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年的努力,我国PPP发展取得的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通过物有所值评估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的项目7137个,投资规模超过10万亿元,项目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2017年,我国GDP超过82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63万亿元,我国PPP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各省市坚持问题导向、规范导向、效率导向,在规范化制度、监管模式、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推进PPP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着力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益。以下是各省、直辖市在2018年PPP项目工作计划中采取的相关措施。
北京:加强PPP项目实施监管,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PPP项目规范性检查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库及资金保障硬约束,有效落实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全面实施PPP模式,在养老等幸福产业、地下综合管廊、绿色项目等领域深入推广运用PPP模式,积极拓宽民间投资空间。进一步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机制,完善项目库信息管理,强化信息利用。不断提升能力环境,持续开展PPP政策实务培训,推动指导PPP工作。
天津:加大政策引导,完善制度建设,搭建PPP制度框架体系,推进市、区两级PPP项目操作程序标准化。 强化支出监控,切实防控政府债务风险。
山西:严格项目库管理,规范项目运作各流程,加大考核力度,督促各市不同行业加快推进PPP 。发挥PPP促进会的优势,推动PPP项目建设。统筹利用现有PPP基金、各种专项资金,对PPP项目给予支持。加强宣传引导和能力建设,及时总结典型案例,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理念认识,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内蒙古:用好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加强PPP项目储备,关注项目落地数量的同时更加关注项目规范性。严格执行新项目入库标准,对不具备条件和不规范的项目,坚决予以剔除。适度强化奖补力度,鼓励支持好的、规范运作的项目和地区。
辽宁:规范项目入库及已入库项目清理。积极完善项目管理框架,联合各有关部门组织召开多层次、多领域的PPP项目推介会议,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项目对接。加强能力建设,积极组织业务学习,提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PPP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开展宣传引导,增进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共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吉林:集中开展PPP项目库自查清理,对全省PPP项目库在库项目进行集中清理,严格审核把关。加大工作指导和培训力度,大力推广应用PPP模式。加强PPP项目库建设,严格项目管理库入库标准。进一步加强PPP制度建设,完善出台的制度办法,针对新问题,新难点研究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
黑龙江:加强项目储备和规范管理,坚持项目入库标准,严把新项目入库关,提高项目质量。学习有关省份先进经验,会同有关部门筛选优质项目,通过相关渠道面向社会资本推介、对接。 强化工作机制建设,推进建立适合省级需求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建立PPP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PPP项目规范运作和项目运行的监督检查、跟踪问效。
江苏:强化PPP监管,严把PPP项目入库关,做好PPP入库项目集中清理工作。修改PPP奖补资金办法,奖补资金向民营资本倾斜,加大对民营资本或民营资本牵头参与的PPP试点项目的奖补资金扶持力度,标准在既定标准上浮10%。
浙江:加强宣传,使党政领导、行业管理部门尽快适应政府职能和履职方式的转变。做好全省PPP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完善省级PPP咨询服务机构库、PPP专家库。强化财政监管、规范实施项目 ,扎实开展两个评价论证,守好政府支出责任红线。加强对PPP项目采购活动的支持服务和监督管理。继续完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积极争取中央建设项目转移支付资金、中国政企合作基金的支持。推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PPP项目建设。加强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 ,加强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审核,必要时借助第三方力量,强化PPP项目信息公开工作。
安徽:加大PPP模式规范推广力度。严把PPP模式适用范围和边界,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开展两个论证,把好项目入口关。创新管理方式,抓好公开公平采购,严格合同管理,规范绩效付费,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推进重点领域PPP项目建设。对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民生领域PPP项目进行优先扶持。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采取财政奖励、运营补贴、投资补贴等方式,支持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创新PPP项目融资渠道,加强与中国PPP基金合作,支持开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业务,进一步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福建:坚持规范发展,切实把好10%的支出“红线”,坚决防控风险。严防以固定回报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和兜底等方式承担过度支出责任。加强财政监管,依托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建立PPP项目管理台账电子化管理系统。开展项目清理,不规范的PPP项目清理出库,并持续做好后续项目入库审核工作。扩大新兴领域项目规模,推动在健康(医疗)、文化、养老、体育、旅游等幸福产业新兴领域运作PPP模式,积极推动存量项目。加强示范引领,继续发挥省级PPP引导基金示范引导作用,强化实施标准,提高PPP项目实施质量。严控政府付费项目,优先支持存量转换、新兴领域项目实施。
江西: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市县政府和各部门对PPP工作重要性认识。 加大PPP工作力度,大力支持罗霄山片区和省定片区等贫困地区推广应用PPP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PPP发展。认真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PPP系列相关工作,加快推进项目进程,促进更多项目尽早落地实施。 加强项目库管理,防止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严把新项目入库关,集中清理已入库项目。
山东: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切实提升基层人员的实操能力和工作水平。扩大“全面”实施范围,规划储备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河道流域治理、轨道交通、城际轻轨、高速公路等重大公共设施项目,弥补全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短板。重点聚焦农业、环保、幸福产业、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PPP模式推广工作。鼓励和引入具有新技术、新产业优势的社会资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严格项目入库标准和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专人负责、持续跟踪、动态调整的常态化管理机制,着力规范项目运作,提升项目质量。逐步建立常态化风险监控和监督问责体系,确保PPP项目规范实施。规范咨询服务行为,推动建立咨询机构自律性组织,明确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引导形成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PPP专业咨询服务市场。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符合PPP模式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河南:清晰项目入库程序、严格项目入库标准、改进项目入库效率,完成PPP项目库核查清理工作。加强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监测,强化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的硬性红线,提升PPP信息管理透明度。聚焦重点领域PPP模式运用。运用PPP模式助力脱贫攻坚,拓展PPP模式运用空间,优先推介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文化、体育等幸福产业领域项目,支持推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运用PPP模式盘活存量项目。
