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增加气候变化、农村面源污染等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在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与之前相比有何不同?是否有新增加的数据和内容?
刘志全:谢谢你的提问。大家都知道今年中央机构改革应该对生态环境部在职能、职责范围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由环境保护部变成了生态环境部,在职能上重点加强了政策、制度的制定、监测、评估,以及监管执法和督察问责方面的职能。
刚才记者同志提到了五个打通,地表水与地下水打通,岸上和水里打通,城市和农村打通,陆地和海洋打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打通,这五个打通就体现了进一步整合职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工作。现在这项工作可以告诉大家正在按照中央的有关部署和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
目前我们已经有相关部委的司局转到了生态环境保护部,比如说国家发改委的气候变化司已经到这个楼办公了,比如说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司也已经全体到我们这个楼办公了。南水北调水保司也到这边办公了,下一步具体的正在等中央关于部门机构改革三定职责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我在这儿只能告诉大家有关的内容。
我想说关于这次中央机构改革特别提出了加强统一监测、评估,这是第一次提出来由生态环境部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我的理解统一,生态环境监测上实现三个统一、一个加强。一个是统一生态环境监测的规划布局和网络建设,建成一张互联互通的网。二是统一生态环境标准规范形成一套标准体系。三是统一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信息发布,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一个声音。一个加强就是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数据质量。
今天我们这个发布也是体现了我们贯彻中央机构改革精神,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的信息,今天我们向大家发布了2017年生态环境的状况公报,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关于今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和往年比有何不同,今年很好的贯彻了中央机构改革精神,增加了编制部门,扩大了数据的来源,详实的反映了2017年生态环境状况,与往年比今年公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公报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由环境状况公报更名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不仅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同时更加突出了生态的状况,增加了生态方面的数据。
二是公报增加了气候变化的内容,公报中首次提出了温室气体和海平面的问题,特别是公布了全国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404.4PPM,在公报里面全有,甲烷的浓度1907ppb氧化亚氮329.7ppb,和全球的水平做了一个比较,同时公布了我国海域总体海平面变化水平,刚才我已经在介绍时候提到了,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1993-2011比这期间高了58毫米,并且公布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具体变化。
三是增加了农业面源的内容,将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纳入了公报内容,比如说话我们化肥的利用率是37.8%,我们农药的利用率38.8%,秸秆综合利用率82%左右,这是第三个不一样。
四是增加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内容,对818个县域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了评估,在公报里面都有相关的内容,我这儿就不赘述了。
公报重点和往年不一样体现在生态环境实际状况发生了变化,和往年在数值上不一样。总的看来就是刚才讲过了,全国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水环境风险遏制,生态环境格局总体稳定,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积极变化,谢谢。
将制定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强化对环境监测违法行为的处罚
刘友宾:下一个问题。
中国青年报: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如何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近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高分五号卫星”,这个卫星将来在数据的真实性方面发挥什么作用,和现有的监测手段如何进行相互补充?
5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了“高分五号卫星”,请问卫星将在环境数据监测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与现有的监测手段有效衔接、配合?
