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垃圾渗滤液治理曙光初现 无害化处理仍待破题

   日期:2017-06-02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浏览:2231    评论:0    
作为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过程中都容易产生渗滤液污染。由于垃圾渗滤液产生的多变性,所含物质的复杂性,无害化处理尚有难题待攻破。对此,我国迎难而上,加足马力,全方位,多角度发力,攻坚克难。

垃圾渗滤液治理曙光初现 无害化处理仍待破题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垃圾处理卫生填埋的比例仍较大,约为75%。除了占用土地资源之外,垃圾填埋最主要的污染源莫过于垃圾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一般是经过雨水冲刷,或者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泡而产生的一种二次污染源。据统计,我国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一般占垃圾填埋量的35%-50%,垃圾焚烧厂中因发酵熟化沥出的渗滤液一般占垃圾焚烧量的25%-35%。按照前瞻产业研究院的调查,2016年国内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初步估算为9152万吨上下,日均产量大概在25万吨左右。

渗滤液产生量巨大,但是无害化处理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张振文总结垃圾渗滤液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以及污染土壤。同时声称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仍存在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生物处理难度大、运行管理水平低、研发投入不足以及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不足这五个问题。

研究表明,垃圾渗滤液受形成因素和形成环境影响很大,而且内含众多高污染元素,很多都存在大量有毒物质。这在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也意味着,其复杂性会成为彻底解决垃圾渗滤液处理问题瓶颈。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难题待解。

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还会不断变化。能够影响渗滤液的因素很多,并且不可控的成分居多。基于这样的原因,单一的处理方法无法满足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要求。而且,有较高氨氮浓度的垃圾渗滤液会变得更加难以处理,如何析出其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成为难点。

针对这些难点,张振文建议加大研发投入,示范推广新型适用的处理技术,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加速推动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市场化。事实上,我国也在着力解决垃圾渗滤液污染问题。最近一段时间,环保督察组给全国敲响了环境污染防治的警钟。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问题也是环保督查的重点之一。督察过处,各地都加快了垃圾填埋场的整改进程。

更早之前,《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1997年已经颁布,2008年又经历了一次修订,其中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国家标准堪称“全球最严”。可是,一方面,就像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环境院副院长蔡辉说的,“处理这种垃圾渗滤液是世界难题,水质变化太大是难以达标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标准的落实需要技术、设备和工艺的支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即便如此,严格的标准也确实起到了倒逼技术革新,产业升级转型的作用。不仅渗滤液处理工艺在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也在快速推进中。各地也在逐渐树立因地制宜筛选技术路线的理念,更是从源头抓起了垃圾渗滤液产生问题。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品晶就建议,跳出“垃圾渗滤液末端处理”的圈子,将关注点投向“渗滤液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上,疏治结合才能根除污染。简单来说,垃圾渗滤液产生与堆积和填埋方式不得当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做好雨污分流,做好地下水、雨水径流控制,做好干湿垃圾分离,做好填埋阻隔地下水浸泡等工作,渗滤液产生量将大大减少。

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强对垃圾渗滤液的全过程监控,重点技术重点推广,比如微电解处理工艺、氧化沟处理工艺或者砂滤处理工艺等等。借助技术的力量,发挥管理的作用,引入先进的垃圾填埋场建设方式,这都将促成垃圾渗滤液问题的彻底解决。
 
标签: 垃圾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