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山东省淄博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日期:2018-09-07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浏览:7939    评论:0    
——有序推进钢铁行业减量减产。发挥节能、环保、安全倒逼机制,规范行业准入,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去产能任务,2018年压减炼铁产能60万吨、粗钢产能70万吨。

——延伸拓展有色金属产业链条。围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军工、电子家电、新材料等领域,加快研发生产高性能、高精度铝型材深加工产品,提升赤泥综合利用深加工程度,发展铝精深加工行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中铝齐鲁工业园。支持企业转型发展高性能金属钛及钛合金材料,加速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提升钢铁、耐火材料行业综合竞争力。鼓励钢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围绕高铁、核电、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提高钢铁装备水平,转型开发高端钢铁产品。坚持需求引导和创新驱动并重,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大力开发长寿命耐火材料、高性能不定形耐火材料及无铬耐火材料等高端产品。

五、纺织

着力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种,打造一线品牌,创新营销模式,推动纺织产业向品牌化、个性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淘汰落后印染设备和燃煤锅炉,推广少水印染、废水有机物提取等绿色工艺。

——持续扩大高档产品规模。以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桓台县、高青县纺织产业基地为载体,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围绕纺织全产业链,重点发展功能型面料、高档服装、产业用新型纺织品、丝绸制品等高端产品,打造国内外知名品牌。组织实施蓝帆护理6万吨高档水刺非织造新材料及深加工项目、银仕来新型面料智慧车间项目、恒利纺织高档环保面料生产和研发中心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

——加快推广制造及运维新模式。充分运用印染数字化监控系统、光机电一体化缝纫系统等先进装备技术,集成应用MES、ERP、PLM等信息系统,形成联网协同、智能管控、大数据服务的制造新模式,实现关键装备智能升级。引导纺织制造企业实施柔性化改造,鼓励开展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鲁泰在线”、海思堡、“中国淄川服装城商城网”等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沃源公司高档面料生产线搬迁改造项目、如意纺织高档牛仔面料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海思堡服装服饰全球服装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服务支撑平台项目、鲁泰纺织高档面料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鼓励纺织制造企业建设废旧纺织品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行绿色设计及绿色纺织品认证。改造提升淄川、周村两大专业市场,建设大型智慧商贸新城。

六、轻工


通过加强创意设计、技术改造、推广“互联网+”运营模式等,进一步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品牌影响力,重点推动塑料、造纸、家具、食品4大领域转调升级。加快淘汰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企业。

——大力发展功能型高端产品。加快构建塑料加工业产业体系,以临淄区、桓台县、高新区塑料行业特色产业聚集区为依托,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降解塑料、废旧塑料再生利用、医用塑料制品、氟塑产品、功能膜和PO膜等高档优质产品和绿色环保产品。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功能纸制品,包括高强度瓦楞纸、高档文化用纸、特种纸等高档纸制品和装饰原纸、耐磨纸等。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定制家具、功能家具、智慧家具等新产品,加快全球家居会展中心和五洲国际家居博览城等专业化市场建设。

——扩大传统轻工产品市场影响力。依托现有骨干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传统造纸产品进行低成本再造与产品价值提升。以国井集团、周村烧饼、得益乳业等企业为依托,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重点发展休闲旅游特色食品、美食文化特色食品、中高端白酒、乳制品、保健食品、健康绿色食品,全力打造我市食品行业的升级版。

七、陶瓷

依托高校与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国家级艺术大师等人才优势,加强陶瓷、琉璃行业技术创新和工业设计,开发新材质、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提升“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影响力。

——压减普通日用产品。加快淘汰资源消耗高、技术水平落后、附加值低的普通日用瓷器、咖啡杯等。

——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和艺术陶瓷产业。推动陶琉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中华陶琉文化城、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中国琉璃之乡品牌优势,以艺术陶瓷、琉璃文化为重点,提升艺术格调,促进陶瓷琉璃产业从一般工艺品向高端文化创意转型升级。

——改造提升陶瓷材料和日用陶瓷产品。推进陶瓷基础材料的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通过新材料的设计开发、制造流程及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实现基础材料产品的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绿色高效低碳生产。围绕在原料加工、窑具和模型制作、装备创新升级方面形成标准的专业化分工生产机制,创新二次烧成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低温烧成新材质、新工艺,依托现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档骨质瓷、华青瓷、高石英瓷、水晶骨瓷、鲁青瓷、抗菌骨瓷等高级日用细瓷。

