公司总利润只有133.498亿元,只相当于中国神华总利润的1/3。
从集团层面来看,国能投集团的利润额最高,达到了418.18亿元,利润额最低的为华电集团,亏损-6.722亿元;净利润环比增长幅度最大的公司为华能国际,相比二季度增加了20.72亿元;其次为大唐国际,环比增长8.28亿元。
但即便主业形势不佳,聚焦主业的方针依旧势在必行。早在今年年初,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就曾表示:“从中央企业层面看发展历程,有的一个企业有几十个专业,有的一个专业又有很多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所以,围绕凝聚力量、结构调整,在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等方面,不重组肯定是不行的。”
一家央企二级公司负责人也表示:“其实在成立五大发电集团之初,是为了促进市场的竞争。”因此从1997年开始,不断深入的改革,撤销电力部、成立了电监会、对国电系统拆分重组之后,形成了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家电网公司。
业内专家认为:“国家更多的是从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考虑的,不是从市场化经营考虑。”因此,盈利也罢,亏损也罢,聚焦主业必须推行下去。
转让亏损资产,保障盈利
在过去的将近一年时间里,五大四小为转让了颇多资产包,主要涉及部分就是火电与水电,火电受制于煤价,抛售还可理解,那电力央企们为什么要大规模转让水电资产呢?聚焦主业是电力央企们转让水电的最重要原因,而除此之外,“钱”则是首要原因。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甩卖水电资产的形势最为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电力和水电产能过剩的局面。近年来西部水电陷入消纳困境,年初云南省发改委官网公布的《解读<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水电开发利用管理的意见>》称,云南省电力发展面临水电弃水压力较大,骨干火电厂生存困难等问题。
解读称,上述意见出台的背景是,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云南省中小水电资源开发率已经较高,同时还面临着汛期弃水压力大等严峻形势。另外,当前国内外经济复杂多变,云南省内经济下行不断加大,电力装机严重过剩,汛期弃水压力大,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而另一个水电装机大省——四川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水电产能过剩问题已经颇为紧迫。因此,2016年以来,水电开发明显降速。全国新增水电装机规模约1000万千瓦,总装机3.3亿千瓦,新核准开工重
大水电项目11个。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常规水电的新开工规模相应“十二五”时期减少了一半,中国水电建设幅度开始下调。
而造成的这一局面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副总经济师兼西南分部主任王抒祥认为,水电等清洁能源消纳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政策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省间壁垒突出,严重制约清洁能源消纳; 二是电源与电网发展不协调,外送能力不足,跨省区输电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三是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富集地区,辅助服务机制缺乏,导致系统调节能力不足。
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水电站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营都是有负债的,一般是业主方占负债20%-30%,银行配套融资承担70%-80%的负债。而以前,央企为了比规模、上政绩,到处跑马圈地大量收购水电项目以扩大规模,但事实上,很多收购的水电项目成本、管理成本都很高,导致收益率很低,有些水电项目的收益只有2%-3%,甚至于有些水电项目还处于亏损状况。为此,出于效益方面的考虑,几大央企就有了处置这些不良资产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不过,也有些水电资产被“甩卖”,是因为在收购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尽早剥离可以避免更多问题的发生。
产业链上下游重组成大势
今年电力央企领域最受关注的必然是神华与国电的重组,重组诞生的国家能投一跃成为国内第四大能源央企,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也为困扰煤炭与火电行业良久的煤电顶牛困局带来了一条可行之径,“使得后续电力行业大整合打开了想象空间,为火电行业整合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案例。”在中国人民大学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
这两家企业同属一个产业链的上下游,煤电矛盾不仅由来已久,更是常年维持着此消彼长的顶牛格局。在此背景下,煤电联营也一直被认为是解决煤电矛盾的“良药”之一。基于此,国家发改委曾于2016年5月份发布《关于发展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要求提高煤电联营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煤电联营专业化管理水平,提升煤电联营项目竞争力。
实际上,除了神华与国电的整合,年初的中核与中核建的整合、下半年上海电力与百川能源的整合都是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的,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整合重组。
但协同上下游资源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个,电力央企重组的最大动力莫过于避免同质化竞争,国家电投董事长王炳华曾表示,“现在从事能源电力生产的主要企业,是"五大四小",这些企业都是同一个出资人。9个同质化的企业在参与发电竞争、管理竞争和市场竞争,显然是不合适的”。
事实上,电力企业的合并重组一直都在进行中。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成立的4家辅业公司,即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早已在2011年与多家设计院一起重组成了两家综合服务公司: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而作为五大发电之一的中电投集团,也在2015年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进行了重组合并。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