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生态甘南,唱响牧区的绿色欢歌

   日期:2018-07-31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892    评论:0    
原标题:生态甘南,唱响牧区的绿色欢歌



甘南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郭薇摄



图为尕海湖优美景色 本报记者郭薇摄

玛曲首曲湿地、碌曲尕海湿地,湖水碧波荡漾,泛起粼粼波光,像一块块散落在草原上的镜子;

156.6万公顷甘南天然林区,占甘肃省森林资源总面积的30%,是我国九大林区之一;

这里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长江重要支流的发源地;

这里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青川三省结合部,中国版图上一颗翠绿的天然宝石,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和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也是一个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宝地。

从2015年3月起,甘南州全面铺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用生动的实践,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目前,甘南生态环境城乡综合整治的经验正在甘肃全省推广践行,实实在在地增进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福祉。

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

甘南州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州内的232.6万公顷天然草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玛曲首曲湿地、碌曲尕海湿地,是我国特有的高原泥炭沼泽型湿地,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生态功能最完善的湿地之一。甘南也承担着以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构建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以“两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为重点,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

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甘南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构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同时,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项目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通过落实甘南州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规划和“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加快推进甘南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建设,促进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使全州生态环境整体面貌稳步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甘南州加大了“天保工程”实施力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管护天然林643万亩、公益林290万亩,森林抚育5.7万亩,每年义务植树20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3.4%。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大力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划定禁牧区887万亩、草畜平衡区2855万亩,核减超载牲畜179万个羊单位。

全力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1.45万户游牧民实现定居,1350万亩草原鼠害、135.4万亩沙化草场和黑土滩、125平方公里小流域得到有效治理。2013年以来,全州累计落实生态转移支付资金21亿元,60%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通过不懈努力,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开了从“摸清家底”到“有效管理”的新局面,开启了从“点散监管”到“全面管控”的新征程,走上了从“不欠新账”到“清偿旧账”的新阶段。

确保整改到实处、见实效

2013年以来,甘南共投资3.07亿元,实施污染防治项目253个,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额完成甘肃省下达的减排任务。2017年,合作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排名甘肃全省第一,圆满完成《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终期考核目标任务。

以水污染防治为例,积极推进建立河长制,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销号预警通报制度,深入推进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划定11个县级、11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全州1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和123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为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抓好重大决策部署与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甘南州紧扣责任落实、问题整改、追责问责三个重点环节,深入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确保改到实处、见到实效。近3年来,州委、州政府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县市、部门和企业及时进行约谈提醒。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有关问题,及时成立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整改工作方案》和《措施清单》,并派出督导组和明察暗访组,督促各级部门加快整改进度。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甘南州的17个问题和自查自纠的两个问题中,14个已全面整改,分年度进行的5个整改问题均按时序要求稳步推进。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曝光后,甘南州深刻反思、举一反三,集中力量在全州范围内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百日自查整改工作,共梳理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0类264个。现已完成整改140个(包括阶段性整改56个),正在整改42个。

同时,甘南州自加压力、查漏补缺,参照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模式,对全州8县市和41个州直部门开展州级环保督察,对排查出的5个方面155个问题及时反馈各县市和有关部门,明确责任要求,限期整改落实。

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

近年来,甘南州把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融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调结构、优布局、转方式,真正把属于大自然的绿水青山还给大自然、把属于老百姓的生态红利交给老百姓、把属于下一代的宝贵财富留给下一代。

同时,精心培育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农牧、商贸物流、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碳汇产业等六大绿色产业为主的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极,让更多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生态饭”,充分享受绿色GDP带来的生态红利,有效改善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015年,甘南州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名录后,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整治运动随即展开,大打环境“翻身仗”,彻底整治脏乱差。在4.5万平方公里草原上成功实现“全域无垃圾”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保护升级版”的战略决策,持续释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转型发展、保护生态植被、培育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崛起等方面的裂变效应。

甘南州立足生态优势,以自然村为单元,以交通主干道和旅游大景区为坐标,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旅游专业村、脱贫致富村的目标要求,涵盖农牧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十三五”期间计划建设1500个。

从先行先试到全面推开,从打造样板到建立标准,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的升华。

目前,全州累计投入资金83.6亿元,建成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生态文明小康村703个,已成为镶嵌在全州旅游环线上的“珍珠”,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架起了脱贫致富的桥梁。同时,强化生态文明小康村的引领带动作用,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为了推进绿色发展,甘南州大力实施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发展牦牛、藏羊、奶牛繁育、育肥、特色养殖五大畜牧业产业带,建设优质饲草、藏中药材、优质青稞、杂交油菜、高原夏菜五大种植业产业带,广泛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开发认证,加快构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多业新格局,着力打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中国牦牛乳都”。

甘南州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机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深度融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和黄河上游大草原、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打响宗教文化、民俗风情、高原生态、红色旅游四大主题旅游品牌。

2017年,甘南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5.6万,实现综合收入5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0.2%。(郭薇 张兴林) 
 
标签: 生态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