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澳科技(002459)在2020年3月29日晚间发布了借壳上市后的首份年报。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55亿元,同比增长7.67%;净利润12.52亿元,同比增长74.09%;基本每股收益1.27元;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49%。
去年净利润12.52亿元
2019年11月,晶澳太阳能(3.340, 0.02, 0.60%)借壳天业通联登陆资本市场。重组完成后,晶澳太阳能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公司的控股股东也由华建盈富变更为晶泰福,公司更名为“晶澳科技”,主营业务也随之变更为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等。
其中,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公司组件产品的客户主要为国内外光伏电站开发商和承包商以及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经销商。功率是电池组件的核心参数,目前标准72片单晶PERC组件的主流功率可达385-415W。
值得一提的是,重组完成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1.55亿元,同比增长7.6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2.52亿元,同比增长74.0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27元;实现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49%。
面对2019年国内光伏产业政策延迟出台和市场萎缩的不利环境,晶澳科技充分发挥自身的全球市场营销服务网络优势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报告期内,公司组件出货量10.26GW,同比增长27.26%。其中,海外组件出货量7.55GW,同比增长55.35%,海外组件出货占比73.61%,较上一报告期提升13.31%。
在研发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晶澳科技自主研发已授权专利779项,其中发明专利107项。对此,晶澳科技表示,公司以自身的研发优势为依托,开发了多款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公司相继开发了大尺寸、半片、双面双玻、多主栅、叠片、N型等多款新型组件,使公司产品转换效率稳步提升。同时,公司率先大规模量产了大尺寸9主栅半片组件,很好地满足了客户对高效产品的需求,有力地巩固了公司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优势。报告期内,公司量产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22.7%。
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受光伏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光伏产业政策波动等因素影响,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经营形势逐步分化。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9年光伏行业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4个环节,前5大企业的产量占全环节产量的比重分别为69.3%、72.8%、37.9%、42.8%,较上年分别提升9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8.4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
因此,业内普遍预计,光伏产业头部企业将利用自身经营优势进一步扩大产能,预计未来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证券时报.e公司注意到,行业龙头企业也纷纷通过纵向产业链拓展,实施一体化战略。晶澳科技在年报中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建立起垂直一体化的纵向产业链,包括硅片、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站运营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布局;隆基股份(24.240, 0.63, 2.67%)、通威股份(12.050, 0.53, 4.60%)等“专业精细化公司”,在原有的硅片、硅料主营业务基础上,通过并购向下游电池片、电池组件领域拓展;协鑫集团拥有协鑫集成(3.330, -0.37, -10.00%)、协鑫能科(6.290, -0.01, -0.16%)等2家A股上市公司和保利协鑫能源、协鑫新能源等2家港股上市公司,也建立起了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光伏电站的全产业链。
面对2020年,晶澳科技表示将继续以组件业务为龙头,实现稳健增长和持续盈利,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为15GW(含自用)。
具体包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国政府对光伏行业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深耕全球光伏市场;结合市场需求,积极推进晶澳义乌10GW高效电池和10GW高效组件项目、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3.6GW高效电池项目、邢台晶龙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12,000吨单晶硅棒项目、扬州组件项目等新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稳步扩张垂直一体化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客户需求等。
晶澳科技还计到2020年底,组件产能将超过16GW,硅片和电池环节产能达到组件产能的80%左右,和上游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障原材料供应。同时,结合海外市场需求,有序推进海外产能技改和扩产,完善公司全球供应链,为客户和渠道合作伙伴提供稳定的产品和服务供应。
不过,公司也特别提示了国内产业政策变化的相关风险。“目前,国内光伏产业政策导向已从突出发展规模转到有序发展、提质增效上来。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新的有关引导产业升级、理性投资、市场化交易、促进消纳、补贴退坡等方面的产业政策,都可能对整个光伏行业带来冲击,对光伏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