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青噌噌几下爬上两米高的梯子,手里的大抹布来回翻飞,三五秒钟就把一块光伏板擦得干干净净,动作利索得不像个54岁的人。
11月10日,立冬已过,但地势低洼的镇平县枣园镇陈岗村,晌午头还会给人夏天的错觉。一排排光伏板站在村北头,仰着脸儿,始终朝向太阳。时文青身姿轻盈,上上下下,崭新的运动鞋在这丛“向日葵”里时隐时现。
他心里有个简单的换算公式:电板越干净,电量就越大,来钱就越多。
这个光伏项目好比陈岗村的“电存折”,有了它,每家贫困户一年能分两三千元。勤劳惜地的农村人,还在电板下种上了红瓤红薯。给电板除灰、给红薯除草,是村里定期组织的公益活动。这样的活动,时文青总是最先报名参加。
村民们干着活儿扯着闲话,笑声不时飘荡到他身边,仿佛风掠过深潭,激不起涟漪。但陈岗村驻村第一书记苗世昌知道,这个内向的单身汉,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眼里有了光”。
2017年12月的一天,天冷飕飕暗沉沉,滴水成冰。苗世昌带着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侯林晓,来到时文青家结对帮扶。回忆起那天的场景,仨人都笑了。
那哪儿叫一个家呦!没有大门,没有院墙,树枝子、茶叶渣堆在地上,踩着都硌脚;瘸腿的椅子、卷边的铁锨瑟缩在门后,堂屋的门都打不开。时文青头发披到肩,胡子一拃长,灰扑扑的脸上眉眼都被糊住了,眼神飘忽,说话压根儿不看人。
“懒没沿儿,穷没边儿”,在陈岗村,这句话就是给他时文青量身定做的。十年前父亲去世后,他成了典型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守着泥瓦匠手艺不愿找活儿干,一亩多地全靠天收。村里安排他去给小学当门卫,他嫌钱少不自在,摆手拒绝了。兜里有个十元八元就去找牌桌儿,一半天泡下来,钱输个精光,身体也被胃病高血压搞垮了。
“文青啊,咱就不能换个活法儿?”“都有啥困难,你张嘴我来办。”侯林晓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来时文青家,在他耳朵边儿念叨。一边念叨还一边拾掇:给条几换上新桌布,把屋里的电线重新规整好,在堂屋挂上县里印制的“勤劳致富”宣传画。念得多了,干得多了,坚冰也一点点融化了。直到有一回,侯林晓给他介绍活儿干,说像他这样的大工一天能挣100元钱时,时文青眼睛亮了一下,从农具堆里翻出了自己砌墙的工具。
“文青,来你菜园找几个辣子。”晌午头,邻居时瑞杰站院里喊了一嗓子,熟门熟路打开小菜园的门。半亩地的小菜园里,一垄垄、一畦畦,生菜、大葱沐浴着阳光,舒展着青绿的叶片,青的、红的辣椒成串挂在枝头。时文青没应声,从屋里跑出来,递过来一个塑料袋。“不要袋子,几个就中,你这个辣子够味。”时瑞杰说。
“这三四年陈岗真是大变样!村里漂亮了,自家敞亮了,家家户户都忙起来了,谁还好意思正事不干泡牌桌?”时瑞杰深有感触。现如今,陈岗村458户仅剩11户没有脱贫,学校新建了,村道硬化了,自来水入户了,冲水厕所也用上了。村里建起了3座小游园,玉兰花、红叶石楠竞相吐艳。时瑞杰家门前恰有一方池塘,还被戏称住上了亲水“豪宅”。
而文青这个单身汉邻居,今年麦子卖了一千多元,六七百斤玉米也谈好了买家。一个月总有半个月打零工,一年下来除了吃喝花费,净落一两万元。西屋当卧室,铺盖都干干净净,东屋专门收拾出来当厨房,轧面条、包饺子,小日子有滋有味,老胃病也不作怪了。他还主动带起了徒弟,把自己的泥瓦活儿手艺无偿教给别人。偶尔也有人打趣:“文青,走,打两把牌。”他总是摇摇头,笑着涨红了脸。
光伏板清理完毕后,苗世昌掏出一把卡片发给大家,凭卡能去村部的爱心超市换米换油。现在日子都好过了,不指望这吃喝,时文青摆摆手,推着电动车,急急忙忙骑上走了。
晴热的晌午头,一排排光伏板洁净如洗,尽情吮吸着阳光,绽放着灿烂的希望。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