第二节 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

密切跟踪国际科技、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等三大优势新兴产业扩容倍增、壮大优势,促进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两大潜力产业重点突破、加速崛起,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

一、新材料


顺应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面向冶金、航空、化工、机械等应用行业,围绕先进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金属材料等三大领域,集中优势资源,进一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推动由基础通用型材料为主向高端专用型材料为主转变,超前布局高性能碳纤维、石墨烯、生物基材料、超导材料、量子材料、3D打印基础材料等前沿新材料,打造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国际领先的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中心,打响“新材料名都”品牌。力争到2022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

——做大做强聚烯烃、氟硅材料、聚酰胺、聚氨酯等先进高分子材料。依托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积极开发耐高低温、高强度、具有特殊性能和高附加值的各类改性聚烯烃材料,大力发展丙烯酸酯橡胶及弹性体、稀土异戊橡胶等高品质合成橡胶,积极引入高性能碳纤维等先导方向项目;围绕新能源、环保对氟硅材料的需求,重点发展氟涂料、氟树脂、膜材料、绿色制冷剂、新能源专用含氟材料、新型环保型氟碳涂料等高端功能型氟硅材料;加快推进丁二烯直接氰化合成己二腈工艺优化和产业化,发展聚碳酸酯及共混改性材料、超透光学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3D打印用高分子材料等高性能工程塑料;积极开发面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聚氨酯产品和各类聚醚,推动HDI、尼龙66、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及相关制品和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等新型聚合物材料做大规模。

——加快发展功能陶瓷、功能晶体材料、功能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发展高碱触控玻璃用功能陶瓷、高温除尘用壁流式蜂窝陶瓷、新型无毒高效催化剂、高端压电陶瓷、8.5代溢流砖、耐高温抗氧化SIBCN陶瓷、生物陶瓷、电力电子陶瓷等功能陶瓷,做大做强大尺寸高质量非线性光学晶体LBO、蓝宝石晶体、铝基新材料、陶瓷基材料等功能晶体材料,巩固提升TCO导电膜玻璃、LOW-E节能中空玻璃、玄武岩针刺毡、高性能电子级玻纤薄布等功能玻璃及玻纤材料的优势,加快推动高性能耐火材料更新换代,提升产品水平。

——提升发展铝基新材料、精品钢材料、稀土新材料等高性能金属材料。推进中铝齐鲁工业园建设,重点发展铝基新材料、精品钢加工等冶金新材料和钛及钛合金、铝镁合金、锆及锆合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依托山东省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积极推动稀有金属电子靶材、高性能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稀土钕铁硼磁性材料等稀有金属材料膨胀规模、形成优势,延伸发展稀土材料高端应用领域新产品,打造百亿级稀土分离和深加工产业链。

二、智能装备


顺应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契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特种专用装备、高效电机和泵等领域,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加快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着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打造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力争到2022年,全市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伺服电机、微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压光机、制瓶机等关键零部件,开展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加快推进超精密机床、数控化机床、3D打印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各类工业机器人及专用控制器,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着力构建机器人产业体系。围绕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快发展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壮大发展特种专用装备产业。重点推动高端能源利用及动力装备、石油石化智能成套设备、建材制造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化纺织成套设备、智慧海洋装备、高端厨房设备等产品扩大优势,积极促进高铁车轮及高速轴承、转向架、车轴、变速器、控制系统等轨道交通专用设备形成规模,加快推进全伺服玻璃器皿装备等生产线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提升发展高效电机和泵产业。重点突破绕线转子无刷双馈电机等核心技术,推动电机及驱动控制产品向高效节能、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重点突破精密加工、优化设计、精密检测等对国外依赖性较大的技术,推动发展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用精密减速机;重点突破高真空技术、碳纤维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新材料应用、控制系统嵌入等核心技术,推动发展生物医药、污水处理、石油化工等领域用泵,推动泵产品向高效节能、大型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发展。推动博山区高效电机和泵业产业基地高端化发展。

