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期货化,未来价格波动或是常态
在供应链相互依存的今天,每个环节的价格变动都像亚马逊森林里的蝴蝶效应,或在大洋彼岸掀起热带风暴,本轮产业链涨价,起源在于多晶硅的短期短缺,每公斤价格上涨24元,相当于每瓦涨了6.5分,银浆涨了2.5分,玻璃、EVA、POE、其他化学品综合涨了4分,这些加起来涨了1毛3,构成了涨价的主要因素,组件企业之前以1.3-1.5签署的订单,面临亏损风险。
未来光伏组件价格虽然整体趋势仍然是下降,但期间存在类似起伏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组件企业和没签集采合同的企业来说来说,是一个炒期货的过程。
组件企业与业主或EPC签订三月到一年不等的订单,然后与硅片、电池、辅材厂商采购,这绝大多数是现货价格,到交货期交割组件。对于组件企业和EPC来说,是亏是赚,取决于这个阶段行业的变化。
蹩脚的组件销售,往往会在低谷期低价出货,然后在抢装季无产能可卖,蹩脚的采购则与之正好相反。
高明的组件销售或者买家,都会制定合适的步调策略,做出最有利自己的方案。
某个业内每次投标价格都非常低的组件企业在过去的几年常被人诟病,实际上,该企业在报价之前,都会与上游电池硅片厂家和辅材厂家通气,未来一段时间这些产品的价格走势,自己提要求:是否能达到xx价格,最后精准的把握价格,虽然利润不很高,但抓住了国企大客户,另外有时行业赶上技术进步等原因,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就是意外之喜。
而光伏行业十几年来极为快速的成本下降,让绝大部分人有两种错觉:
● 组件价格可以无限下降;
● 组件价格只能下降不会提升,即使中间偶有反弹,但许多时候组件企业都会因为竞争激烈,将大部分价格上涨的压力自行忍受。
于是,因硅料突然紧缺、组件市场紧俏和此前硅片价格大幅跳水后反弹三重因素引发了硅片价格快速上涨后,组件企业承受了最大的压力,而硅片企业则收获了最多的骂名。
期货,是有风险的。习惯并不等于理所当然。
无论是出于竞争目的,还是清理库存,或者是中国光伏平价进程倒逼,隆基、中环在过去的半年内,频频降价,电池厂商也随之跟进,成为推动光伏平价上网的最大推动力。于是此前行业的招标价格也爆出新低,但这种价格的基础来自——硅片到底能不能在谷底继续下跌?
此前硅片企业下调硅片价格时,对外的理由是受疫情影响,带来市场的压力,这也说明这几次降价并非来自技术进步,因此当市场好转组件供不应求之时,涨价也成了必然。
新冠疫情带来的这波降价给了终端市场错误的信号:认为这次降价仍然会同过去十年一样,只降不涨。
光伏企业契约精神长期不足致下游缺乏风险意识
历次组件价格大幅下降时,签订好的组件合同也会被要求重新议价,组件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所以组件企业最后几乎都是退让。
契约精神不足导致光伏组件交易有期货之实,却无期货的概念。每次行情波动都能够以谈判形式取得胜利,让买家对于市场波动预判不足:即使不出现硅料紧缺这样的黑天鹅事件,组件价格随成本上升及市场回暖出现上涨也是必然。
2018年下半年,海外市场趁“531”之际,一下压去中国组件5毛钱的价格,导致中国企业下半年出口的40GW损失200亿,当年部分组件企业出现亏损,这种波动来临之时,终端客户是否又能拉组件企业一把?
好的产业生态,要么互相扶持实现共赢,要么遵循市场规则,接受有涨有跌的情况,以需求带动市场,以价格调节市场。
所谓双标,就是站自己立场而不看是非。无论是制造端还是应用端,这种趋势在随着产业越来越集中、平价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日前越发凸显,对产业伤害很大。
硅片每片非硅成本(含税)1元左右,折算到瓦是每瓦0.16元,假设组件成本1.5、系统成本3.5,硅片非硅成本占到组件的10.7%,占到系统成本的4.6%,硅片企业所能掌控的成本部分比硅料略低,硅料在每片硅片中成本1.5左右,相当于0.24,分别占组件的16%、占系统的6.9%。目前看隆基、中环两家主要硅片巨头提价和通威等电池厂商的涨价,主要是为了消化硅料上涨的压力,涨幅基本是与硅料涨幅联动,但这确实从事实上对于话语权最弱的组件企业带来了打击。
此次组件价格上涨属短期行为,总体上光伏主要环节的产能仍然过剩,产业链内部也因技术发展在加速淘汰,总体而言,降价或者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是长期趋势,因此对于短期价格震荡的情况,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观望一段时间。
涨价呈现后平价时代的特征
2018年11月,笔者曾预测过后平价时代的特征(链接如下),此次涨价除了硅料是最主要的因素以外,还体现了此前预测过的两点变化:
● 终端市场刚性降价模式在脱离政策调控后,对价格敏感度会降低,光伏制造企业从以往被动接受降价到主动调整价格。
● 过度低价对于中国整体利益而言并不相符,尤其是海外市场利润高、占比增大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仅剩的几个还未全面平价的国家之一中国,并不能成为倒逼制定价格的决定因素。这也是此次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因素:海外市场仍然能够消化涨价后的产能,再去掉分布式和户用的比例,中国的光伏地面电站所占比例不足以刚性限制价格上涨。
因此未来的整体趋势仍然是能源价格越来越低,但如同比特币兴起,挖矿机消耗大量内存导致内存上涨这样的意外事件会继续发生。
行业存在的问题与破局之路
制造端:技术破局
从制造端来看,仍然主要是走技术破局的路线,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喜欢210硅片的重要原因:大硅片这种普惠技术能够给产业链带来更多的价值空间,让企业在价格竞争厮杀的间隙赢得发展空间。
从目前来看,不管是210还是182技术,都能够大幅度降低度电成本。
而随着硅料价格上涨,薄片化技术的性价比也会变得更高。
此外不妨多开拓海外市场,将市场分散。
应用端:思维升级
此次涨价风潮从应用端的反应来看,光伏电站应用侧重金融、资本,轻技术的情况仍然存在,同时由于经营机制、人力等问题,开发商、业主与最终持有者不是一个主体,所有人都只为资本而无人为技术负责。中国光伏制造业早已领先全球,但在一些应用领域发展落后,少部分业主仍然一味迷信央国企带来的资金优势,而忽略了光伏电站的技术创新。
而实际上,从去年大硅片技术发展开始甚至之前,整个制造端就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覆盖了组件、逆变器、支架、EPC等环节,就连以往通常偏保守的设备企业也开始进行产品与模式上的创新。
行业步入新的节点,投资者也应该有新的投资思路:以往单纯依赖组件降价的模式还会持续但效果会越来越弱,未来光伏降本的途径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死薅组件企业的羊毛,组件价格从几十块钱降到一块多钱,虽然下降比例还在,但对于绝对投资来说,影响幅度越来越小,未来投资企业需要多样化的提效降本途径。企业负责人一定要思考如何从资金优势转换为技术优势,从技术到模式进行升级,否则可能会在下一个风口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