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黑臭水体治理完成情况牵动人心,特别是对很多城市来说,如期摘帽成为年终期盼。北京就是其中一个,并且它不负众望,按时摘掉了57条(段)水体的“黑臭”帽子。
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经过相关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艰辛努力,北京市57条(段)建成区黑臭水体已全部整治完成。开展整治效果评估,公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达到“初见成效”标准,完成了国家考核要求。
2016年9月16日,一直关注北京黑臭水体的志愿者史殿硕发了这样一条微博:#黑臭河追踪#6个月后,丰台区小龙河依然黑臭!
2017年8月24日,他又就同一条水体发表了一条微博:#黑臭河追踪#今天志愿者来到了丰台区小龙河,曾经的重度黑臭水体,也是两部委重点督办的黑臭水体。现在的小龙河水是清澈的,河道及两岸垃圾很少,也没有臭味。点赞!
一年前采访史殿硕时,他已经实地考察了北京市30多条黑臭水体。如今,他已经走过了北京市50多条黑臭水体,基本实现了当初自己定的目标。
谈到河流的变化,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丰台区的小龙河。“第一次去时是2016年春天,那时候河道很脏很臭,垃圾漂浮在河面,污水特别多。2017年再去时发现,河流变得很清澈了。”史殿硕说道。
57条(段)水质均呈明显好转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快速增长,北京“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水体黑臭,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改善水环境、消除黑臭水体的呼声日益强烈。
建成区人口集中,区域内黑臭河流对市民日常生活影响很大。因此,北京市建成区内长度约248公里的57条(段)黑臭水体的治理,成为重中之重。
根据北京市水务局官网显示,整治效果评估公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达到“初见成效”标准,完成了国家考核要求,不少困扰市民多年的臭水沟变得清澈。
萧太后河潺潺碧波,附近的居民悠闲地在河滨遛弯儿。经过一系列治理措施,位于朝阳区的河段整体水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北京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付荣介绍道,按照“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原则,朝阳区水务局、北京城市排水集团通过河道疏挖拓宽、河坡绿化、铺设截污管线、引入再生水、建设沿河湿地等措施,改善了萧太后河的水环境。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承担着建成区15条(段)黑臭水体截污工作,他们走访了526个排污口,累计现场勘查62余公里。相关负责人表示,15条(段)黑臭水体污水截污工作已于去年年底全部完成,建设截污管线近37公里,并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
全市的努力换来了北京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2015年底黑臭水体普查结果相比,全市建成区57条(段)水质均呈明显好转。市民满意度大幅提升,凉水河、萧太后河、玉带河、四家庄河等一批黑臭水体实现水清岸绿,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得到市民普遍赞许。
这一成绩也得到了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开展的卫星遥感监测的佐证。从一份北京市黑臭水体整治进展报告中可以看到,整治名单中57条(段)黑臭水体的河流名称、起点经纬度、终点经纬度,其治理状态均显示为竣工。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朱利说:“2017年6月,通过卫星遥感,我们对北京市建成区范围内14条重点督办黑臭水体进行了监测,发现只有一处整治河段(丰台区小龙河)还存在黑臭现象。2017年底我们到现场核实查看时,发现这条水体已经不存在黑臭现象了。”
治理好不好 公众说了算
黑臭水体的治理,要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价的根本标准。
玉带河小街村—皇木厂村段长度为4.71公里,相关部门对上、中、下游3地的附近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
记者翻阅玉带河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公众评议情况的报告,发现综合评价中,选择“满意”的有105人,选择“不满意”的有5人,满意度为95.45%。据进一步了解,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在下雨时,河道水体变脏,有异味,希望对河道继续加大治理力度。
公众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工作由北京市水文总站负责。总站水环境监测管理科科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东表示,在前期开展水质监测及公众评议的基础上,北京市水文总站对其调查结果进行了现场复核。通过查看现场整治情况并补充调查走访部分群众,结果表明玉带河小街村—皇木厂村段公众评议结果属实。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建成区57条黑臭水体验收时,每一条河流均不少于开展100份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7300余份,每条河流公众满意度均在90%以上,达到‘初见成效’目标。为了达到‘长制久清 ’的目标,后续还要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全年每条河流不少于两次问卷调查。”周东说。
黑臭水体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很多河流在上世纪80年代时水质清澈,还有鱼。后来慢慢河水发黑发臭。很多群众看到现在河水又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