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对于一个人是成长的印记;
五年,对于一个家是平淡的积累;
五年,对于杨琼和她的爱人李炬来说,是在塔拉滩上与光伏板为伴,是在黄河上与水轮机相守,在一水一光里从相识、相恋到相伴都伴随着一个名字,黄河水电。
杨琼,35年的人生岁月中和水电站打了18年交道。从17岁到35岁,从懵懂的少女到经验丰富的女值长,从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水电装机288万千瓦到1083万千瓦,这么多年来,她始终如一日地与水轮机相伴,与黄河水电有着不解的情缘。
参加工作18年,杨琼一直从事水电运行维护工作,责任重大之余也有一些枯燥。每天伴随杨琼的是乌黑的廊道,检查消缺路上扫清一颗颗“地雷”和面对一台台冰冷的监视屏幕。
2016年下半年,公伯峡电站5台机组先后进行检修,从A修到D修,从停机做措施到开机做实验,从调速器换型到励磁系统升级,都是杨琼带领队员进行操作。“记得那天,我们从早晨八点干到了凌晨两点,第二天又从早晨八点干到下午六点,队员一脸疲倦,累到靠着墙连说话都已经没有了力气。”
“琼姐,咱能歇会儿吗?”
“其实那时我和他一样疲惫,但是想想放在眼前的任务,我期望地看着小同事的眼睛,他点点头,我俩继续干了起来。”短短两个月,杨琼操作项数超过10000项,看着每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她紧绷的弦才放松下来。
“这些年来,是电站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我为人妻为人母,这里承载了我太多的酸甜苦辣,也寄托着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与憧憬。”想起和同事一起度过的艰辛日子,杨琼的眼角泛起了闪闪泪光。
丈夫李炬,也曾和杨琼一起并肩工作生活在这里,从李家峡相识,在公伯峡相爱,日子倒也温馨平淡。“2012年,他突然告诉我:媳妇,我要去光伏电站工作了!”
“光伏电站?”那时候,光伏发电对杨琼来说,真是个新鲜的名词,听惯了水声潺潺的旋律,为什么他突然就要去驻守荒漠?杨琼明白有个声音在呼唤他,世界上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项目——格尔木一期200兆瓦光伏电站在那里呼唤着他的参与。
从那天起,共和、乌兰、格尔木就成了杨琼最熟悉的名词。2012年冬天,杨琼第一次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光伏电站看丈夫。电站那种完全原生态的生活环境让杨琼震惊,风卷着沙砾拍打在脸上,放眼望去,是一望无际的黄土。电检公司的兄弟们在温差20几摄氏度、漫天风沙的环境中住帐篷,耳朵里、鼻孔里、嘴巴里早上起来都是沙子。“可李炬依旧是那乐观的模样:‘我住的是楼房,比他们好呐!’”杨琼回忆着当时的情景。
五年时间里,李炬几乎很少回家。因为海拔高、紫外线强的原因,他的皮肤也变得黝黑,日夜辛劳早已黑发染霜。即使这样,他依然坚持着他始终不忘初心的专注。有一天,杨琼接到李炬打来的电话说:再来电站看看,绝对让你震惊!
“青草!羊群!光伏板!一个个场景让我震撼,这还是我当年去过的塔拉滩吗?”杨琼告诉记者,如今的塔拉滩是一片光伏的海洋!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全球光伏发电的“百科全书”——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如今,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的一座座光伏电站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草原大地傲然挺立。
看到这样惊人的改变,泪水一直压抑在心中,许多的不解变成了支持。杨琼明白,五年里,正因为有许多像李炬这样的人,顶着烈日、迎着风沙、冒着严寒,在荒漠上“种太阳”,光伏发电才能从220兆瓦到2860兆瓦,一跃成为全球第一!黄河水电公司也从单一的水电,到水、光、风、储,产业协同发展的国内一流企业!
工作累不累?累!苦不苦?苦!但再苦再累的工作也要有人做。这就是杨琼和李炬,一水一光的一家人。他们和众多的黄河水电人一样,倾注在这片土地上的心血,始终没有白费,那些日日夜夜的坚守和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我们期待着塔拉滩上的“黄河水电人”,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勇攀高峰,撸起袖子一步步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