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实现世界同步乃至世界领先,其技术势必是“中国造”。而作为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总体设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段宝岩,已经将光电转化领域的技术实现世界领先。
“届时的太阳能面板,将不再是一块平板了,而是一个球体。”段宝岩说,用球形聚光的方式可以避免系统在轨道上的大惯量、大范围旋转,同时聚光带来了太阳能光伏电池面积的减小,单位接收的光会更多,利用效率也将更高。
1968年格拉塞博士提出了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方案,这一设想是建立在一个极其巨大的太阳能电池阵的基础上,由它来聚集大量的阳光,利用光电转换原理达到发电的目的。所产生的电能将以微波形式传输到地球上,然后通过天线接收经整流转变成电能,送入全国供电网。
段宝岩说,但由于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难以解决,因而迟迟未实施。而在此领域,我们国家正在从追赶向着超越的方向发展。
在段宝岩院士的带领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科技研究所(以下简称机电所)暨电子装备结构设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对空间太阳能电站设计方案和相关理论技术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在针对国内外提出的多个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系统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于2014年9月提出了一种高效、稳定、易控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创新设计方案---OMEGA(Orb-shapeMembraneEnergyGatheringArray)。
国家对此高度关注,专门组织专家予以论证,并列入国家国防科工局“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项目中。
段宝岩说,2014年9月SSPS-OMEGA方案提出以来,团队针对方案涉及到的多个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展开了攻关,已取得可喜进展,目前,新方案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