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汉能顺势哲学:私有化回A 势在同力

   2018-10-31 时代周报刘娟37760
核心提示:[摘要] 在业界看来,在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汉能薄膜又是薄膜太阳能领域的头部玩家,如果回归A股,其业务模式可能更容易被投资者认可,未来的价值也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汉能创始人、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

时代周报记者 刘娟 发自北京

2015年5月20日晚,临睡前,汉能创始人李河君很平静地对秘书说了一句英文:“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将是崭新的一天)。”

当天下午,他照常出席了全国工商联的一个座谈会,主讲什么是移动能源。开场第一句,他自我调侃道:“今天的演讲很贵,值1000个亿。”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可能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没有人清楚,李河君此刻正遭遇怎样的人生至暗时刻。

这一天,一场恶意做空重挫汉能薄膜发电(0566.HK)。短短20分钟里,这只股票暴跌47%,千亿市值弹指间“灰飞烟灭”。在这之前,汉能薄膜发电是一只超级牛股,股价一年翻了数倍,市值一度高达3100多亿港元,直逼李嘉诚的长江实业。

随后而来的,是一场三年半之久的停牌大戏。李河君筹谋汉能未来之路,在眼下政府号召回归A股的潮流下,他为汉能薄膜发电锁定了发展关键词:私有化,回A股。

“之所以提出私有化,一是对小股东的利益保护。停牌三年了,小股东都很着急,”李河君第一时间接受了媒体采访时,他表示,“二是对自己有信心。我相信我们股票肯定能超过2100亿港元市值。”

他们准备以5港元/股的要约价格跟投资者喊话。按照股本421亿股计算,汉能薄膜发电的市值将达到2105亿港元,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

汉能薄膜发电并不是第一家有意回归A股的新能源企业。记者了解到,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等企业都已先后提出了私有化的意向。目前,晶澳正筹划通过“借壳”在A股上市。

在业界看来,在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汉能薄膜又是薄膜太阳能领域的头部玩家,如果回归A股,其业务模式可能更容易被投资者认可,未来的价值也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顺势而为

这团停牌乱麻,一度让汉能在棋行中盘时局僵势滞。

“棋手”李河君必须体察、必须博弈,也必须突围。一个关乎汉能未来的重大决策,被提上日程。

10月23日,汉能移动能源官网发布重磅消息,他们决定对持有汉能薄膜发电股票的所有投资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价格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现金收购或股票置换,私有化之后拟在国内A股上市。

此前的10月18日,汉能薄膜发电已经召开董事会专题研究,并一致同意了私有化建议。在这份提议方案完善后,他们将上报相关机构审批。

对于被“关”了三年之久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从天而降的一枚“彩蛋”。以不低于每股5元的价格被私有化,这意味着私有化每股价格较停牌时3.91元的股价溢价27.88%,可以让投资者挽回不少损失。同样,这也是李河君筹谋汉能未来之路的重要考量。

李河君认为,私有化和复牌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我非常希望上市公司能够尽快复牌。但上市公司复牌进展,不会影响我们对上市公司进行私有化的决心。”

但现在私有化回A,时机如何?李河君认为,他抓住了势,能在别人眼中的资本市场寒冬里掘到金。

“现在,我们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回归A股,顺势而为,”李河君笃信,抓紧供给侧改革机遇,汉能的前景非常大,“势在天地同力,势不在英雄不自由。”

剑走偏锋

“(现在)机会特别好,正当其时,”李河君毫不避讳,“汉能包括我本人,我们历来是剑走偏锋,跟别人不太一样,或者我们反向地走。”

1997 年,伴随着刘欢这首《从头再来》火遍大江南北的,还有来势汹汹的亚洲金融风暴。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李河君选择南下,将自己经商得来的积累全部投入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水电行业,最终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民营水电站金安桥水电站。这是他第一次“剑走偏锋”。

2008 年,一场涉及范围更大,影响时间更久的经济危机再度来袭。李河君蛰伏四年,终于在这场危机的余波中又杀出一条血路,将自己执掌的企业打造成全球最大最强的薄膜太阳能企业。这是他又一次“剑走偏锋”。

李河君从来不惮于挑战难题,他坚信思路是出路的钥匙,国家是命运的基石。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李河君感慨,是国家的强大,让汉能强大:“国运则我运。”

李河君坚信汉能踩在“势”上,作为企业领导人,他认为,前瞻性判断和未来感知力非常重要。而汉能此刻的一系列动作,正是对中国经济、国家战略方面的深层考量。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民营企业家的回信中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他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创新创造、踏踏实实办好企业。此前一天,证监会宣布将推出六大措施稳定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支持优质境外上市企业到A股上市,对境外企业一视同仁,不设门槛。据悉,自去年11月以来,已有7家中概股公司通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回归渠道进一步畅通。

目前,A股市值排名前列的工行、建行、中石油等企业,多处在金融、石化能源等传统领域。而美股市值前五的公司均已是苹果、谷歌、亚马逊等高科技企业。A股仍然期待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参与其中。

汉能,是全球移动能源概念的第一个提出者和开拓者。截至10月21日,他们已经是中国少有的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其中全球累计专利申请超过8000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过1800件。

李河君要翻开的新一页,线索就在万亿量级的移动能源里。汉能率先提出的“移动能源”概念已出现在国家政策中,并成为国家能源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中国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它涉及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六大项。

汉能的未来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到 2022 年底,汉能要成为像苹果、微软、谷歌一样有影响力的全球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培养独角兽

最难的题,才配得上最伟大的成功。

事实上,这场“5·20”劫难也促使了汉能内部变革的加剧,让汉能变成一个更加开放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

在汉能 2015年的司庆纪念日上,李河君反思汉能 :步子迈得太快、快速扩张导致内部管理跟不上,市场经营意识薄弱、过度强调规模,管理架构复杂、“大企业病”严重,缺乏专业人才以及开放度不够等五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业务运营策略聚焦调整、股权开放、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调整和转变。

研发汉瓦、汉墙、汉伞等产品便是“聚焦”战略调整的具体体现。“什么是好产品,汉瓦等就是,第一是产品供不应求,第二是有定价权,”李河君总结道,“你看华为、三星、苹果,现在他们抢中国市场,也就一万到两万亿市场。但一个汉瓦就一到两万亿市场,汉墙也是这样,整个标准汉能在干。”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CMRC中研世纪的预估,到2022年,仅中国市场中,发电屋顶、发电幕墙、整车发电车顶的可开发市场容量为1100.18GW,市场总额11.88万亿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场容量和市场总额分别为112.2GW和1.19万亿元。

这也是三年多过去,汉能薄膜发电重迎高光时刻的关键原因。今年8月30日,汉能薄膜发电用一纸漂亮的成绩单,回击了“5·20”事件后的各路质疑—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204.15亿港元,同比增长约615%,净利73.29亿港元,同比增长30倍,创下历史最佳半年业绩纪录。

李河君说:“我觉得汉能就是这样的(指数型组织),一个企业什么时候有爆发性增长,我觉得不是30%到50%的增长,要三倍到五倍的增长,才是爆发式增长。”

他对汉能的爆发式增长的重新定义,源自于一本名叫《指数型组织》的书。这是一本指数级时代企业的行动手册,作者奇点大学创始执行理事萨利姆·伊斯梅尔创建了一套“指数商”测试题,并测量出了指数型组织世界100强。在这份名单中,有小米、海尔、阿里巴巴,以及Uber、Airbnb等公司。
 
标签: 汉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