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乡镇见到污水处理厂已经算不上是很稀奇的事情,就连不少建制村也有了污水处理站。重视以前想不到或者顾不上的乡村污水处理问题,已经成了共识。上面有部署,下面有行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没少投向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大量直排,或汇于河流或渗入地下,这一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然而我们在采访中却发现,有的地方钱花了,设施有了,但效果常常不如预期,有些设施白天晒太阳、晚上晒月亮——没用起来,更比不上城区污水处理的效果。(9月4日《人民日报》)
现在国家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治理乡村脏乱差是乡村振兴重要一环,对乡村污水进行处理,上污水处理厂成为乡村治理重要一环。上项目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作用,真正地对污水进行治理。纵观广大乡村污水处理项目,有一部分花了大价钱建设起来的污水处理厂睡大觉,自从建设完工那天起,根本就没有发挥过作用,让宝贵的资金浪费,真让人看着真心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污水工程不配套,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建设污水收集设施,污水收集不上来,处理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没有运行经费,污水处理耗电大,运行费用较高,污水处理厂没有运行费做保障,没有粮草,怎么能运行得起来;三是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污水处理厂自身难以生存,很难有相应的技术人才愿意为此献身,怎么留住人才?
农村污水需要处理,农村辛苦建立起来的污水处理设施睡大觉,表面上看很矛盾,从深层次来看,是如何处理农村污水的路径不清,盲目上污水处理设施的结果。我国农村差距千差万别,有的村子比较大,人口比较集中,污水收集相对容易,这样的农村有建立污水处理厂的条件和可能,建立污水处理厂可持续运行机制,既能让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又能让污水处理可持续运行下去。有的农村人口比较少,村民分散居住,污水收集成本高,即便建立污水处理厂,也很难维持运行,即便建起来了,也是放着睡大觉。
农村建立污水处理厂,应建立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如果经过科学论证不适宜建,就果断地不上这样的工程,免得浪费财力物力和人力。国家投入乡村振兴的经费在增多,但每一分钱都是纳税人的钱,要用在刀刃上,不能只有工程没有效益,特别是不能出现“睡觉工程”或者形象工程。
部分农村污水处理厂睡大觉,归根到底是农村污水治理方式没有与农村的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与应用相脱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农村中来,再到农村中去,在高楼大厦中很难精准处理农村问题,实事求是地深入农村,真正地沉到农村去,乡村振兴的成果才能浮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