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5日晚间,一封由名为“关于企业家对三部委出台531光伏新政的紧急诉求”的11名光伏大佬的联名信在光伏行业中传开,提出“给予已经合法批准开建的项目一定的缓冲期”、“降低规模幅度不应过大,要考虑行业现状”等一系列建议。
儿童节收到“成人礼”,光伏行业在补贴缺口下,被强行刺穿扩张“泡沫”。
6月5日晚间,一封由名为“关于企业家对三部委出台531光伏新政的紧急诉求”的11名光伏大佬的联名信在光伏行业中传开,提出“给予已经合法批准开建的项目一定的缓冲期”、“降低规模幅度不应过大,要考虑行业现状”等一系列建议。
引发大佬联名上书的原因则要倒退至4天前,6月1日晚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一份《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因文件落款时间为5月31日,也被成为光伏531新政)严苛要求的引发光伏行业一片哀鸣,被视为光伏行业“急刹车”、“硬着陆”。
随之而来的是,光伏产业链集体受挫,多家光伏企业在6月4日开盘跌停。此后,政策开始“打补丁”,6月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官微发布消息称,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指标的项目,在今年6月30号前并网的,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
这个突然而至的光伏新政的威力,行业内也出现了分歧,一波认为新政会产生致命性打击,另一波尤其是大型光伏企业眼中仍可控,认为其是行业拐点,会促进光伏行业稳定发展。
通威股份董秘严虎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政加速“平价上网”的速度,推动光伏产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及长期稳定发展。
都是“补贴”惹的祸?
早已做好政策调整的光伏企业们,没有想到此次千余字新政来的如此猛烈,531新政对控制光伏新建规模、降低补贴强度、资源配置市场化进行了安排。
据通知指出,“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
此外,分布式光伏的指标也仅为10GW,开始进入到政策管理的范围。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底,今年分布式装机已达8.75GW,按照前4个月的节奏来计算,10GW的分布式指标将在5月底就已用光。
对于限制光伏新建规模,严虎表示,虽光伏行业发展虽然是由大型地面电站逐步转向分布式,但是分布式光伏实施有一个过程,2017年分布式光伏高速增长,给国家财政补贴很大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的国内新增光伏装机刷新了2016年34.53GW的历史最高纪录,国内市场新增53GW,同比增长53.6%。其中,分布式光伏为19.44GW,同比增长3.7倍。
“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2018年仅分布式光伏都可能做出40-50GW,还不包括大型地面电站、扶贫电站和领跑者计划。”严虎告诉记者,今年对分布式管控是一个方向,但是“一刀切”的光伏严苛新政,中短期对光伏市场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与此同时,531新政表示,自发文之日起,新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0.05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0.32元(含税)。
此外,《通知》还表示,自发文之日起,新投运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统一降低0.05元,I类、II类、III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元、0.6元、0.7元(含税)。此次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6个月后就被下调,结束了此前一年调整一次的传统。
而此次“一刀切”光伏新政的出台诱因则指向了“补贴”。11名光伏大佬发出的联名信指出,从2015年底至今,光伏行业被拖欠补贴已经达到1000多亿。
严虎表示:主要是分布式光伏市场行为很难预测,而补贴要按月兑现没法拖欠,发展太猛、缺口过大、没法管控造成这次出台新政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策“打补丁”
531新政的出台,由于过于严苛,在资本市场已经发酵了。
在“5·31新政”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光伏上市企业全线重挫。包括通威股份(600438.SZ)、隆基股份(601012.SH)、阳光电源(300274.SZ)、林洋能源(601222.SH)福斯特(603806.SH)等在内的多股跌停,大部分光伏股股价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6月5日,2017年利润占据光伏上市公司前三甲的隆基股份、通威股份、阳光电源再度跌停。
