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地处钱塘江源头,是美丽浙江建设的重要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期间,先后8次到衢州考察调研、指导工作,每次都要强调生态建设,并做了“要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依靠‘绿水青山’求得‘金山银山’”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这些年来,衢州市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转型升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7年,全市省控以上断面Ⅱ类水质全覆盖;出境水质实现历史性提升,首次达到Ⅱ类水。衢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PM2.5浓度均值从2013年的6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42微克/立方米,降幅全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13年的249天增加到2017年的317天,增加68天。
2017年9月21日,在安吉市召开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衢州市被原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全国首批1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2018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浙江(衢州)“两山”实践示范区总体方案》,衢州市成为浙江省首个“两山”实践示范区。今年六五环境日,衢州市又从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捧回“五水共治”大禹银鼎和美丽浙江考核优秀市称号两项荣誉。
站立钱江源头,眺望两岸青山映碧水,应该为全体衢州人民点赞。
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衢州市作为浙江省“大花园”建设的核心区,必须在践行“两山”理论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特别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对衢州市提出“四个更有作为”“四个新担当新作为”的要求,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在绿色发展上更有作为、在打造“两山”理论示范区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这些都为衢州市践行“两山”理论,加快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衢州市正以大花园建设为统领,以“两山”实践示范区、绿色金改试验区为支撑,突出城乡融合、市域一体,全力建设全域大花园,打造自然的花园、成长的花园、心灵的花园,彰显生态环境之美、产业绿色之美、人文韵味之美、生活幸福之美和创新活力之美。
●高标准护好绿水青山 打造自然的花园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大花园”的底色。
2017年,衢州市先后经历了中央和浙江省两级环保督察,借势借力破解了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黄坛口水库是衢州市区唯一饮用水水源取水口所在地,担负着保障市区近65万人生活用水的重任。为了守护好衢州人的“大水缸”,衢江区黄坛口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乡牛头湾自然村在短短20天里,完成了全村65户154人的房屋搬迁工作,位于二级保护区内的数家山庄景点以及近30家的农家乐也全部关闭,彻底消除了20多年历史遗留环境问题。
与此同时,铁腕治污,强势攻坚寻突破之举在衢州市全面铺开:相继关停了柯城双熊猫纸业、衢江富华制革、龙游捷马化工等一批园区外重点排污单位;整治涉水地方特色行业35家、无环保治理措施企业300多家;依托智慧环保开展精准执法,成立全省首家“环境医院”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环保服务。
迎难而上、借势而行的“衢州速度”体现了衢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定力,也彰显了衢州市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心。
今年6月,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衢州市治水长效战行动方案》《衢州市治气攻坚战行动方案》、《衢州市治土持久战行动方案》,制定各项环保专项整治行动18个。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巩固扩大治水治气治土成果,坚决防止反弹回潮,让衢州市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统筹联动,对症下药,方能行之有效。针对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问题,衢州市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投入,加强工业园区环保设施配套,统筹做好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设施建设和长效运维,衢州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江山市江山港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开化县马金溪流域综合治理、开化县城区污水管网工程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开工建设,加快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的速度。针对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挂一漏万的现状,积极探索环保基层治理模式,将“智慧环保”与“城市数据大脑2.0”“雪亮工程”“四个平台”“全科网格”相结合。目前,衢州市智慧环保平台已接入全市视频共享平台上各类监控1000多路,累计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25座、大气自动站13座、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设施1470套,实现了对重点园区企业排污口、规模化养殖场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等24小时在线监控。全面覆盖、实时高效的环境污染监管机制,确保了环境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高质量做大金山银山 打造繁荣的花园
发展绿色产业是“大花园”建设的核心。
衢州市产业结构偏重,空间布局不合理,能耗水耗大、污染物排放强度高,是高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抓生态保护就是抓发展方式转变,就是抓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就是抓新旧动能转换。
水灵毓秀的衢州,如同一名优秀的舞者,舞动着一条条曲动玲珑的绿色水袖,一手抓传统产业弯道超车,致力推进经济生态化,一手抓新兴产业换道超车,致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回应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旋律。
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弯道超车,通过“互联网+”“金融+”“科技+”“标准+”“旅游+”“文化+”“体育+” ,加快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档特种纸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提高“长板”,再造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开展国家低碳城市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一系列试点,成为全国实现循环经济国家级试点“大满贯”的地级市;大力推进能源结构战略调整,开展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全省地面光伏和屋顶光伏现场会先后在衢州市召开。通过水环境整治,水资源生态优势和腾出的发展空间,集聚吸引大项目、大企业,全市涉水行业保持着年均20%的增长速度,总产值达320亿元,涉水产业已迅速成长为衢州市支柱性产业之一。
全力推动新兴产业换道超车,发挥生态优势、挖掘生态潜力、做好生态文章,谋划打造幸福产业、新能源、航空物流“万亩空间、千亿量级”三个产业大平台,积极培育新动能、新经济,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数字经济智慧产业,让美丽更智慧、让智慧更美丽。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与阿里巴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衢州市城市数据大脑、阿里巴巴衢州客户体验中心等落户衢州市;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全面启动“万亩空间、千亿量级”的“一城两湖”幸福产业大平台建设,启动高铁小镇、教育小镇、快乐运动小镇、医养小镇、科创金融小镇、文创文旅小镇、儒学文化小镇等特色小镇群落建设,其中四省边际中心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谋划实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平台,衢州市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锂电产业链最完备的地区之一;正在谋划航空物流产业大平台,杭衢高铁即将开工,杭衢山海协作不断深化,东融杭州正在加速推进。
●高水平培育生态文化 打造心灵的花园
生态是衢州市最大资本、最大特色、最大财富、最大优势。作为全国首批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首个“两山”实践示范区,衢州市有信心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让衢州市人民共享生态红利。
坚定生态自信,打好生态牌,把“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本”。发展循环农业、放心农业,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391个,成为全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整建制推进市和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市、浙江省家庭农场培育发展试点市,推动农民收入增速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增强生态自觉,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幸福乡村样板,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四级联创”,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先进县5个,示范县两个,示范乡镇18个,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8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92个。
突出习惯养成,抓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2017年,全市1403个村实施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应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全覆盖,衢州市城区已有181个小区约8万户居民和298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中小学校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市城乡逐步普及垃圾分类的同时,“厕所革命”也全面展开,截至2017年底,衢州市共提升改造公厕280座,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共579座,建设投入达1.19亿元,实现了全市A级景区、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厕所全覆盖。
今年,衢州市以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为导向,确立“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礼”的重要内涵。对自然有礼,就是对自然有敬畏之心,遵循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衢州市建设“大花园”、建设“两山”实践示范区、破除旧动能等一系列举措,正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变成根植于人们内心的价值取向。
未来的衢州市将继续全面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加快建设“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着力打造大湾区的战略节点、大花园的核心景区、大通道的浙西门户、大都市区的绿色卫城,加快绿色发展,真正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特色亮点,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高水平”,努力为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