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兵心里,环保“卫士”的种子,早在儿时便种下。
他生在大山,幼时抬头就能看见蓝天。渴了,伸手捧一把山涧喝。32岁入职遂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8年,从未休过一次公休假。在努力中,他变得专业。去年,他参加了三级环保督察,为遂宁市的环保工作进行了全面体检,查找出近900个环境问题。
入职8年从未休过公休假
2010年12月,涪江遂宁段出现大量白色漂浮物。此时,刘兵进入监测中心站不到3个月,因为站内主要是做定量分析,无法定性不明污染物是什么,刘兵带着样品到母校重庆大学进行测试。
检测显示,这种白色固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并含有氯元素,当时监测数据也显示涪江水体氯离子和pH值均异常,这让他联想到四氯化硅。根据这一线索,环境监察联合公安成功排查到污染源为某碱片厂,也为白色漂浮物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决策部署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持。
2011年7月21日凌晨,暴雨袭击四川岷江电解锰厂,造成涪江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当时,刘兵全程参与该事件的应急监测。
为确保全市饮用水安全和出川水质达标,刘兵和同事们在遂宁境内170公里长的涪江上设置5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实施2小时一次的连续监测,实时发布应急监测快报。刘兵和同事们连续奋战14天,采集环境样品878个,发布监测数据2064个,“风里来雨里去”是那段日子的真实写照。
环保督察查出近900个环境问题
在遂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起刘兵,大家都会用专业二字来形容。
2013年环保部要求开始增测市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特征重金属项目,其中含有金属钡这个项目,当时刘兵在市、县多个水源地中均检出钡离子。
“钡离子不是人体营养的必需元素,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刘兵把全市在用的56个饮用水水源地全都测了个遍,甚至每个乡镇地表、地下的全都测了,结果发现,每个水源地的钡都有检出。
刘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钡的浓度分布特征、钡的来源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论文《遂宁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钡的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发表在了北大核心期刊《中国环境监测》上。
2017年,刘兵被借调到环保督察办,全程参加了三级环保督察,为遂宁市的环保工作进行了全面体检,查找出了近900个环境问题,收集整理督察资料2000多卷,由市级领导带队,会同市委目督室、市直相关部门督查督导问题整改点位200多个,有力推动了环保问题的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