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后平价时代,是否还是低价为王?

   2018-11-12 索比光伏网35300
核心提示:本来想将此文做为印度市场系列的第二篇,但发现其实可以也应该单独开一个话题讨论:后平价时代,是否还是低价为王?或者一味追求
本来想将此文做为印度市场系列的第二篇,但发现其实可以也应该单独开一个话题讨论:后平价时代,是否还是低价为王?或者一味追求低价的意义在哪里?

笔者认为:中国政府应当通过降低光伏出口退税,在保证中国光伏企业竞争力的同时,稳定中国光伏产业的价格。

光伏出口退税是否应当削减?光伏成本有必要那么低吗?

印度在中国光伏降价后开始对中国征收贸易保护关税,说明他们根本不需要价格那么低的组件。

平价之后,我们会走这条老路吗?平价之后,真的前路坦荡吗?

从能源领域来看,国内外不同价才是常态。

出口退税调节幅度适当,不会减弱中国光伏产品在海外的竞争优势。

“平价前“与“平价后”有什么差别?

光伏产业发展在实现平价之前,一直是政策导向市场,迄今中国仍是如此。所以在外界甚至是很多光伏人士的理念中,会有个根深蒂固的概念:组件售价与光伏成本越低越好。

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长期以来,光伏产业一直在补贴问题上诸多争议,所以光伏产业各界也都将“平价上网”视作终极目标。但很少人思考,平价上网之后,光伏产业应当如何?

再追问一句,不看中国市场的话,现在全球70%-80%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能够实现平价,这些市场又会因为平价而有哪些改变?实际上我们思考的不够多,套用魔兽世界的经典台词:“We are not prepared。”

首先,平价之后,光伏制造企业的降价方式从以前的被动转为主动降价,同时终端市场对于价格敏感度降低。平价以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光伏市场都是以政策为导向。政府会通过上网电价控制光伏企业的利润和如领跑者等项目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光伏产品降价多是由于重新厘定一个更低的上网电价后出现的被动性降价;但在实现平价之后,政府不需要给产业补贴,通过补贴调节价格的机制也就不复存在。因此纯粹的市场化行为中,市场不会出现价格阶段性跳水的局面,终端市场光伏产品降价是由于光伏制造企业因为竞争而出现主动性的价格波动。

简单的讲,光伏制造企业在平价之后,没有了政策因素,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但现实是,我们并没有这种“天赋”。

笔者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乐于看到同处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等新兴市场应用中国的光伏产品给本地民众带来更好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却是中国光伏企业却处在亏损边缘或者已经亏损。

“送”给印度400亿——过分慷慨的中国

印度的各大公司几乎都有专业的咨询机构为其提供咨询业务,对于价格走势非常精准,同时采购时杀价也非常狠。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印度德里新能源展览上,笔者走访各家企业得到结论:印度成为此次光伏产业震荡的最大赢家。

由于环境污染、电力紧缺、火电企业严重亏损等问题,加上光伏发电成本在印度已经远低于火电,因此印度市场对光伏发电的需求是刚性的。

2017年,中国是印度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国,印度也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2017年中国向出口印度的组件总量达到9.46GW,占出口总量的25%左右。约300亿人民币。当前,印度已经超过美国,成为除了中国以外的第二大光伏市场,2017财年印度的新增光伏装机约为9.6GW,2018财年,光伏建设规划将高达11GW,比去年提高2GW。根据规划,印度未来每年新增40GW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包括30GW太阳能和10GW风能项目,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175GW,光伏装机超过100GW,而如果按照今年6月印度政府宣布的可再生能源225GW的目标,印度光伏市场会进一步扩张。

“531”新政后,中国光伏组件的价格下降了约0.5元/瓦,如果按印度2019年30GW的装机量计算,中国企业因政策变化被迫每年“赠送”给印度的红利高达150亿元人民币,这些让利给了原本就有光伏组件制造的印度本土投资者,一加一减,我们与印度组件企业之间的竞争存在300亿的差距,即使算上印度企业将价值传导给终端用户,我们的损失也仍然非常可观。

