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土壤环境监测网初步建成 牢筑生态安全坚实防线

   日期:2018-02-07     浏览:556    评论:0    
继大气、水环境质量监测释放连连利好之后,我国土壤环境监测踏上新征程。在土壤安全越来越受重视的当今社会,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绿色发展的需求。

土壤环境的安全与食品安全、饮食安全息息相关,与人们“舌尖上的幸福”紧紧相扣。根据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组织制定了“十三五”土壤环境监测总体方案,指导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

随着“土十条”的落地,土壤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7年12月,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十三五”土壤环境监测总体方案》,为“十三五”土壤环境监测做出全面部署。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与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相继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步伐逐步铺开。

1月31日,环保部监测司司长刘志全指出,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网已初步建成,目前土壤环境监测国控点位有近8万个,包括环保部建成的38880个点位以及国土、农业部门所建的近4万个点位。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基本实现了所有土壤类型、县域和主要农产品产地的全覆盖;从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方面看来,我国形成了以卫星遥感与地面核查相结合的生态监测体系。

目前,土壤详查工作还是以国家部门为主,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辅,大概投资为30亿到40亿。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市场的需求攀升,土壤监测网络将越来越完善,成为守护土壤安全的一道坚实防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王业耀表示,“未来公众看到的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将比目前的数量更多、密度更高、监测功能也会不断拓展,从而发挥更好的基础支撑作用。”

当下,环保部同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已基本达成一致,将农业和国土部门的近4万个点纳到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共享共用。数据共享将有效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的全面性。与此同时,未来或将有大量监测任务对全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放,环境保护部门主要负责质量控制,对第三方监测进行监督。土壤监测的数据信息将会更加透明,体系趋于完善,社会监督也会加强。

继全面完成空气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已进入第二阶段。与空气、水环境质量监测不同的是,我国土壤环境监测起步较晚。不过基于大气环境监测体系与环境质量监测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基础,我国土壤环境从监测开始就实施了采、测分离,避免地方干预,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事实上,构建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做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出发,因此“摸清家底”,深入调查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正在进行,重点围绕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两类开展调查,摸清污染状况和环境风险情况。据环保部消息,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大概于2020年底完成,经过部门会商、数据共享、分析整理,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准后将会向社会发布。

此外,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是支撑各级政府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和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工作的根本基础。为进一步落实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地方应着力提升监测技术、强化土壤环境监测队伍。

土壤安全是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监测数据是衡量土壤安全的重要指标。全力建设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做好全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面临日益复杂的土壤环境,我们还需要沉下心来钻研学习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为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准确客观的约束指标,不断推动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标签: 土壤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