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汉能上市 或许背腹受敌

   2019-05-07 角马能源86260
核心提示:半个月后,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的汉能总部将迎来决定私有化成败的关键战役,两个大会法院会议和股东特别大会将在此举
半个月后,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的汉能总部将迎来决定私有化成败的关键“战役”,两个大会——“法院会议”和“股东特别大会”将在此举行。

自2015年5月20日起,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停牌至今,但复牌维艰。在业绩回暖情况下,该公司创始人李河君决定启动私有化计划,以期崛起。

李河君的“敌人”不止于此。由汉能推动并主导的薄膜光伏市场引起神华、中国建材、上海电气等国资垂涎,它们砸下巨资,趁机布局。

汉能薄膜发电停牌74天后,中国建材集团旗下子公司凯盛科技(600552.SH)的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落子安徽蚌埠,计划投资100亿元,形成1.5吉瓦产能。

此后三年,凯盛科技在薄膜领域大肆扩张,先后在泰州、徐州、濮阳等地谋划布局。「角马能源」不完全统计,其在薄膜光伏领域的计划投资额或超300亿元。

在中国建材之后,神华集团联手上海电气、德国Manz AG公司,斥资25亿元成立合资公司,进军薄膜光伏市场。

除了央企国资,锦江集团、圣晖莱、龙焱能源等民企亦纷纷加入战局,薄膜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因它们的加入正发生改变。

如今,李河君和汉能逐渐恢复元气,这个万亿级市场的战火或许才刚刚燃起。

搅局者


最强劲的搅局者来自中国建材集团。早在四年前,这家全球最大的建材制造商就已开始布局薄膜。

2015年2月,凯盛科技决定在江苏试水。一个总投资10亿美元的500兆瓦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落户江阴。

彼时,凯盛科技及其母公司中国建材集团,正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和“去产能”的双重压力。危机中,该公司总经理彭寿寄望于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寻求新的出路。

彭寿把目光瞄准距离凯盛科技总部安徽蚌埠仅350公里的江苏江阴。这个当年的全国百强县冠军,正在力推新能源产业。其所在的苏南一带,诞生了协鑫、尚德、天合、阿特斯等光伏巨头。

彭寿在江阴的布局,很快得到母公司的大力支持。

仅仅九个月后,凯盛科技与江阴市政府再度签约1.5吉瓦CIGS薄膜太阳能产业基地项目。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出席签约仪式。

签约前,这位有“中国稻盛和夫”之称的商界领袖和央企领导,甚至亲自向江阴所在的无锡市市长汪泉,推荐该项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技术新、产品新”。

此时的李河君,却正在为汉能薄膜发电股价暴跌、复牌遥遥无期而焦头烂额。

李河君的困境加剧了外界对薄膜发电的质疑。一些业界人士甚至声称:“汉能膜发电及李河君悲惨的今天,就会是凯盛的明天。”

但彭寿依然决定迎着质疑声高歌猛进。在江阴最初试水不到半年,凯盛科技再签当时国内最大规模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2015年8月,凯盛科技决定在总部所在地蚌埠投资100亿元,打造1.5吉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

宋志平与安徽省委书记王学军共同出席签约仪式。这个被寄予厚望的项目于一个月后正式开工。

两年后,中国首片CIGS薄膜太阳能模组成功下线,1.5吉瓦CIGS二期项目也开始启动。

除江阴和蚌埠项目外,凯盛科技还先后计划在泰州、徐州、濮阳等地布局。

彭寿对薄膜发电的热衷并非孤例。中国建材集团入局后,神华集团也开始押注薄膜太阳能电池。

2016年底,这家全球最大的煤炭公司,联手上海电气(601727.SH/02727.HK)等,出资25亿元组建光伏公司,进军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

布局之初,一个306MW产能的项目便已在酝酿之中。

搅局者不仅只有央企,锦江集团、圣晖莱、龙焱能源等民企亦纷纷加入战局。

去年年初,吴选之决定在杭州布局40兆瓦碲化镉(CdTe)薄膜光伏组件生产线。短短11个月后,该生产线便进入投产状态。

这位年逾古稀的龙焱能源董事长,曾于18年前在美国创造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16.7%,并保持该纪录长达10年之久。

他的入局,让薄膜光伏领域烽烟再起。

格局生变?


吴选之的风光并没有延续太久。数日前,其子吴奔出现在第四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上。这位龙焱能源总经理身着一袭笔挺的蓝色西装,不厌其烦地向与会者重申,该公司是“全球三家之一、国内唯一在规模化生产碲化镉薄膜组件产品的企业”。

但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事实。仅在一个月前,深圳赛格发布公告称,停止其与龙焱能源合作建设的碲化镉薄膜光伏产业基地项目。

业界猜测,项目被叫停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其技术不够成熟。

吴选之父子当初选择碲化镉技术有其历史原因。在汉能之前,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公司一直是美国的First Solar。该公司选择的正是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

尽管First Solar的铁王座于七年前被汉能取代,但该公司实力仍不容小觑。截至2017年,该公司在全球各地光伏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已达20GW。

受此鼓舞,吴选之父子于十一年前创立龙焱能源,希望在中国复制First Solar的成功。

但吴选之在美国创立的世界纪录,并没有帮他在中国带来商业上的成功。

直到2016年,龙焱能源才依托第一条碲化镉薄膜产线,成功实现商业化,并在光伏幕墙这个小众市场占据垄断地位。

而在龙焱能源蛰伏的近十年间,其对标的First Solar也被汉能超越。

李河君有着与吴选之等科学家迥异的发展思路。凭借资本,早年其通过四起精准海外并购掌握薄膜技术,并基于此,在晶硅占主导的光伏行业杀出一条血路。

资本对李河君的王者之路颇多助力。背靠其早年投建的水电站,这位跨界玩家入行之初,便凭借雄厚的资本优势,大举扩张产能。

2011年,汉能薄膜发电在港交所借壳上市。此后四年,该公司的经营数据犹如火箭般蹿升。其净利润从2011年的7.2亿港元,飙升到2014年的33.1亿港元。

李河君的个人财富也在资本市场的热捧中达到巅峰。

但外界一直没有停止对汉能薄膜技术的质疑。质疑在2015年李河君遭遇“滑铁卢”后再度掀起高潮。

在光伏产业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晶硅技术率先成功实现商业化,并持续降本增效,目前已占据光伏电池市场90%以上的份额;而各类薄膜太阳能技术占比不足一成。

在此背景下,汉能更像是一个孤独的异类。

而中国建材集团、神华集团等央企入局,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对薄膜技术的肯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央企,大多选择汉能的CIGS技术,而非龙焱能源的碲化镉技术。

过去十余年的竞争,李河君凭借资本优势在薄膜光伏领域建立起一家独大的格局。这一格局如今正随着央企的加入而发生微妙变化。

在去杠杆的大趋势下,央企的资本优势显得尤为突出。

央企的青睐让薄膜在光伏领域话语权得到加强,但汉能不得不面对新竞争对手对其霸主地位发起的挑战。

面对新“敌人”,汉能总部那堵面积不断增大的专利墙或许能给李河君带来底气。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