而且,这份大礼包原本并不在印度企业和政府的预期当中。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在中国新政后两个月内通过此前一直被否决的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征收25%的关税(具体可参见https://news.solarbe.com/201807/20/290799.html),笔者不敢说二者有必然联系,但至少可以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印度其实原本就没有预期光伏发电产品要下降那么多。(具体可参见https://news.solarbe.com/201807/20/290799.html)相当于中国白白向印度赠送了大量的资金,而自身的企业又陷入微利甚至亏损的窘境。笔者了解到,5月底有家中国企业已经按2.3元/瓦的价格和印度谈妥了订单,但就在几天之后,印度变卦,最终采购价格1.8元/瓦。

此前印度数次提起双反,但均被否决,主要原因是双反会让投资人受损,但此次中国因新政引发价格跳水,中国制造企业因内需减弱,出口海外的压力大增,因此双反增加的成本几乎都由中国光伏企业买单,而对印度投资企业影响较小。

如果按照目前组件价格收取25%关税,又将是过百亿的收入流入印度政府口袋,理论上总计差别高达400亿。如果计算全球光伏出口的损失,数字可能会翻倍。

财政部一直纠结每年200亿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但仅此一项,中国光伏产业就直接损失250亿元,应引起重视。政府部门应考推动中国企业更具竞争力,否则即使光伏发电成本降到1分钱/度的时候,中国光伏企业仍然赚不到钱,在外被各国围追堵截,通过高额关税拉低企业利润。

调节退税政策——让光伏企业更健康,让中国与世界和谐共存

笔者曾经设想过一个命题:如果没有中国光伏,世界将会怎样?

或许光伏每年的市场只有区区10GW,光伏成本仍然处于5块钱/瓦的高价,光伏产业能有今天,中国光伏功不可没。但是,没有中国光伏,光伏产业链中的企业可能会活的很健康。

笔者曾经很好奇,中国光伏这样打败其它对手,又让自己营养不良,到底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后来偶然看到维生素产业,华药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国际巨头每月降价10%打压华药结果自己倒闭,而华药又在低价维持多年后还曾考虑关停相关生产线,再到目前给保健品企业代工后以十分之一不到的价格向其供货。

平价之后,我们会走这条老路吗?平价之后,真的前路坦荡吗?

过度竞争遇到贸易保护,低价并不能让我们更健康。这些年来,中国光伏企业淘汰国外对手、淘汰国内同行,同时也进行自我淘汰。在光伏成本平价以前,这些竞争会让光伏企业更加强大。但在平价之后是否如此?笔者有不同意见。

摆在人类面前的两大趋势:即将步入全电力世界,同时拥抱更清洁的能源。光伏发电这种能源形势变得越来越重要,各个有工业基础的国家都会希望将这项产业抓到自己手里。如果说在平价之前光伏会成为这些政府不可承受之重的话,那么在平价之后,相关的技术和产业配套同样会降低改过制造成本,很快他们的成本也会低于火电,那么对于该国政府来说就很可能会考虑如何限制中国光伏发展保护本国工业。

如果印度明年在中国收取百亿关税后资助本国企业,他们的竞争力是否会很快赶超中国?这是值得忧虑的事情。未来技术升级没有一定的利润很难持续,因此很可能让中国光伏逐步丧失竞争力。

谏言:中国应调节光伏出口退税 企业应以利润为尊严


因此笔者在此呼吁,中国政府应当通过调节出口退税,在保证中国光伏企业竞争力的同时,稳定中国光伏产业的价格,增加的财政收入同时可以缓解国内光伏欠补的燃眉之急,同时助力光伏产业良性发展。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杠杆奖励出口的一种措施,出口退税,有利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但根据麦肯锡发布的中美在33个领域的创新与竞争力雷达图来看,中国光伏海外竞争力已经强的突破天际,这样的产业已经不适用于政府需要鼓励出口的情况。

光伏国内国外同价并不应是常态

在其它国家已经实现平价后,我们应该以全新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问题:

1、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在某种程度上像石油一样,具备不可再生的属性。想要复制中国这样的产业链配套、技术积累和产能,短期内其它国家难以做到。

2、80%的国家和地区实现平价,越来越多国家因为成本和环境等因素,发展光伏逐步变为刚需。

3、如果全球都对中国光伏征收关税后仍然能够实现本国平价上网,那么这个情况就很可能实现,并且关税被用来资助他们的本国光伏企业发展,形成不公平竞争,因此低价并不会让我们的企业更健康,反而在未来竞争中处于下风。

