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将人生三境界道得淋漓透彻,亦将人对事物由表到质的认知道得清楚明了。
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眼中的“看山还是山”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来自于人生阅历的沉淀,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大自然环境的期许。
1982年,刘汉元创立通威。在三十七年的时间里,通威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历经商海沉浮、纵览产业发展的刘汉元,现今看得更高、更远,也看得更为透彻。
9月27日,以“智慧引领、产业赋能、融合创变”为主题的2019第二届中国光伏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刘汉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述自身的观点。
行业趋势——晶硅技术仍将是主流
现今,光伏行业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究竟哪种路线更优、发展前景更广、应用场景更多,一直为各技术流派所争执。虽未有百花齐放之繁荣,亦没有百家争鸣之精彩,但各技术亦有其优势,有可取之处。
刘汉元认为,各种光伏的转换方式已经为人们所探索、研究多年,随着技术的进步,转换效率从最初的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提升到现在的百分之二十几。
转换效率虽然在逐步提高,但如何更好地兼顾资源的无限性、资源的友好性、环境的友好性,是人们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基于此考虑,相较而言晶硅技术在此方面更具优势。硅是地球的前三大元素,土壤、石头、沙子等主要成分都是硅,这些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对环境不友好的元素或者危害品的产生,即使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其回收对环境的压力也较小。
当然,其他技术路线自身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仍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资源的有限性,有些甚至需要昂贵的、稀有的元素,有些还是重金属,对环境不太友好。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从总量和主流技术的角度来看,晶硅路线仍将是主流技术。”刘汉元表示,光伏组件需要在大气曝光的情况下,日晒雨淋几十年,这是一般材料很难抵抗的,但晶硅技术耐气候性、物理学上的半永久性材料特征,保障了其工作寿命,虽然其设计工作时间为25年,但事实上可以工作40-50年,这是其他路线很难超越的。
产业态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撑
“同行是冤家”,一句俗语道尽商场竞争的残酷,也说明了生存的法则。
当前,中国光伏行业竞争激烈,但刘汉元一直倡导建立专业分工、相互合作的行业生态。刘汉元认为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都可能影响行业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光伏人需要思考什么样的速度适度、什么样的竞争健康有效、什么样的方式能够防止过度竞争。
面对每个行业的参与者都希望自己能做大的现实,刘汉元强调,自身能把什么做大、适合把什么做大需要彼此互相换位思考,在一个整体当中去思考。任何行业的分工、共识都是彼此利益最大化的共同需要,行业健康发展的共同需要。在清楚该问题的基础上,在面对什么是该得什么是不该得的选择时,自身就会有更多的考虑。
“适合别人干的,我们尽量成全别人;适合自己干的,我们尽量联合别人一起干。”刘汉元说,这种观念和认识的达成,对整个光伏行业生态的转型和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必要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撑,把各自所专、所精、所强领域做大,这才是龙头企业要考虑的事情。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长项,企业要扬长避短——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
当整个光伏产业链中企业都以此种心态和方式进行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的整个光伏产业又怎会发展不好?
发展形势——加快能源转型 中国成为正面牵引力量
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并且开始了由传统能源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刘汉元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预计到2021年,中国光伏行业将实现平价上网。光伏平价上网解决经济性瓶颈后,必将成为普惠能源,这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开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最终可以实现低碳清洁化发展,甚至实现百分之一百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到那时,能源可以做到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人们可以尽情享受任何一个现代文明,无论是操作手机、电脑、空调,还是汽车,人们都不会有对环境和资源的负疚感,也真正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清洁发展。
在《巴黎协定》以后,全世界对新一轮的二氧化碳减排、能源的转型有了很大范围的共识。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人们现在面对的不是气候变暖,而是地球变热、海平面上升。加快能源转型,提高清洁能源比例,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十年前,中国是全世界最担心拥有二氧化碳排放压力的大国。现今,中国成为了全球能源转型的正面典型。中国坚定地执行了《巴黎协定》的承诺,能源的清洁化占比提升的速度明显加快,并且输出产品、输出技术、输出装备推动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今天,全球光伏行业70%的份额来源于中国制造,中国制造的力量推动了全人类能源转型的有效时期的到来,中国正成为正面的牵引力量,转型的正面代表。
“我在通威国际中心三四十层楼上,天气好时能看到50公里外的风景,心情简直就像过节一样。如果天天这样,天天像过节多好!”刘汉元满是感慨。
加速能源转型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也许就如刘汉元所畅想的那样,当能源转型真正完成那天,青山绿水常在,蓝天白云常在,人们共享和谐、发展。
而那时的刘汉元,一定会在通威国际中心的三四十层的办公室内,透着玻璃窗,看着50公里外的风景,心情每天都像过节一样。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