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许昌:经过3-5年,高纯硅材料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2019-02-13 玩转光伏51320
核心提示:襄城县依托资源优势致力发展硅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从煤焦化制氢到硅烷气、多晶硅、石英坩埚、光伏辅材,到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
襄城县依托资源优势致力发展硅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从煤焦化制氢到硅烷气、多晶硅、石英坩埚、光伏辅材,到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再到光伏产品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条。

近日,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印发《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9个方案。

其中,《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构建成较完善的高纯硅材料产业体系,产业基地建设实现阶段性成果,高纯硅材料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培育1—2家具有规模效益、年营业收入超100亿级企业,以及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10—20亿级企业。

据了解,襄城县依托资源优势致力发展硅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从煤焦化制氢到硅烷气、多晶硅、石英坩埚、光伏辅材,到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再到光伏产品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条。

许昌市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为抢抓硅材料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推动我市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壮大,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形势

硅材料主要应用于计算机及信息系统、通信、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军事、新能源发电、航空航天、电子电器、化工、建筑材料、轻工、医疗、机械等诸多领域,长期以来对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无可替代的作用。《河南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发展先进晶硅电池、智能逆变系统,发展高效光伏组件、薄膜电池、太阳能集成应用及跟踪系统,着力提高光电转换率;加快推进超级电容器、TFT—OLED(薄膜晶体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玻璃基板、低成本低能耗多晶硅、硅单晶片和外延材料等产业化。

我市的高纯硅材料产业主要分布在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和襄城县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唯一的省级高新技术(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襄城县煤炭等矿藏资源丰富,煤焦化工产业发达,具有发展硅材料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襄城县依托资源优势致力发展硅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从煤焦化制氢到硅烷气、多晶硅、石英坩埚、光伏辅材,到单晶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再到光伏产品较为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条。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年产氢气3亿立方米,产业整合后可达5—6亿立方米,硅烷气年产量达3600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电子级多晶硅已进入中试阶段,高纯硅材料项目之间的关联度不断增强,链条式、集群式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通过引进高科技人才,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为科技攻关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人才保障。目前,我国高纯硅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面对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市大力推动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对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为目标,聚焦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产业升级、培育龙头企业、建设重大项目,致力推动高纯硅材料产业成链、成带发展,工业硅、有机硅瞄准世界一流,晶锭、硅片瞄准中国领先,配套逆变器、组件及关键材料等,打造许昌市高纯硅材料产业基地,努力把高纯硅材料产业培育成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产业。

(三)发展目标

经过3—5年的努力,构建成较完善的高纯硅材料产业体系,产业基地建设实现阶段性成果,高纯硅材料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培育1—2家具有规模效益、年营业收入超100亿级企业,以及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10—20亿级企业。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创新能力。围绕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核心任务,依托高纯硅材料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建设高纯硅材料创新中心,引导产业链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的产业联盟,开展产业前沿及共性技术研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到2021年,建立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进行高纯多晶硅、大尺寸单晶硅、300mm和450mm大尺寸单晶硅片、高端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襄城县政府)

(二)推进产业升级。发挥襄城县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优势,大力发展与引进硅材料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行业转型,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硅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支持用于集成电路的电子级高纯硅材料发展,加快实现高纯硅烷气、电子级多晶硅产业化,实现国外进口替代;加快高效单晶硅电池片及组件产业化,引入高效单晶电池生产技术,实现单晶硅电池转换率达到21%以上。瞄准科技前沿,合理规划产业园区及项目,实现产业“两高两低”(高利用率、高效益,低能耗、低成本),赶超国际水平,提质增效,拓展市场占有率,努力把我市的高纯硅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襄城县政府)

(三)推进项目建设。建立重点项目监测跟踪服务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达产率。积极推进高效单晶硅电池片二期、高效太阳能组件二期等一批高纯硅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推进,确保项目顺利建设。加快对电子特气、区熔级多晶硅、颗粒硅、纳米硅粉等项目的前期论证规划,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襄城县政府)

(四)培育领军型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形成骨干企业领军、中小企业配套共同发展的良好企业生态体系。优先推荐领军型企业申报国家、省级重点项目、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大具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团队引进力度,支持高纯硅材料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在许转化,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型企业、质量标杆等。(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襄城县政府)

(五)推进集群发展。以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纯硅材料生产基地为目标,力求突破多晶硅、单晶硅及硅切片上游产业,积极发展有机硅产业,适时延伸发展单晶硅下游产业,围绕硅元素开展相关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行情,通过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延伸产业链条,补全产业断档,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环境效益,发挥产业聚集的综合效应。(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襄城县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推进开放合作。以完善产业链条为目标,主动开展对接招商,争取尽快落地一批带动能力强、示范效应好、技术水平高的重点项目。深化与国内外硅材料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吸引知名企业和先进技术落地。开展区域、行业、企业不同层面技术合作、供需对接、产业链对接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襄城县政府)

(二)加强人才支撑。发挥科技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作用,充分利用“许昌英才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吸引硅材料产业技术领军人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专家和创新人才团队到许。依托襄城县硅材料产业骨干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快培养高纯硅材料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形成重视研发、尊重人才、鼓励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襄城县政府)

(三)强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等,支持高纯硅材料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对电子级多晶硅、电子特气等关键技术研发给予大力支持。加大推介力度,吸引国家、省产业基金加大对项目的投入;开展市场化运作,本着“谁出资、谁受益、谁享有项目地方税收收益”的原则,设立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重大项目、技术创新、供应链整合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项目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以债转股、股权转让、整体上市等方式融资。(责任单位: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襄城县政府)

(四)加大要素保障。各职能部门要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破解要素保障瓶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加快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实现对高纯硅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提供直供电和集中供热保障。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形成招商引资的“强磁场”,营造全市协同支持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襄城县政府)

四、组织实施

建立市转型发展攻坚领导组办公室统筹、市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区)政府(管委会)分工负责、新兴产业专班推进的工作机制,落实“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作要求,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近期重点任务分工抓好落实,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政策措施,主动开展对接招商活动,争取尽快落地一批重点项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