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汉能薄膜发电发布了2018年度半年报,报告称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集团营收204.15亿港元,同比增长超6倍; 利润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近30倍。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得到极大改善,公司关联交易收入为零,账面现金充足,现金与现金等价物显示为11.83亿港元。2018年前6个月,公司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得到极大改善。结合中报披露的收入情况以及公司2017年年报财务报表分析,初步匡算,公司前6个月现金收入至少超过110亿港元,加上从6月底到8月底继续回流的超过60亿港元,今年前8个月,公司现金收入约170亿港元。
公告表示,集团之所以能在2018年上半年取得如此强劲的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装备产线国产化取得突破,实现大量交付,带来上游业务的大幅增长。但背后的本质还是基于对未来薄膜太阳能应用产品的市场信心。报告中还特别说明:“本集团更成功拓展创新业务,开拓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及业务构成,不再单纯依赖于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的关连交易。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对本集团的所有受担保债务,已于2018年3月底前全部还清,较原定时间提早了一年半。”
三大因素促汉能业绩爆炸性增长
汉能薄膜发电主营业务分为“上游”“下游”两部分,上游业务主要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装备和生产线的研发、设计、销售及交付,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上游业务是集团重点布局的主赛道,而从半年报业绩来看,这部分业务无疑已驶上了快车轨,集团在薄膜太阳能技术优势与装备交付上的实力集中释放。
中报数据显示,在强劲的销售和交付提振下,2018年上半年,汉能薄膜发电上游业务获得迅猛增长,由去年同期的17.26亿港元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90.84亿港元,大幅上升10倍。在整体营收中,上游业务收入占到93%,成为绝对的主力。上游装备业务能获得产业园和第三方大客户的青睐,除了装备产线国产化的持续突破,从更深层次讲,主要有三大动因。
一是技术层面,汉能薄膜发电作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之一,汉能薄膜发电在技术上长期持续投入,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行业政策层面看,在国家政策对其涉及的薄膜发电、移动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有力地开拓了新市场;三是从市场层面看,薄膜太阳能行业和移动能源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薄膜太阳能已经成为全球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薄膜太阳能市场信心提振来自新增多个客戶及新项目等。
基于上述三大因素,地方政府与第三方投资者看好移动能源的发展前景,才有了移动能源产业园在各地的落地。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园建设,与薄膜发电订立薄膜太阳能装备产线销售与技术服务合同,打造集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组件生产、应用产品研发于一体的高科技+能源现代产业链。
上下游业务协同增长紧扣市场需求
在汉能薄膜发电全部204.15亿港元的收入中,上游业务产生收入190.84亿港元,占全部收入的93%,下游业务产生收入13.30亿港元,占全部收入7%。“上游业务”具体指的是: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装备及整线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交付,并提供相应技术服务,即薄膜太阳能整线生产线“交钥匙”解决方案。
从汉能薄膜发电的报告中可以看到,支持大部分收入来源的新增客户主要是上游的各地政府转型升级清洁能源结构的移动能源产业园。汉能薄膜发电业绩的爆增,主要来自于这些移动能源产业园项目的 “交钥匙”解决方案中,装备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交付。如绵阳移动产业园“交钥匙”一期获收入为9.17亿港元,总合同金额为27.3亿人民币,淄博移动产业园“交钥匙”获取收入为16.77亿港元等。
在业界看来,汉能薄膜发电薄膜太阳能生产线得以在多地得到支持,一方面基于汉能薄膜发电自身对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本地化、规模化的强烈意愿,另一方面也传递了包括地方政府,尤其是参与其中的相关资方对薄膜太阳能未来发展的认可。此外,近年来,以汉能为主的一批中国企业通过努力,拓宽了薄膜太阳能组件应用及销售,也成为了反促投资上游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
汉能薄膜发电表示,会继续加快已签订合同项目的装备产线交付,同时也在与更多产业园进行合作洽谈,预计上游业务还会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上半年,集团的产业园项目客户包括绵阳产业园、大同产业园及淄博产业园,此前签约的项目进入大量交付期并顺利收到回款。同时,集团正在与更多产业园进行合作洽谈,预计未来将会签约更多类似的产业园项目,为2018年全年及未来数年的业绩作出贡献。
