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北京市最近制定了《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执法重心下移,破解执法效率低的问题,打通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后一公里”。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是新形势下探索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改革,必将对城市管理发挥重要作用。那么,街乡吹哨,环保部门应该如何报到?面对城市管理机制体制改革,怎样才能做到不辱使命,有所作为?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
首先,思想报到,要树立政治意识。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攻坚战已进入深水区,深入推进城市环境治理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创新机制体制。关乎群众健康的城市环境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政治意识放在首位。北京市推行的“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城市治理机制体制,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精心精细精准的具体表现。只有在政治上站好位,环保工作才会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
其次,作风报到,要转变政绩观念。“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一个创新之处就是考核机制的创新。过去,政府绩效考核是部门考核街乡,自上而下的考核;现在,街乡也能考核部门,加大了街乡考核部门的权重,实行街乡、部门相互考核。面对新的考核机制,环保部门应迅速转变工作作风和政绩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放下所谓的身段和架子,把工作重心特别是执法监管力量下移,主动与街乡联系。要到基层一线去问需,加强沟通协调,增进相互了解,形成共识,破解难题,推动环保工作开展。
第三,能力报到,要强化队伍建设。“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机制体制创新还体现在管理体制上的创新。城市环境治理执法检查由过去以条为主、部门各自为政,转变为以块为主、开展抱团执法。以块为主的执法模式,契合了精细化管理需要,从制度建设上消除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监管盲区。街乡吹哨,可能是几个部门报到,也可能是十几个部门报到。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十几个部门在一起执法检查,工作作风和执法能力一目了然,基层自有评判。面对新的管理体制,环保部门应练好真功夫,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