三、新医药

以医药健康产业“一核四园”为依托,大力发展医药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产业,重点培育制药、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药用包装材料及药用辅料等三大产业集群,促进医疗、养老、养生、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国内重要的医药强市和医养健康高地。力争到2022年,全市新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制剂产品占制药及保健品比例达到60%以上。

——推动制药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开发特色、高附加值化学创新药物和高端医药配套中间体,做强做精头孢菌素、解热镇痛等优势药物产业链。依托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和新华制药、瑞阳制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等研发创新,重点开发新型疫苗、癌症治疗靶向药物、抗体类药物、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血液制品、病毒载体药物以及抗体偶联药物领域新产品。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新药研发和中药的二次开发,结合新型生化技术重点培育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剂型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开展药品上市后疗效、安全、制剂工艺和质量控制再评价,实现中药国际注册突破。做精做强新华制药鱼油、圣海系列保健品等保健产品,拓展高附加值的现代保健品、中药保健品种类。

——做优做强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产业。充分发挥新华医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全国最大的放射治疗、消毒灭菌和制药设备研制生产基地优势,巩固医用放射诊断与治疗设备、医用消毒灭菌设备、高端制药设备、血浆处理和病毒灭活类新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集中力量加快高端影像医疗设备的研发,下决心突破高端医疗设备制造瓶颈,实现医疗设备制造高端化。加快培育发展以新华医疗为龙头的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产业集群,开发放疗、体外诊断、透析设备、生物材料等新产品。加快感染控制整体方案、口腔诊疗整体方案、生物制药验证平台等产业化步伐,提升制药装备集成供应能力,延伸发展医疗机器人、医疗云计算等领域新产品,实现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优化升级。加快血浆处理和病毒灭活类新产品、无痛高压给药装置新产品产业化进程,推进新型高效安全防回血输液技术研究与开发。

——提升优化药用包装材料及药用辅料产业。加快一级耐水药用玻璃材料、三层共挤输液用膜、非PVC药用软袋包装材料等研究开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提升药包材产品结构档次;大力开发缓释纤维素植物空心胶囊、缓释充液胶囊、肠溶性胶囊等新型高档药用辅料;推进多规格预灌封注射器产品产业化进程,打造亚洲最大的预灌封产业基地。压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双低”产品产能。

——大力发展医养健康产业。积极引进北大医疗、省立医院、齐鲁医院等国内知名医院,发展大型医疗集团或医疗联合体,打造鲁中地区医疗中心。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健康咨询管理、健康体检等健康产业,推动构建生物大数据、医疗健康大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医学检验检测、影像诊断等服务专业化发展,支持生物信息服务机构提升技术水平,打造国内一流的智慧健康创新谷。创新发展医养结合产业,积极推进医养与科技、文化、旅游、体育、食品等的融合发展,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养老社区,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向社区延伸。积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和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四、电子信息

牢牢把握信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坚持自主研发与对外招引相结合,重点发展以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MEMS、智能仪器仪表等产业为主的电子核心产业,培育壮大软件服务、“互联网+”应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等前沿信息产业,打造IGBT产业链、MEMS和物联网产业链、智能卡产业链、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力争到2022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引进或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以上,打造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做大做强电子核心产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鼓励研发设计核心通用芯片产品,突破发展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积极引进8英寸、12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推进一批晶圆制造先进技术产业化,扩大IC卡封装载带的生产规模;加快开发应用于电动汽车、变频器等多领域的系列产品链,丰富IGBT模块种类。壮大发展MEMS产业,推进陀螺仪、加速度仪、新型传感器等各类MEMS设计和制造的产业化,推动以MEMS、RFID等新型传感器为主的物联网应用。大力发展通信仪器、检测与监测仪器、教育电子仪器等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产品,提升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智能高压电能表等智能电网装置发展水平。

——创新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积极探索前沿技术驱动的信息服务新业态,加快新兴领域行业解决方案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云计算软件、移动计算软件、工业软件、区块链技术相关产品等新兴软件研发和应用。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大数据在政务、农业、商贸、物流、民政、交易、医疗、交通、旅游、质监、警务、就业及社会保障等生产生活领域的综合应用,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建设高水平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壮大物联网产业,促进物联网与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行业领域深度融合,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及节点、高端集成、服务应用以及网络通信、云安全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应用服务系列产品。积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进各领域北斗应用示范。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信息技术服务系统。支持卓创资讯、斐讯云翔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信息资讯、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等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区。