汉能薄膜发电下游业务面向终端消费市场,截至2018年6月30日,下游业务录得约13.30亿港元收入,同比增长17.90%,这些业务涵盖家庭用户、工商建筑、农村住宅和特色小镇等领域,并打入欧洲市场。目前,汉能薄膜发电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超过3700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过900件。
其中,薄膜太阳能产品在市场上占尽柔性、轻巧及弱光性能优异的竞争优势,让大家看到了薄膜发电的技术优势,以及移动能源产业与传统太阳能产业的巨大差异以及市场前景。今年四月汉能薄膜发电推出单玻“汉瓦”(HanTile),同月推出市场的“汉伞”(Humbrella),均获得市场积极响应。此外,汉能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也相继应用于如太阳能动力船、共享单车、物流运输车、无人飞机、太阳能无人汽车等多个移动交通领域。
关联交易降至零 收入来源多元化
中报显示,上游业务实现190.84亿港元营业收入,来自向汉能联属公司进行销售的收入为零,这意味着本集团与汉能控股及其联属公司的关联交易降至零。比起公司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关联交易的大幅降低对上市公司长远的发展更为重要。
梳理公司最近3年的公告不难发现,从2015年起,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便大幅降低与非上市公司体系的关联交易,公司的业绩一度受到较大的影响。正如公司在既往年报中所言:2015年是公司面临最大挑战的一年、2016年是公司变革重生之年、2017年是公司的转折变革之年,那么2018年则可以定义为公司的收获之年、重新起航之年。
太阳能发电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领域之一,而在中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中,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今年下半年,集团将积极开发产业园项目和独立第三方客户,相信产业园项目日后将会是上游业务中最重要的大型客户。下游业务,集团仍以经销商合作伙伴模式和大客户直销模式齐头并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与解决方案,并在移动能源应用领域探索创新合作,为集团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眺望未来,产业园项目需求将持续拉动上游高端生产装备及整线生产线的集中交付,预计公司上游业务还将会有数十倍空间。下游业务的爆发依赖于中游芯片及组件生产供应,目前限制汉能下游业务爆发的最大瓶颈是中游芯片的供应量。今年上半年装备产线大量交付,按照SOP及EOR流程测算,这批产线将在未来6-18个月集中释放产能,也就是说,芯片及组件供应的问题,将在未来6-18个月得到解决,届时将带动下游产品的供给爆发,进一步匹配移动能源市场需求,汉能的下游移动能源业务将会呈几何式增长。
移动能源产业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对于集团未来发展的策略,汉能薄膜发电方面表示:“我们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薄膜太阳能发电高科技新能源公司的位置,以‘一基两翼’为长远布局,即以薄膜太阳能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基础,以高端装备及产线的‘交钥匙’解决方案为左翼,以分布式光伏及移动能源的解决方案为右翼,以上游装备产线业务为核心,下游分布式光伏业务为战略方向,积极培育移动能源业务作为集团的大方向。”
在跨国媒体及咨询公司汤森路透公司于2017年11月发布的《全球能源领导者前100强报告》(《Top 100 Global Energy Leaders Report》)中,汉能薄膜发电集团获评为能源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前25强(Top 25 Energy Subsector Honorees - Renewable Energy),是该榜单上唯一的中国薄膜太阳能公司。
另一个更加积极的因素则是汉能薄膜发电一直致力打造自己核心的竞争力。技术进步仍是这家公司的重要亮点,据了解,截至目前,汉能薄膜发电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超过3700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过900件。将全球先进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实现装备制造的国产化,这是汉能薄膜发电在技术和装备上的核心能力。
汉能薄膜发电集团作为移动能源的大力倡导者与实践者,其创始人李河君创立的汉能集团经历水电、风电到现在的薄膜太阳能,深耕清洁能源领域24年,在2009年进入薄膜太阳能行业,通过收购Solibro、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GSE)、Alta Devices四家世界领先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掌握了铜铟镓硒(CIGS)和砷化镓(GaAs)两大领先技术,并打造了从研发到装备制造再到终端产品生产和综合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
分析人士指出,汉能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光伏企业,而是移动能源的领军者和开创者,属于一个新的行业。因此,不能用分析传统光伏企业的逻辑来理解汉能薄膜发电的业绩爆发,从移动能源产业的市场前景和产业模式来分析汉能的业务更加准确。
亮眼的业绩背后,汉能薄膜发电表示,将继续怀揣“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的伟大使命,开创和深耕薄膜太阳能和移动能源领域,使薄膜太阳能技术这一真正“绿色”的太阳能技术惠及全球。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