严虎称,这两年好不容易恢复投资者的信心,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优势,认识到光伏在行业中的地位,投资者开始认可,但新政也容易引发资本市场恐慌,基本接近3个跌停。
“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急刹车”,对光伏行业冲击很大,全社会好不容易对光伏产业有了认识,特别是银行金融市场,一部分刚刚开始对光伏行业重新恢复信任,贷款有所放开,这样'一刀切'的政策对光伏行业发展的资金将产生冲击。”严虎进一步解释。
6月4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官微发布消息称,经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再次向行业相关主管部门了解,已取得2017年普通地面光伏电站指标的项目,在今年6月30号前并网的,仍执行2017年标杆电价,即普通地面光伏电站,仍执行630政策。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还表示,各企业可以联系各项目所在地电网公司核实,也可向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处反映情况。
不过这一“打补丁”政策,在业内只是一味“安慰剂”。据记者了解,每年的630都会有抢装潮,从2016年开始,为了享受前一年更高的光伏上网电价,光伏企业们纷纷在6月30日前建成投运,由此出现了630前的抢装期。
严虎告诉记者,光伏电站从建设初期到并网,一般需要3个月。而有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已经到6月份了,如果此前没有规划,只有20多天时间了怕也很难抢回来。
光伏大佬建议“慢撒气”
通知一发布引起了光伏全行业巨震,光伏行业大佬也坐不住了,“大家都觉得天要塌下来”,包括11名光伏企业人士致信新华社,发表“关于企业家对三部委出台531光伏新政的紧急诉求 ”的联名信。
“目前我们主要的问题是补贴缺口大,电网消纳存在瓶颈。”联名信指出,光伏企业一直积极努力通过融资绿色金融创新去解决资金缺口压力,同时,通过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微电网、储能等手段去减轻电网压力。”
11位光伏大佬还指出:“其实关于补贴,如果把全社会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全部收上来,缺口就会大大减少,如果社会用电每度附加增加到3分钱(现在是1分9)那补贴将全部解决。”
严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08年-2017年,国家为煤炭脱硫脱硝补贴了1万亿元,煤炭脱硫脱硝也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光伏则是清洁能源,可以将补贴调整下,保持一个合理的情况。
该政策虽然是针对电站或分布式光伏做出的调整,但产生的效果波及光伏产业链,尤其是光伏制造端,在2016年、2017年,光伏装机并网创新高的刺激下,包括通威股份、中环股份、隆基股份、保利协鑫等诸多光伏制造端企业开始大手笔扩充产能。
以隆基股份为例,早在今年1月19日,隆基股份发布《关于单晶硅片业务三年(2018-2020)战略规划》称,在2017年底硅片产能15GW的基础上,力争单晶硅片产能2018年底达到28GW,2020年底达到45GW,这意味着今年隆基股份的产能将近翻番,3年后的2020年,产能将再增加两倍。
而《华夏时报》记者在今年2月也报道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曾公开提示行业,要特别警惕产业过热的问题,不管是多晶硅还是电池片扩产都很厉害,但在扩产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全球市场进行考量,扩产规划要和技术准备做匹配,“我们要时刻关注市场环境,我们非常不乐意看到2011年左右出现的光伏制造业过剩的重现。”王勃华彼时称。
而光伏新政也打乱了这些光伏制造端产能的节奏。“许多企业是根据国家能源局2020光伏发展规划在做扩产计划,国际市场有增长估计也远远抵不上国内的下降,这样对行业企业影响会非常之大。”联名信指出。
因此,光伏行业目前最迫切的需求为,给予已经合法批准开建的项目一定的缓冲期;降低规模幅度不应过大,要考虑行业现状,希望国家再支持这个行业进入不需要补贴的最后一公里,做好中长期规划,并严格执行。
而多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估计会有所缓和,有所缓冲,大的方向不会改变,在财政压力下,补贴逐步加速退坡,但在需求端上不应该一刀切。
不过,制造端大型光伏企业更具有“抗跌”能力,表示新政加速了光伏行业的“平价上网”,加快了小企业和一些落后产能的快速淘汰,通过光伏巨头抱团,专业分工“剩者为王”。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