而目前,光伏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刚需和半刚需,(参见此前的印度文章链接)中国完全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来保证本国企业享有合理的利润率,并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持续的科技升级,保证在未来的竞争力。

以天然气为例,中国的主要天然气进口国土库曼斯坦本国居民天然气全部免费,但出口到中国的价格虽然未知,但从发改委给天然气发电定的7毛钱/度的电价看,价格非常高。因为,我们对天然气是刚需,本国又储量不足。

如果中国企业持续以极低的甚至亏损的价格出口印度,长期“营养不良”,而印度征收关税来保护本国企业茁壮成长,甚至可能将征收来的税收用于补贴印度本土企业。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中国亏本向海外出售的每一块组件,都会转嫁为成本造成国内光伏成本的上升,而我们向海外赚的每一分钱,都会成为中国光伏继续成长的动力,只有在外获取足够利润,我们才能享有更便宜的新能源。

同时,无节制的降低价格并不一定有利于后平价时代光伏市场的发展:如果私人投资用户知道光伏发电成本将一直降低下去的话,那么尽可能的晚安装似乎才是正确的选择。

调节出口退税恰逢其时

以前欧盟、美国也都在提出对华光伏双反,但为何当时不适合削减光伏的出口退税?

这是因为在当时光伏并未在这些国家实现平价,价格上涨会造成投资企业收益率降低而丧失投资热情;而且这些国家的能源、电力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短期内光伏装机放缓问题不大,简而言之在当时光伏并不是这些国家的刚需,随时可以让市场缩水甚至叫停。

但目前在中国光伏产业的推动下,全球80%的国家已经具备平价上网的条件,尤其是在非洲、东南亚、南欧等国,发展光伏几乎成为了当地的刚需。光伏以其便捷、灵活、便宜、清洁的发电形式,成为未来越来越多国家发展能源的首选。

即使是如日本等没有实现平价的地区,光伏组件的价格因素占比也非常小了。

全面电力时代的“石油”:调节出口退税并不会减弱中国光伏竞争力

或许有人提出,调节出口退税,会不会减弱中国光伏的竞争实力,个人认为不会。无论是从市场原本对于价格的预测还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来看,出口退税调节幅度适当,不会减弱中国光伏产品在海外的竞争优势。

人类世界正在步入全面电力时代,传统汽车、供暖使用的化石能源正在被更清洁的电力方式所取代。欧洲的挪威、荷兰、德国、英国、法国、瑞士等国已经设定了2025到2050年不等的燃油汽车退出时间,随着越来越多国家零排放政策的颁布以及电动汽车技术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会取代传统燃油车成为未来主流交通工具的呼声愈发高涨。

而电动汽车和电力供暖以及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将改变以往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越来越多的电力尤其是清洁电力被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应用。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新增的电力装机绝大多数将是清洁能源,其中最具广泛应用条件的就是光伏。

对于化石能源而言,光伏等新能源发电成本相当于给其设立了价格“天花板”:即使不考虑环境因素,化石能源至少要在价格上比新能源低才有市场。

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光伏有望成为如同石油一样,成为具备经济、政治、外交价值的一种商品,也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一张“名片”,除了发达国家减排之外,亚非拉等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无电人口,光伏与储能结合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同时,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在某种程度上像石油一样,具备不可再生的属性。想要复制中国这样的产业链配套、技术积累和产能,短期内其它国家难以做到。以印度市场为例,由于存在大量无电人口,印度曾数次开展过发展光伏的规划,但此前光伏成本较高,既定目标一直未能实现。在光伏发电成本在印度实现平价上网后,印度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光伏组件超过60%都依赖自中国进口,印度一些企业也在建设组件工厂,但产能规模与上游电池、硅片配套,短期内难以做到自给自足。

结语:好的政策,要“给科技以足够的市场,给企业以合理的利润”,能源局通过领跑者基地项目给先进技术提供市场,带动了产业技术的快速迭代,但企业利润率偏低仍然是困扰中国光伏的顽疾。出口退税政策是我国的重点政策,具体如何执行,还需要政府和广大光伏企业的共同智慧,笔者只是乐见其成,见到一个健康发展的、与世界和谐共存的光伏产业。

光伏理应低价,但应以企业有尊严的生存为前提。 
 
标签: 平价时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