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鸥
2017年7月31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湖南省反馈意见指出,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存在自然保护区非法采砂、欧美黑杨外来物种入侵、重点湖库水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环境问题。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在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的这些突出环境问题上讲自觉、见真章、见成效。
洞庭湖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成因复杂、由来已久。但是,解决洞庭湖污染问题绝对拖不得、等不起,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住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契机,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落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打基础,通过驰而不息的努力,对历史有所担当,对群众有所交代,坚决还洞庭湖一湖清水。
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就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践行。
回顾洞庭湖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重点湖库水环境质量下降,主要是因为过去忽略了生态环境成本,过度投肥投饵养殖所致;自然保护区湿地功能退减,均源于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这些问题无一不与过去没有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相对应。新闻媒体反映的“在自然保护区过去提倡种杨树,现在要求砍杨树”,虽然有些对历史的质疑和现实的尴尬,但更多体现的是党委政府敢于承担历史的责任和对现实的担当,以及对保护和发展关系深刻变化的准确把握。
湖南省各级党委政府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精神,不等不靠,不推不躲,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历史责任感,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迅速展开了一场污染治理的全民保卫战。2017年8月11日,湖南省政府召开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向湖区三市一区下达56项整改任务清单;9月26日,省委书记杜家毫主持召开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专题会议;11月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湖区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动员部署洞庭湖污染整治。
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必须有破釜沉舟、刮骨疗伤的政治魄力和勇气。
杜家毫在湖南省委常委会学习传达中央关于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有关问题通报时指出,祁连山事件的教训告诉我们,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在生态环境保护面前保持清醒头脑,要在发展和保护面前保持足够定力,我们绝不能突破生态环境底线、踩踏生态环境红线。
早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前,省委、省政府就组织开展了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包括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和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查等,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在退养、禁砂禁采等问题整治上态度还不够坚决。中央环保督察指出这些问题后,省委、省政府认识到,这些问题切中要害,既是对我们工作的批评和鞭策,更是一次深化整改的有利契机。对此,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反复要求,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狠下决心、痛下杀手,坚决彻底抓好问题整改。
湖南省委、省政府对洞庭湖污染整治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从干部作风入手,斩断治污背后的利益链条,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参与涉矿经营专项清理活动,岳阳市查处违纪违规参与砂石经营国家公职人员29名;对河湖围网养殖和畜禽养殖污染采取休克疗法,以高密度的督查和高强度的问责,倒逼湖区三市拆除矮围网围126处42.51万亩,关停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8289家,拆除栏舍面积342.7万平方米,清理砂石码头、堆场129处,清运砂石660万吨,清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欧美黑杨7.99万亩。
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进程中,洞庭湖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持久发力、久久为功。
生态破坏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更多的是一种幕后辛勤付出和长期潜绩积累。从2017年11月监测数据来看,洞庭湖湖体11个国控断面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全湖水质类别维持在Ⅳ类,主要污染物总磷11月平值为0.068mg/L,与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29.9%。
事实说明,干与不干不一样,抓与不抓不一样。虽然洞庭湖水质的改善与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不一定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只要以抓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魄力和决心,建立健全污染整治长效机制,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抓下去,一届政府一届政府地延续下来,不重显绩、不计名利,以一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呵护自然和保护母亲湖的情怀,坚持不懈推进污染整治,我们相信,洞庭湖的生态将会变得更加优美,洞庭湖的水将变得更加洁净,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愿景将在洞庭湖万顷碧波中尽情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