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以“海”为镜 洱海治理初现成效

   日期:2018-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浏览:2738    评论:0    
“洱海湖区里尤其是从9月份以来总磷浓度较历史同期有所下降,这也说明截污治污的工作发挥了一定效果。”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副院长王欣泽说。


资料图:洱海风光。中新社记者 李进红 摄

洱海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泊,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洱海流域内人口不断增长,人类生产生活对湖体的侵蚀以及流域污染日益加重。多年来洱海水质在Ⅱ—Ⅲ类之间波动,特别是2016年水质下降,全年5个月为Ⅱ类、7个月为Ⅲ类。

2016年1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的决策部署。2017年1月,大理州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实施“七大行动”,其中包括:划定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开展餐饮客栈服务业违规经营整治等。

经过近两年时间,洱海治理初见成效: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日前正式反馈,2018年11月份洱海湖心断面水质为Ⅱ类,这是自2015年以来洱海首次实现11月份水质为Ⅱ类。

近日,中新社记者跟随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水质采样分析团队前往洱海进行作业时了解到,水质分析员们需要每周2次、每个月约8次进行洱海水体采样,每次均需要采集17条垂线的水样。

“从事这项工作已经三年了,直观上感受洱海水质真的是越来越好。”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水质分析员高英说,“虽然辛苦,但是每次检测结果出来,水质变好一点我都会很惊喜,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2018年以来,大理州持续深入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果断采取系列措施,截污治污工程提前闭合运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落实见效,各方面管理进一步强化,洱海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谈到洱海近两年来的变化,在双廊开了三年客栈的本地村民杨开秀喜上眉梢。虽然时值旅游淡季,双廊街头游人不多,但是对于未来杨开秀充满了信心,“只要我们洱海依然那么美,就不愁生意。”

四川姑娘杨菲菲对此感受颇深。2008年,杨菲菲来大理旅游,瞬间被苍山洱海“圈粉”,于是留在这里成为了一名“新大理人”。每年洱海边上都会有很多拍婚纱照和举办婚礼的人,杨菲菲利用所长,在这里开了家婚纱旅拍工作室。

“2014年的时候,我在海东出外景,第一次见蓝藻,水很绿。那时候才知道,洱海被污染了。”杨菲菲说,“洱海治理以后,今年的变化是肉眼看得到的,水明显清澈了很多。”

“洱海是一面镜子。我们所付出的努力都会在湖泊的水质指标、生态指标上得以体现。这面镜子映照的,是我们的发展模式和行为方式。”王欣泽介绍,今年洱海水质的整体情况相较前两年来说,是有向好方向改善趋势的。

“如果12月份我们仍然是Ⅱ类水的话,可能比2017年还能多一个月的Ⅱ类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转变。”王欣泽说,“洱海湖区里尤其是从9月份以来总磷浓度较历史同期有所下降,这也说明截污治污的工作发挥了一定效果。”

但王欣泽坦言,Ⅱ类水的达到,并不意味着洱海生态或者说水质拐点的到来,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去做。 
 
标签: 洱海治理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