——超前布局前沿信息产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虚拟现实、量子计算等前沿信息产业,推进新技术应用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开展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实现基于计算机的人脑模拟与仿真,突破智能核心芯片、智能关键装备及终端产品、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翻译、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技术。着力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光通信设备、云计算设备、物联网设备等网络设备和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可穿戴终端设备等信息终端设备制造关键技术,加大自主研发、技术合作和引进力度,推动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抢占发展先机。

五、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坚持以新能源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重点聚焦能源高效利用、环境污染防治、VOC综合治理、土壤修复、赤泥综合利用等领域,发挥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制和产业化,协同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加快推动装备、产品、服务提升并举。力争到2022年,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

——巩固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提高新能源专用车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整车控制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的研发制造能力,大力引进发展中高档纯电动乘用车。依托国金汽车公司,高标准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加快高性能锂电池研发及产业化,突破石墨烯等新材料的应用技术,优化电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等技术性能。加快燃料电池和储能材料核心技术攻关,依托东岳集团自主研发的质子膜,规划建设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发展燃料电池整车,建设国内知名的氢能源基地。突破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核心芯片、智能变速器、永磁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提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水平和配套能力。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应用,提升车辆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水平。加快实施一批充电、换电及加氢储氢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规模,加大在城市公交、环卫、物流等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

——推广发展新能源产业。顺应新能源技术应用系统化、模块化、分布式方向,优化太阳能布局,控制发展风能,引导生物能有序推广应用。突破新能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太阳能装备,支持开发利用生物质气、煤层气、高炉煤气、沼气等能源装备,加快以地热能、空气能为主要能源的先进中央空调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先进热泵产业集聚地。

——提升优化节能环保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节能装备和环保装备技术水平,重点突破能源高效利用、环境污染防治、VOC综合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环保材料、环保药剂及污水、污泥、恶臭气体处理技术与设备。大力发展节能服务、环保设施社会化运营、环境咨询、环境监理、工程技术设计、认证评估等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发展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智慧环保、合同能源管理等服务新业态。

第三节 做强做优三大现代服务业

强化园区支撑、项目带动、企业示范作用,突出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等三大重点产业,协同发展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新空间、培植新优势,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格局。

一、现代物流

以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为发展方向,以发展智慧物流为实现途径,优化园区布局,完善物流节点,促进现代物流集聚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万亿元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达到30家,国家4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20家,打造立足鲁中、辐射全国、面向海内外互通的国际陆港。

——大力发展智慧物流。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推动淄博智慧物流的发展。大力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物流联盟等新模式和多式联运、无车承运、甩挂运输等新方式,创新提升电商物流、冷链物流、智能仓储等新业态。加快建设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信息平台,建设大宗商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有效结合。

——推动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大力推广供应链管理,引导传统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企业转型,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实现物流信息共享。重点打造淄博内陆无水港、传化金泰公路港等11个现代化物流园区,积极支持“淄博号”中欧班列健康运营、拓宽国际物流通道,大力推动现代物流国际化发展。

——健全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抓住我市列入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的契机,支持标准托盘及其循环共用和相关物流配套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及网点建设,积极开展标准托盘租赁共享服务。支持标准化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物联网+托盘”共用系统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建立物流服务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

——打造物流优质服务区域品牌。探索建设物流行业诚信平台,建立政府监管、协会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机制。充分发挥市物流协会和联盟企业的主体带动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区域品牌战略和意识,打造“淄博物流”高效优质服务区域品牌。

二、文化旅游

以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为目标,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重点项目、旅游新业态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抓手,打响“齐国故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力争到202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以上,接待游客人数8100万人次,旅游消费总额达到950亿元以上,打造国内著名的齐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

——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加强政德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创意会展、影视(动漫)传媒、新闻出版和印刷发行、工艺美术与文化博览等4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骨干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业态创新,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重点规划建设创意设计、动漫游戏、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领域10个文化产业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级广告创意产业园。