刘志全:你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何保证数据的质量。
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客观准确的数据是科学环境管理决策,评价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依据,所以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7年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题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并由中办、国办正式印发。目的就是加强生态环境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实现两个确保,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为贯彻落实两办意见,以及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关于确保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关要求,我们重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从法规上,加快生态环境监测条例的制定,从立法层面强化法规建设,构建各类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体系,强化环境监测违法行为的处罚,这项工作我们正在加紧编制,争取能够以国务院条例的形式尽快发布。
二、从政策上,我们认真贯彻两办意见,正在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关于防范和惩治领导干部不当干预环境监测活动有关规定,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各省级人民政府正在研究编制、已经或陆续发布关于落实两办《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据了解,已经有近一半省份发布或即将发布实施方案。
三、从体系上,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并发布环境监测类方法标准,统一监测规范,保障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建立定期日常检查(就是例行检查)、飞行检查(就是不打招呼直接去现场检查),以及专项检查的制度。组织实施《“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依托省级环境监测机构承担6大区域质控任务,构建国家、区域、监测机构三级质控体系。
四、从行动上,每年我们都开展监测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为了落实两办意见,2018年我们专门制定了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就启动,重点针对环境监测机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与在线自动监控等的监测数据质量。其中,为了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我部将会同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出台关于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的补充要求,进一步规范准入门槛;联合开展“双随机”检查,进一步规范各类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行为。
最后是对于环境监测弄虚作假和人为干扰行为,生态环境部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严厉打击、严肃惩处这个态度是非常坚决的。大家也看到了,我们今年就通报了9个案例,去年年底12月份通报了两起,都是喷淋干扰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人为干扰案例,发现这些问题我部均责成地方严肃处理并向社会通报,这个态度是坚定不移的,谢谢大家。
还有遥感那个,我简单说一下,高分五号卫星生态环境部是牵头用户,5月9号成功发射,这颗卫星是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卫星,主要搭载六个载荷:可见短波红外高光谱相机、全谱段光谱成像探测仪、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探测仪、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大气环境红外甚高分辨率探测仪。这些载荷干什么呢?在环保监测领域可用于监测气溶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水华、水质、核电厂温排水、陆地植被、秸秆焚烧、城市热岛等环境要素。这些载荷都是非常先进的,在国际上也是处于领先的,这颗卫星技术含量非常高。
卫星发射以后,将与现有的监测手段相结合,对于动态监测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水污染防治、生态监管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三个结合,一是与现有在轨运行的环境一号A、B卫星以及后续将发射的高光谱观测卫星、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等进行协同观测,进一步提高卫星覆盖能力和定量化遥感监测水平。二是与航空遥感监测结合,即航空遥感无人机等得的结合。强化对突发环境事件和重点区域的监测能力。三是结合地面环境监测网络台站数据,对大气、水、土壤及生态等要素,开展卫星遥感与地面协同监测,加快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由点向面发展、由静态向动态发展、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卫星发射上去了,下一步我们要进行在轨测试,完成在轨测试总结报告编写和评审。卫星交付使用后,举办高分五号卫星应用技术培训班,扩大高分五号卫星的应用效果,我们已经做好相关准备,谢谢。
长江经济带94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站7月底前建设完成
刘友宾:下一个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长江经济带水质状况怎么样?下一步针对长江经济带水质监测有没有新的打算。
刘志全:谢谢你的提问。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其水环境质量是长江经济带大保护的重中之重。根据最新监测结果:2018年1-4月,长江经济带总体水质良好,11个省943个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类别比例为72.4%,Ⅳ~Ⅴ类比例为24.1%,劣Ⅴ类比例为3.5%。应该说长江经济带总体水质好于全国平均水质。
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思想,将长江保护与修复作为七个标志性战役之一,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目前环境部正在抓紧编制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方案,将通过狠抓污染治理,实施严格的流域空间管控,强化饮用水保护,深化污染减排,严厉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下一步针对长江经济带水质监测工作,重点需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考核断面水质建设。2018年7月底前我部将完成长江经济带943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工作,自动监测的指标包括9个指标,再加一些特征性指标。自动监测的频次是每4小时一次,数据实时发布。同时积极推进与长江经济带各省控、市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实现互联互通,共享监测数据,为及时把握长江经济带水质状况,预警潜在的水环境风险提供坚强支撑。
二是研究制定并出台长江经济带水质监测预警办法。定期开展长江经济带水质状况的评估,全面客观反映水质变化情况,定期发布并公开水质监测预警信息。及时通报省市人民政府,督促改善水质状况,推动地方政府切实采取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从而推动长江经济带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三是扎实做好长江经济带排污口和污染源监督监测。按照排查、整治、监测同步推进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先期在8051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开展监测,逐步建立覆盖长江经济带所有入河排污口的监测网络,同时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强化排污口的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入河排污口和污染源监测的信息公开制度。
四、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充分发挥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作用,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监测和评估。
五、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及时发布信息,公开通报和信息公开制度建立,鼓励公众、社会和媒体的参与和监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