湖北:建立省级PPP综合信息平台,指导各地建立专家库和项目储备库。进一步规范PPP管理,建立财政上下归口统一的项目管理运行模式。 坚持政府主导,财政、发改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聚焦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充分发挥示范新项目引领作用。严把“一案两评”关口,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把好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关。完善风险分担机制,防止风险不合理转移,严守财政支出10%的“红线”。
湖南:规范PPP发展模式。重点把握好PPP工作的“四条线”,全面开展清查行动。督导示范项目规范推进,创新县域PPP项目推广模式。重点推动我省垃圾焚烧发电和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PPP项目,通过科学布局,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招商和监管效率。加强项目后期绩效管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重点宣传示范项目,树立成功案例,推广典型经验,突出其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政策研究水平,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PPP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人力支撑。总结提炼PPP实践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推动我省PPP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广东:进一步规范PPP项目管理,严格审核新增PPP项目,将不规范的项目清理出库。加大对粤东西北等贫困地区PPP模式发展的支持力度。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行PPP模式,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加快PPP模式推广。
广西:继续深入推进PPP改革,充分发挥PPP在流域治理、海绵城市、环境监测等生态环保领域作用。规范运作PPP项目,扎实做好PPP项目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财政补贴安排等,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以污水、垃圾处理等成熟领域为切入点,力争适合的新建项目全面推行PPP试点。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政企合作PPP基金合作,争取基金投资。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打造懂政策、会操作、善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
海南:继续完善制度,规范推进PPP模式改革。重点聚焦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PPP发展。继续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强化财政承受10%的红线规定,继续充分发挥中政企合作基金、中政企海南子基金等PPP基金规范、引导、示范作用。继续推进海南高铁存量转PPP项目签约落地。 加强两库建设,保证信息公开公正公平。加强部门合作,协力促进PPP改革。突出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开展能力建设,开展项目识别能力、规范性、谈判能力培训。
重庆:严格执行两个论证,强化财政承受10%的红线规定,审慎开展政府付费项目,规范资本金管理,坚持穿透原则,降低项目杠杆率,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规范项目库管理,组织区县财政部门开展项目管理库集中清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财政PPP综合信息平台信息,做好项目信息公开,增加社会资本参与度和项目可认知度。切实加强风险防范,更好发挥PPP改革作用,对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和PPP合作架构的领域,在部分条件成熟的区县积极稳妥开展项目试点。统一社会投资收益率评价指标,便于有效区分和衡量项目边界条件。
四川:建立PPP项目财政支出监测制度,出台全省PPP专家库管理办法。丰富激励手段,通过补助资金、引导基金和落实预算支出责任,对市县政府和PPP项目进行叠加支持。持续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模式,加大“补建设”向“补运营”的转型力度。用好全省PPP项目库(综合信息平台),立足四川项目管理实际需求,拓展平台管理功能,发挥平台数据技术优势,不断提高项目库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
贵州:做好PPP项目规划管理 ,严格新入库项目审核标准、加快已入库项目的清理整改。抓好重点领域推行PPP工作,对确定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的新建项目,全面推行PPP模式。进一步督促项目规范操作,又好又快地使示范项目落地实施。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吸引更多优质的社会资本参与我省PPP项目建设运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继续推进PPP基金体系建设,落实好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加强数据跟踪分析和信息公开,为政府方寻找优质低价融资支持提供更多可能性。
云南:注重项目规范,加强项目统计监测。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项目库集中清理工作要求,暂停新项目入库。按季度开展财政支出统计监测及项目信息统计分析,强化统计监测结果运用,严控10%“红线”。注重资金引导,对引入民营资本、采用PPP模式化解存量政府性债务,以及连片贫困地区、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给予倾斜支持。注重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研究制定PPP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常态化风险监控和监督检查体系,注重监督检查,建立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注重能力建设,营造PPP发展的良好环境。
陕西:规范项目库建设。按时完成项目库现有项目的清理工作,严把项目入口关,继续做好“全面实施,统一识别”。 在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关中各市县集中供热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用好陕西中政企合作基金,设立陕西省PPP基金。加强PPP咨询机构管理,建立健全咨询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提高咨询服务质量。加大培训力度。开展精准培训,切实增强其对PPP发展方向的认识、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与大学合作成立PPP研究中心,为陕西PPP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甘肃:规范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及时纠正PPP泛化滥用现象。进一步推进PPP规范发展,促进实现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目标,夯实PPP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聚焦连片特困地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通过PPP模式,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助力脱贫攻坚。
宁夏: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督促各地健全推广PPP工作管理机制并落实两个“强制”的要求。加强项目库建设,完善项目库建设,加强PPP项目落地率和规范性的督查,保证PPP项目实施质量。助推基金健康运行,推动中政企宁夏PPP合作基金尽快启动运行,促进PPP合作基金支持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积极开展调研宣传,会同宁夏社科院开展PPP模式推广理念和实践的课题研究,举办全区PPP工作培训班,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示范项目交流会,探索我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研究,适时推进项目试点。
新疆:积极稳妥推广运用PPP模式。研究建立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统计监测和红线预警机制工作机制。积极落实支持和鼓励PPP发展的政策。实行PPP定期公开报告制度,向社会资本推介全区PPP项目,全面公开项目信息,努力提高全区PPP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组织两期全区PPP业务和实操专题培训,邀请财政部和国内知名专家授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培训到县市一级,实行封闭管理,切实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摘编自:财政部PPP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