——构建以齐文化为统领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以打响齐文化品牌为主线,聚力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积极实施齐文化传承创新、齐长城生态旅游等八大文化旅游建设工程,突出抓好齐古城、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稷下学宫项目、陈庄西周古城遗址博物馆、管仲纪念馆和姜太公祠扩建、齐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华侨城文化旅游综合体、鲁商示范园、陶琉古镇、马踏湖旅游度假区、高青天鹅湖慢城湿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东部齐文化核心区风景带、南部山林生态旅游风景带、中西部地域特色文化休闲风景带、中北部温泉湿地度假风景带等四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培育“齐国故都、聊斋故里、陶琉名城、鲁商源头、渔洋水乡、大美黄河、生态沂源”等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构建“一心辐射、四带联动、十片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支持齐王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周村古商城和原山创建5A级旅游景区,高青县天鹅湖温泉慢城申报国际慢城。

——丰富旅游业态模式。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围绕完善现代旅游营销、管理、服务三大板块建设,重点构建旅游大数据支撑体系,建立完善旅游大数据中心,打造旅游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积极推进“旅游+互联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依托电商平台转变旅游资源整合模式、产品营销模式,把传统旅游经济变成现代“手指”经济,引导旅游企业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加强古村落和工业遗址的旅游开发,开拓以产品营销为目的的旅游新模式。

——完善旅游服务体系。重点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道路交通、停车场、自驾露营地等公共服务品质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指引体系,建立覆盖全市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整合分散旅游资源纳入全市产品体系和常规线路体系。培育一批以旅游景区、大旅游项目等为主体的旅游企业,鼓励和引导市内外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通过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重点旅游项目,培育新兴旅游大企业集团。

三、现代金融


以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为目标,以淄博新区商务中心金融街等金融聚集区为依托,大力促进现代金融发展壮大,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力争到2022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以上,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2%以上。

——着力建设区域资本中心。发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联合上、深、港交所和新三板等,办好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合培育基地,建设立足淄博、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国内首家O2O资本培育孵化中心和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成立山东金融(股权)服务集团,整合投行、金融供给、市场培育、基金、资产管理等专业化牌照及服务,全面开展各类综合金融服务业务。支持企业多渠道、多形式上市融资,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挂牌、牌上市”,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共同推进。积极推动山东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及以石化产品交易为主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淄博分中心发展。

——加快发展各类金融市场主体。积极发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创投等现代金融业态,健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齐商银行和其他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壮大资金实力。以太平洋在线服务中心为引领,打造区域保险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保险区域总部经济,积极引进保险公司地区总部和产品研发中心、后援服务中心、服务外包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区域培训中心等职能机构到我市落户。积极培育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发起人的行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推动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逐步提高对实体经济项目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能力。支持市民间融资登记服务中心探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服务。

——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支持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担保、小贷等传统金融机构,培育发展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众筹融资、网络基金销售和网络消费信贷等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发挥淄博新区金融后台资源集聚优势,培育和引进一批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及金融互联网服务机构。支持互联网金融企业与移动运营商等机构合作,延伸互联网金融服务终端,提高产业覆盖深度和广度。加快推进沂源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重点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贷款抵(质)押物创新、直接融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民间融资、地方金融监管等领域进行先行先试,深化创新试点成效。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扩大金融领域双向开放。实施金融招商集聚行动,大力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基金、私募投资机构等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地区总部、职能中心等。鼓励本地机构向外拓展,加快发展涉外金融服务,推动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和大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活动,支持本土企业到香港等地发行人民币债券,拓宽境外融资渠道。

同时,充分结合老工业城市实际,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商务咨询、品牌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新六产”,大力培育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 聚焦聚力四大主导产业


在构建“753”现代产业体系的进程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紧紧围绕“四新”“四化”要求和“高、新、轻、绿”转换方向,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整合财政、创新、人才、金融、土地、能源、环境总量等要素资源,重点支持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提升集约集聚发展水平,打造全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到2022年,全市“四新”经济占比由2016年的24.29%提高到32%,培育形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氟硅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稀土新材料、高效电机和泵、新能源汽车、新医药、集成电路、MEMS等一批支柱产业集群。

第三章 发展布局


立足组群式城市特色,加强空间布局管控,打破传统建制和区域格局,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统筹推进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品集优、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促进区域融合互动、产业配套协作,实现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自然生态协调匹配。

