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前三季度海宁光伏行业产值破百亿

   2018-10-25 浙江新闻27270
核心提示:当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玻璃,分布在全域的光伏系统就为海宁开启了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10月24日,记者从市太阳能光伏协会了
当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玻璃,分布在全域的光伏系统就为海宁开启了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10月24日,记者从市太阳能光伏协会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全市光伏行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6.22亿元,前三季度产值超百亿元,我市光伏行业在调整期的表现十分“亮眼”。


 
袁花镇农光互补项目。(部门供图)

紧抓龙头企业 规模集聚显成效

“经过近7个月的建设,目前项目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收尾工作。”10月23日上午,在位于袁花镇的浙江晶科能源双倍增首期项目现场,项目基建经理田培军向记者介绍道。

投资双倍增项目是晶科能源完善优化产能、提高产品成本竞争力的战略布局。近年来,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以每年20%的速率增长,而浙江晶科的产能越来越无法满足海内外订单的需求。于是,去年企业启动了双倍增项目。

事实证明,这一布局颇有远见。今年5月国家出台了“531光伏新政”,暂停普通地面电站指标发放、分布式光伏规模受限、降低光伏发电补贴力度、调低上网电价,对良莠不齐的光伏行业踩下了一记“急刹车”,一些二三线光伏企业“应声倒下”。但是,晶科能源的产能利用率依然超过100%,利润不降反升。


正泰新能源的AI检测。(部门供图)

“这得益于晶科能源的品牌价值和全球化布局。”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周方开说,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晶科早已意识到无补贴项目或成主流,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扩大全球布局,现在晶科能源在全球30多个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业务折射面和产品覆盖率不断扩大,形成了庞大的全球营销网络。目前,晶科能源海外市场占比已超过80%,因此国内市场调整对企业影响较小。

我市是浙江省县域规模最大的光伏行业集聚区之一,在晶科能源、芯能光伏、正泰新能源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下,规模集聚效应显现。

海宁光伏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形成了包括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到光伏工艺技术研发、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光伏应用产品生产、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服务等环节光伏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态势。当前,全市拥有光伏电池片产能2.9GW、组件产能3GW,约占全省产能的25%。


光伏电站。(部门供图)

注重研发投入 机器换人拓市场

“之前人工一天检验1200件左右,人在检验中眼睛很容易疲劳。上马智能自动检验项目后,单日检验量提升到2400件以上,可以有效缓解工厂的检验压力。”近日,在位于尖山新区(黄湾镇)的海宁正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主管刘加保向记者介绍道。

作为民营光伏发电的龙头企业,正泰新能源已将自动化延伸到工厂后端的产品质检。在正泰新能源的多晶电池生产车间可以看到,装上人工智能“大脑”的质检机器快速地吞吐着电池片,屏幕上不断闪烁着机器的判断结果,绿灯表示通过,红灯则表示有瑕疵,随后电池片被机械臂分门别类地放到对应位置。

智能质检是正泰集团和阿里集团联合推出的一个项目,可做到单、多晶电池片EL缺陷的毫秒级自动判定,识别隐裂、黑斑等20余种瑕疵,质检速度为人工两倍。

在位于海宁经济开发区(海昌街道)的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原先的一排机动车停车位“旧貌换新颜”,它们通过设置光伏电板吸收太阳光照转化电能存储于充电桩内,“摇身一变”成了可以即时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智能光伏停车位”。

在“531光伏新政”后,国内光伏行业迅速“洗牌”,在这种大环境下,芯能科技却逆势上扬,不仅持续扩大着分布式发电市场份额,近来更是借助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桩等技术,丰富了分布式发电业务的应用场景。


芯能科技集中分析运营平台。(部门供图)

“海宁的光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一位光伏业内人士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据统计,去年我市光伏产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2.14%,新产品产值率高达77%。晶科能源“新增年产12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及3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技改项目”、正泰新能源“年产1200MW光伏晶硅组件制造项目”等智能改造升级工程陆续完成,光伏多晶转换率和单晶转换率均已达到行业最高水准。其中晶科能源多晶、高效多晶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分别达到18.75%、20.5%,刷新多晶量产平均效率的世界记录。

制绒下料.jpg

晶科能源的制绒下料生产线。(部门供图)

经验可复制 农光互补惠民生

这几日,走进袁花镇长啸村,秋日和煦的阳光下,一排排标准大棚顶上的蓝色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棚下,种着喜阴植物秀珍菇,长势喜人;棚上,搭着太阳能光伏板,蓄能发电,现代设施农业和太阳能光伏在这里巧妙“联姻”。

“这里就是浙江首个农光互补(大棚)项目,充分利用食用菌产业本身需要避光、遮阴的特性,在食用菌菇棚上搭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同时,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有效结合,闯出一条以光伏发电和农业现代化为支撑的新型特色产业之路。”长啸村党总支书记许国初介绍。

据悉,底层食用菌大棚及农业基础设施由长啸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建设,总投资近900万元,建成71座食用菌大棚。基础设施建成后,将土地、大棚、设备出租给种植户,农户直接“拎包入住”。在近几年生猪减量工作中,长啸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转产转业、创业创新。这种方式实现了农民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双赢,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可增加80万元左右。

污染少、排放低、效益高,“新能源+农业”样本在我市已获成功且可复制,对全省优化能源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乃至乡村振兴都具有示范意义。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作为国家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截止2017年底,全市光伏装机容量为562.91MW,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502MW,光伏电站装机容量60.91MW。7个获取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补助的光伏项目均已投入运营,并网容量92.43MW,完成投资68551.82万元。另外,全市家庭屋顶光伏已累计并网4418户,并网容量超20MW。 
 
标签: 海宁光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