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即将过去,今年太阳能光伏产业持续走强,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和世界第一。即将到来的2018年,光伏行业会面临怎样的趋势,又将有哪些大事发生?本文即是小编对明年光伏行业的一些猜想:630抢装可能回复为1230抢装,光伏全产业链或将迎降价风潮,户用市场将迎新一轮爆发……
1.再见了630,回来了1230?
12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18年先伏发电项目价栺政策的通知》。通知规定,2018年1月1日之后投运的先伏电站标杆电价下调0.1元/千瓦时;对“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先伏,全电量补贴标准下调0.05元/千瓦时;采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先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先伏电站价栺执行。
《通知》还表示,自2019年起,纳入财政补贴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全部按投运时间执行对应的标杆电价。这说明,18年次的补贴调降之后,往后光伏发项目将严格实行当年度的标杆电价,不再提供半年的推延期,这一举措可有效缓解630现象。此前提及的标杆电价按季度下调的消息没有证实,具体下调周期没有说明,然而,按前几次标杆电价调降时间节点和抢装朝来看,今后630将有回复为1230继续存在的可能。
2.光伏全产业链将迎降价风潮?
12月25日,“单晶龙头”隆基股份宣布,公司单晶硅片156.75mm x 156.75mm整体调降0.2元,调整后180um单晶硅片执行5.4元/片,190um单晶硅片执行5.55元/片,价格调整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以隆基股份主动调价为起点,光伏全产业链很可能会出现联动降价,以应对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下调。目前,上游的硅料价格依然高企,限制了电池、组件环节的降价空间,只有全产业链协调调整,整个光伏产业的价格水准才能再行一步,共同向着平价上网时代迈进。
隆基股份此次主动调价,预示着2018年的光伏价格战已经打响。预计在2018年初,多晶硅、电池、组件各企业都将适当调价,在政策指挥棒的“倒逼”之下,光伏降价风潮将在2018年再次猛烈刮起。一直以来价格略高的单晶产品,在产能集中释放带来的过剩压力下,很可能会成为价格战的“排头兵”。
3.户用市场会全面爆发吗?
近两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呈现爆发式增长。分布式光伏电站同比增长率由去年的206%上升至300%,分布式光伏在新增光伏市场中占比由12%提升至36%。户用光伏方面,以鲁、冀、浙为代表的大省今年以万户单位级的安装速度迅速发展,行业预计2017年的户用光伏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户。
“眼下没有哪家企业明显领先,每家企业的销售量不足2万套,即使按照10W/套计算,总规模不超过200MW,按照7.5元/W考虑,总销售额不足15亿元。明年,30多家户用品牌企业都计划在接下来一年继续发力,2000多家加盟商一起推广,即使补贴下降,行业存在一些乱象,但2018年户用光伏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北京先见能源技术标准部副总经理王淑娟在2017年第二届中国分布式光伏匠心企业高峰论坛上分析道。
王淑娟预计,2018年户用光伏市场规模保守估计约在80万套以上,其总体市场容量为6GW。她表示:“全国理论上为存在3000-3500万户的安装潜力,装机规模约为220-260GW。”
4.储能产业成能源领域最热“风口”?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另从有关机构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来看,截至2016年底,中国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4.3GW,同比增长4.7%。2016年,全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的装机规模为101.4MW,同比增长299%。《白皮书》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电储能和热储能技术的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44GW,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40多亿美元的投资直接投到了储能领域,主要应用于技术研发或扩大生产。
从《意见》和《白皮书》的发布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储能行业正处于由技术积累向商业化初期迈进的临界点,储能正从幕后走向前台,2018年储能产业将成新能源领域最热“风口”。
5.储能补贴会出吗?
上述《意见》的突出亮点是明确建立储能服务补偿机制推进储能商业化。虽然业界普遍关心的补贴政策、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等落地细则没有显现出来,但《意见》提出将通过布局一批有引领作用的重大储能试点示范工程,通过对这些示范项目运行经验和运行数据分析,建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得合理补偿的政策以及与电力市场化运营服务相配套的储能服务补偿机制。
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现阶段储能建设成本过高,经济回报性差成为限制新型化学储能进一步发展推广的重要因素。目前业界的普遍观点是,储能技术的持续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持续、清晰的发展战略,中国储能产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能源政策支持、电改配套措施落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及发电比例增加、储能技术成本下降以及可持续商业模式建立等因素的驱动。故,明年有可能启动储能补贴及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储能商业化。
6.组件产能将过剩?