第一节 全域统筹

坚持全市“一盘棋”,厘清各区县(含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下同)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按照突出四大主导产业、构建“753”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主攻2个左右主导产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重点突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张店区。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铝基新材料)产业,积极培育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资讯、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辐射中心。引导淄博新区发挥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和城市生态环境优势,高标准规划建设创新谷,建设宜居宜业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创业创新高地。

淄川区。突出发展新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档耐材、精品钢材料等)、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建陶、水泥、机械等传统产业,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文化旅游集散地和鲁中商贸物流中心。

博山区。突出发展智能装备(高效电机、泵、机器人)、健康医药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改造提升耐火材料、日用陶瓷、日用玻璃、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淘汰化工、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领航区、健康医药产业聚集区和生态文旅示范区。

周村区。突出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高档耐材、新型功能材料)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丝绸纺织、沙发家具、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打造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先行区、全省服务业改革试验区和鲁商文化名城。

临淄区。突出发展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智能装备产业,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改造提升化工、塑料、造纸、钢铁等传统产业,全力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基地、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桓台县。突出发展新材料(氟硅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化工、造纸、冶金等传统产业,布局燃料电池等未来产业,建设亚洲最大的氟硅新材料生产基地,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高青县。突出发展健康医药、电子信息产业,积极培育生态湿地、温泉养生等特色旅游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改造提升化工、纺织、酿酒与食品制造等传统产业,打造智慧城市先行区、健康服务业创新发展试验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沂源县。突出发展生物医药(化学创新药物、生物制药、药用包装材料)、新材料产业,积极培育旅游康养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打造全市绿色生态先导区、生态旅游集聚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

高新区。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以高铁新城为中心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学城,打造新材料产业研发创新创业基地,强化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聚力建设全国一流特色创新园区和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淄博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智能装备、大数据产业,积极培育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学城,打造全市教育高地,建成联接主城区、周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产城融合的重要板块和主城区西部的产业核心区。

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突出发展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产业,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人文环境和谐的生态高地、城市公园和旅游度假胜地。

第二节 园区支撑

以区县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战场,创新园区管理运营机制,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等有形配套的同时,强化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集成的无形服务效能,搭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平台支撑。支持淄川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强园区产业布局统筹,引导各开发区错位竞争、联动协作,重点围绕1-2个主导产业培育百亿级以上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由综合园区向专业园区转变。张店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淄川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高端装备、新能源产业。博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电泵业、新材料(钛白粉新材料、高档耐火材料、高档日用玻璃)产业。周村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临淄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新材料产业。桓台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高青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沂源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健康医药、新材料产业(新型耐火节能材料、玻璃纤维材料、金属材料)。淄博东岳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氟硅材料产业,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特色专业化园区。

第三节 片区联动

统筹推进跨行政区划的相邻经济园区和边界关联片区的融合发展,引导区域产业优化布局、错位发展、协作配套,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用工程共建共享,集中打造产业聚集区、经济隆起带。建立健全推进重点片区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分别编制各片区融合发展规划,明确融合发展重点领域和支撑项目,细化具化推进路径。

淄川、博山板块。以淄川、博山2个经济开发区为重点,推进产业协作配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用工程共建共享、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强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等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合作,建设精品钢生产及加工、高效机电和泵等专业化基地,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打造引领带动老工业区转型、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主城区东北部板块。以张店、临淄、桓台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等四区结合部为重点,健全完善区域道路等基础设施体系,统筹供热、供电、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布局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卡及微机电等未来产业,壮大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及文化旅游产业,改造提升冶金、石油炼化、传统机械等产业,打造传统产业率先升级、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张店南部、淄川北部、临淄西南部板块。以张店南部、淄川北部、齐鲁化工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淄博建陶产业创新示范园、中铝齐鲁工业园、新华医药产业园建设,推动齐鲁化工区与张店东部化工区统一规划,布局高性能碳纤维、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等高端项目,壮大铝基新材料、新型建材、石化装备、稀土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改造建陶、石油炼化、传统医药等产业,打造全市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城。支持齐鲁化工区在切实落实大武地下水富集区保护措施的基础上,打造国内知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精细化工园区。
 
标签: 山东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