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平均增长率为40%,最近五年平均增长率为45.4%,最近三年的平均增长率超过50%,光伏产业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而设备作为其支撑,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端设备仍需进口
太阳能光伏产业包括光伏材料、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设备和光伏应用系统。以占据太阳能电池95%以上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例,其产业链为硅矿石―冶金
硅(工业硅,99%纯度)―高纯硅(6N或以上纯度)―单晶硅或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应用产品,设备是基础和支撑,贯穿了所有环节。
除前道的材料提纯、硅片加工和后道的组件生产外,最关键的工序为电池制造,它包括清洗、制绒、扩散、刻蚀、减反射膜制备、电极印刷、低温烘干、高温烧结、自动测试分捡等。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光伏设备企业已基本具备太阳能电池制造整线装备能力,部分产品如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等开始少量出口,可提供10种太阳能电池大生产线设备中的8种,其中有6种(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清洗/制绒机、石英管清洗机、低温烘干炉)已在国内生产线占据主导地位,2种(管式PECVD、快速烧结炉)和进口设备并存但份额在逐步增大,3种(全自动丝网印刷机、自动分捡机、平板式PECVD)则完全依赖进口。
组件生产用的层压机、太阳模拟器等在行业获得广泛应用。
硅片加工设备中单晶炉以优良的性价比占据了国内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并批量出口亚洲,多线切割机已取得突破,多晶硅铸锭炉推向市场指日可待。
高纯硅材料提纯设备中关键的24对棒还原炉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也已研制成功。
国产太阳能光伏设备在国内用户中已建立起良好的信誉,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越来越多的客户从国产设备使用中受益。可以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短短的数年间具备直面国际竞争能力,获得高速发展的利器在于技术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拥有无法比拟的低成本优势,而维持较低生产成本的原因除较低的劳动力和运营成本外,低价格(平均只有进口设备的1/3)的国产设备的大量应用使得企业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是主要原因。否则光伏产业95%市场在欧美日的产业特征,很难想象国内企业能以比国外同类企业高得多的硅材料采购成本去国际市场竞争。
国产设备相继在大生产线应用
自2002年开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的超常规发展,也为设备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和一流电池企业合作并引进先进的工艺技术,历经多次技术换代及升级,国产的太阳能电池关键设备相继在国内大生产线上得到应用,使我国基本具备太阳能电池制造设备整线供给能力。
高纯硅材料的严重短缺为物美价廉的国产单晶炉企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近几年数十家新上的单晶拉制企业的大量订货,使得国内设备企业始终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并引来了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批量订单。如此多年未遇的火爆场面直接催生了2006年四家光伏设备生产企业订单过亿元,2007年的势头较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局面,这是我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多年未有的繁荣景象。
另外,尽管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尚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但增长速度已明显加快,相应的非晶硅电池设备也吸引了不少企业试图以同国外相仿的整线包设备和工艺的方式进入。
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国产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最关键的几种设备中,扩散炉、等离子刻蚀机、清洗/制绒机等达到或接近了国际先进水平,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管式PECVD、快速烧结炉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但不大,已开始在大生产线使用,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性价比优势明显。国内尚没有平板式PECVD,另两种关键设备全自动丝网印刷机和自动分捡机由于核心技术无法绕开国外公司的技术专利封锁,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整体水平和国外差距较大,国内主要大生产线几乎全部采用了价格高昂的进口设备。
硅片加工设备中,部分合资企业的高档全自动单晶炉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因价格较高,在光伏产业的应用数量有限,获得大量应用的反而是价格低廉适用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中低端单晶炉。借硅材料短缺的难得契机,得以形成批量生产,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并批量出口。
组件生产设备中的层压机等,高端自动化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有明显的技术特色,但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的也是中低端产品。
硅材料提纯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国外产品差距较大,只有零星产品生产。
2010年将为设备提供36亿元市场
自2003年开始,截至2006年12月,我国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新上标准太阳能电池生产线(25MW/条)47条。按现时每条线设备3000万元的平均投资计算,设备市场高达14亿元。如果算上用于解决硅片短缺而用于购买材料制造设备如多晶硅铸锭炉、单晶炉、切割机、线锯等的投资,国内相关设备的市场总额则超过了25亿元。其中约1/3的市场被国产设备占领,几年来累计为国家节约外汇近3亿美元,为用户节约投资超过20亿元,已在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