面对行业持续高涨,当前通威、协鑫等多晶硅巨头以及中环、隆基等单晶硅巨头都在加速扩充产能。以通威为例,今年已经宣布了超300亿的投资计划,而协鑫系也在加速募资进行扩产。阿特斯计划在2018年底前新增1.25MW组件产能,从而使得公司总额定产能达到10.3GW。
数据显示,在光伏扶贫以及分布式项目超预期的推动下,组件需求仍然保持,且以多晶为主;受印度“双反”政策可能落地影响,多晶组件海外出货预计逐渐升温;连续调价后,未来单晶组件的需求会逐渐升温。此外,随着领跑者计划的推行,我国光伏行业技术迭代明显加速,有分析机构认为,作为目前利润最好的产品,PERC的产出将在今明两年持续提升。因此,明年新一轮产能过剩即将出现,与此同时高效产能正逐渐在与市场匹配。
7.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再增108GW?
根据IHS Markit预计,2018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量将再增加108GW,其中中国占到该数据的近50%。对逆变器而言,IHS Markit的高级太阳能分析师Cormac Gilligan认为,明年将有104GW的电力供应,而中国将再次占到总发货量的近一半。他说:“中国市场继续表现强劲,在2017年增长了50%以上,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强劲增长。”
中国的主导地位意味着,中国逆变公司在2017年享受到了国内的福祉,其中75%左右的发货量将用于公用事业领域。他说:“主要供应商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华为、阳光电源、特变、正泰、上能和科士达都占据了逆变器厂商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开始更加重视分布式发电市场,中国户用市场在2018年将继续稳步增长,超过2GW。Gilligan强调说:“我们还会注意到,将太阳能用于满足大部分需求的太阳能电池板,这将影响到屋顶开发商的工作。”
8.汉能明年将复盘?
9月4日,香港高等法院做出民事裁定:禁止汉能薄膜发电创始人李河君在港出任董事,为期8年。同时,其他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被取消资格3至4年。这是香港证监会年初提出的汉能两大复牌必要条件之一。
裁决公布后,汉能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司海健公开表示,“此次民事程序的完成,是公司股票复牌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公司将努力达成第二个复牌必要条件,即发布一份文件,对公司的业务、资产、负债、财务表现及前景等资料,作出披露”。
司海健还表示,在公司治理层面,汉能将会有更深层次的改变。一年前,李河君就主动辞任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这是公司治理改革的一步。第二步,公司新的董事会成员的职业背景比过去更全面、更资深,包括金融、财务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未来要对投资者更加负责。通过上述举动推测,汉能或将在明年复盘。
9.谁将再度成为“被退市”企业?
继10月16日起恢复兑付后,绿能宝母公司SPI迟到半年之久的2016年报也于10月27日公布,暂时躲过退市一劫。此次SPI躲过退市,绿能宝恢复兑付,已是虎口脱险。结合并不理想的2016年财报数据,如若SPI不能在今年采取实质性措施改善业绩、提振股价,退市阴影恐将一时难以消散。
除了绿能宝,深陷退市风波的另一家光伏企业则是某*ST企业。据A股22家光伏企业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业绩来看,该企业已经远远的被其他企业甩在了身后,特别是,大部分光伏企业经过去年利好的环境使业绩大涨之后,今年仍然在增长。而该企业在去年亏损了近12亿之后,今年上半年又亏损了5亿。
当务之急,就是扭亏。今年4月底,审计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该*ST企业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为否定意见,导致该企业披星戴帽,必须在明年年底之前扭亏为盈,否则也将面临退市风险。
10.中概股首家正式回归A股企业花落哪家?
由于美国股市对中国光伏企业估值偏低,流动性差,让许多中资企业自发性地、有规划有步骤地从NYSE和NASDAQ退市并实施私有化,转变成为私有企业,重新再到A股上市。
2017年3月14日,在天合光能宣布已经就私有化交易与Fortun Solar和Red Viburnum完成最终协定和并购计划。作为合并的结果,天合光能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成为一家全资子公司,并将从NYSE下市。
11月17日,晶澳太阳能同意以全现金交易的方式被一家投资者团体收购,该投资者团体包括公司董事长兼CEO靳保芳。
12月11日,阿特斯发布公告宣布其董事会已于9日收到董事会主席兼总裁兼CEO瞿晓铧博士的初步无约束力建议函,瞿晓铧博士将以18.47美元/股的价格,收购公司所有不属于瞿晓铧和其夫人张含冰女士的在外普通股,此份建议函被看作是阿特斯将从纳斯达克市场退市的重要标志。
天合、晶澳、阿特斯等企业纷纷走上私有化道路,剑指A股,明年可能在其中出现首家正式回归A股的企业,究竟是谁还需拭目以待。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