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采用恒温恒湿平衡—整体称重
引入“全程序空白”质控要求,低于全程序空白增重的样品均无效
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36-2017)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监测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为什么要针对低浓度颗粒物测定制定一个新标准,原先的方法标准有哪些不适用的地方?
答: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燃煤电厂低浓度排放改造,要求改造后的颗粒物排放浓度不大于5mg/m3,而现行的颗粒物监测标准方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在颗粒物浓度较低、烟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监测结果准确度相对较差,主要原因一是沉积在采样嘴及采样管前段的颗粒物无法回收,造成监测结果偏低;二是在烟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长时间采样容易造成滤筒受潮破损,影响颗粒物测试的准确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满足现行污染源排放的监测需求,特制定本标准。同时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修改单中规定:当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浓度时,浓度小于等于20mg/m3时,适用HJ83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浓度大于20mg/m3且不超过50mg/m3时,与HJ836同时适用。
问:低浓度颗粒物方法标准的技术路线和GB/T16157-1996的区别是什么?
答:GB/T16157-1996采用干燥皿冷却,并只称量采样滤筒。而本标准则采用恒温恒湿平衡—整体称重,恒温恒湿平衡,就是样品在采样前后要在统一的温湿度状况下平衡稳定后称量,与GB/T16157-1996相比,恒温恒湿平衡可以有效减少称量波动,提高称量的稳定性;整体称重,就是将滤膜封装在采样头内采样,并将采样头整体进行称量,这种方式能有效避免滤膜破损,并保证沉积在采样嘴及采样管前段的样品得到回收,提高了测定的准确度。
问:如何保证低浓度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答:在低浓度颗粒物监测过程中,样品污染会引起较大的监测误差,本标准引入了“全程序空白”质控要求,可判断样品在测定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全程序空白”指除采样过程中采样嘴背对气流不采集废气外,其他操作与实际样品操作完全相同获得的样品。标准规定,任何低于全程序空白增重的样品均无效。
本标准对采样准备、布点、采样、运输、预处理和称量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