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三优势平添底气 两主业齐头并进 通威股份谋划"光伏+农业"协同发展

   2018-11-07 中国证券报20960
核心提示:通威股份近日宣布其旗下内蒙古高纯晶硅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同时公司乐山高纯晶硅项目一期也竣工在即,预计将于12月投产。5月31日
通威股份近日宣布其旗下内蒙古高纯晶硅项目一期正式投产。同时公司乐山高纯晶硅项目一期也竣工在即,预计将于12月投产。

5月31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今年安排1000万千瓦左右规模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

在此背景下,通威股份继续逆势扩张。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近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通威股份扩产底气来自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管理优势。通威股份多晶硅生产成本不到6万元/吨,新建项目可降至4万元/吨;单、多晶电池非硅加工成本为0.2-0.3元/W。”

严虎说,明年光伏发电成本将与煤电齐平,2019年下半年全国三分之二区域可实现平价上网,光伏发电零污染、零排放、不用补贴,发展空间巨大。

布局光伏全产业链

在中国证券报记者一行到通威股份采访的前一天,公司刚接待了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松下电器解决方案*服务公司总经理松本互一行的考察,松本互一行先后参观通威太阳能S2电池生产车间和通威集团体验中心。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说:“来公司考察的松下一行人中,有做制造的,有做研发的,还有做文化市场的。参观完,他们都很惊讶,因为没想到中国制造业水平已远远超过松下在本土的制造管理水平和自动化水平。”

中国光伏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年前,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的光伏技术、产品、关键原材料、关键设备几乎垄断全球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份额。现在,95%以上的光伏技术被中国人掌握,70%以上的设备中国可生产替代,光伏发电投资成本减少一半以上。严虎说,现在光伏已成为继航天和高铁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三张名片。

“中国不缺技术,不缺智慧,也不缺发展后劲。”刘汉元表示,2007年高峰时期,多晶硅生产成本为50万元/吨,销售价格为350万元/吨。随着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和产能的突破,多晶硅生产成本目前不到6万元/吨,新建项目成本还将大幅降低。

2015年以前,通威股份主业是农业。2015年,公司通过并购涉足多晶硅产业,逐步形成农业(渔业)+光伏的协同发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水产饲料三大业务并驾齐驱、叠加增效的经营发展态势。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运营五个环节,目前通威股份已基本打通全产业链,前端主要聚焦在多晶硅和电池片环节。

“2009年,发改委将多晶硅行业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大多数企业因资金、技术或管理等问题倒闭。例如,四川地区当时有8家、西南地区有12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只有公司子公司永祥股份存活下来了。”严虎说,“截至去年年底,永祥股份产能排名西南第一、国内第三、全球第七位。随着10月底内蒙古项目和12月底乐山项目投产,永祥股份产能排名将进入全球前三名。”

严虎透露,在度电成本超过0.4元的情况下,永祥股份多晶硅生产成本不到6万元/吨,在新项目投产后,生产成本将降至4万元/吨。

在电池片环节,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供应商。2015年11月通威太阳能双流一期项目启动,建成1GW电池片年产能。2016年5月,通威股份公告,向通威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合肥通威100%股权。合肥通威自成立以来,一直专业从事晶硅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技术改造,合肥通威电池片产能1.6GW。在通威股份收购合肥通威后,立刻在成都和合肥启动扩产计划。根据规划,成都太阳能三期3.2GW以及合肥太阳能二期2.3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预计于2018年底及2019年初相继建成投产。

“过去全球排名前三的电池片制造企业都是台湾企业,但截至去年,通威产能已跃居全球第一位,去年产能4GW,今年6GW,明年将超过11GW。”严虎表示。

再造一个农牧业务板块

通威股份有两个长期战略目标,第一是打造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聚焦水产;第二是打造世界级清洁能源综合运营商,聚焦光伏。

通威股份从养鱼起家,1984年刘汉元在眉山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创造了当年四川单位面积养殖产量最高纪录。在水产饲料细分领域,通威股份销售规模连续20多年排名全球第一。

“刚开始公司只做饲料,养殖业务占比很小。”严虎说,饲料行业产能过剩倒逼公司转型。“2012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饲料大国,经过2年发展,从2014年开始饲料行业需求达到最高点,进入稳定发展期,饲料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面临产能过剩,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龙头饲料公司都在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温氏股份为主的饲料企业转向养猪,因为养猪风险小,容易规模化。只有我们转向养鱼,养鱼与养猪相比,困难较大,但是通威就是靠着养鱼发家的,所以坚定不移地做了下去。”

目前通威股份已完成从种苗、动保、渔业设施、养殖、饲料、食品加工、食品贸易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在食品加工、食品贸易领域已布局超过7年,未来规划是再造一个农牧业务板块。”严虎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国内食品加工、食品包装技术落后,流通环节还有几道程序,公司已经瞄准这一领域,线上线下全方面开拓。“公司有分散在全国的分公司、经营商、养殖户,正好是协作合作伙伴,能够打造完整产业链。”

“通过高度的专业化和产业化,食品可以做出品牌,可以做出高溢价。”严虎表示。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愿意溢价购买安全食品的人将越来越多,未来空间非常大。过去养猪是2.4亿户,现在是3000万户左右,通过规模化养殖,猪价越来越稳定,安全性更强。目前,渔民养鱼大多还是传统方式,但这一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就是鼓励适度规模化,只有规模化,才会有真正的食品安全。

两大主业协同发展

一边是光伏产业,一边是农业,通威股份能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在终端光伏发电领域,形成“渔光一体”的业务模式,严虎认为是“天赐良机”。

“刚开始光伏发电选择在西部试点,因为西部太阳能资源充足、荒山荒漠多,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管理效率高。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西部经济欠发达,存在地区电网输送能力有限、当地用电负荷不足等情况,导致光伏电站未能满负荷运行,而电网重新建设需要5-8年时间。最后国家能源局把光伏战略从西部转到中东部地区,由大型电站变为以分布式为主。”

通威股份渔业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是中国水产养殖大区域,水面资源充足。严虎说:“公司涉足渔业,又涉足光伏,两个业务发展区域恰好高度重合,给了我们两个主业协同发展的机会。养殖区域一方面做渔光一体电站,不具备条件做渔光一体电站的养殖区域,就集合成水产养殖园区。”

截至6月底,公司已建成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发电项目40个,累计装机规模848MW,上半年新增361MW,已成功并网发电的项目包括辽宁东港20MW“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吉林通榆20MW牧光一体光伏电站等。2018年上半年实现发电33513万度,较2017年全年发电量提高13.18%。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电力装机占全球的50%,其中70%是由可再生能源替代的,而在可再生能源中的70%是由光伏替代的。”严虎说。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8》报告,中国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在2020年达峰。下个10年中国将迎来光伏与风电大规模建设高峰。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约80-160GW/年,新增风电装机约70-140GW/年。到2050年,风能和太阳能成为我国能源系统的绝对主力。

目前,光伏电站项目综合成本已由两年前的6-7元/W下降至5元/W以内。随着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和技术创新进步,严虎表示,公司2019年力争将成本降至4元/W甚至3元/W以内。按照此规划,2019年下半年,基本全国三分之二的区域可以不要补贴,实现平价上网。

“光伏发电成本还有下降空间。”严虎说,从可再生能源发展来看,生物质发电不稳定,水电资源已没有开发空间,风电很难做分布式,而且是物理储能方式,进一步优化很难;只有光伏发展前景明朗,既不耗费资源,又没有污染、零排放。 
 
标签: 光伏+农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