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回头看”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助力四川谱写美丽篇章

   日期:2018-11-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5419    评论:0    
今年2月,总书记在视察四川时强调,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随着生态环保督察工作向纵深推进,不仅一批群众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一些长期想办而未办的事情得到了落实,而且从更深层次来讲,环保整改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

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在成都市新都区,翠微路附近的泥巴沱森林公园(新都区段的毗河湿地公园)内树木葱葱、近水含烟,市民三五成群在绵绵细雨中漫步。11月17日下午,督察组一行来到这里,查看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进展。两年间,这条新都人民的母亲河已从劣Ⅴ类转为Ⅳ类,曾经黑臭的河道变得水清、岸绿。

据介绍,新都区引进社会专业化资本,总投资46.6亿元实施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将在2020年以前建设截污治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管理应急等五大系统工程。如今,毗河绿道,碧水绕城,公园城市的景象初步显现。

在督察组将要离开时,一位居住在附近的大妈小跑着追了上来,原本以为她要反映问题,但没想到开口就是点赞:“我一直想找点赞的机会,这是为人民做的实事,代表老百姓谢谢你们。”

“群众每一次投诉举报,都是政府的一张信任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进驻期间,曾接到群众举报投诉成都市郫都区郫筒镇中心村五组“村民吃的水是污染水”。该片区以前没有供水主管网,所以居民打井抽取地下水用作生活用水,而该水经疾控部门检测,发现总大肠菌群超标。

成都市整改实施方案明确,2018年12月底前,推进大管网供水,逐步取缔水源地水质不达标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目前,该片区主管网已修建完成,郫都区郫筒镇中心村433户农户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已实现全域供水。

11月22日上午,督察组来到郫筒镇中心村五组,走进农家小院深入后厨了解整改情况。据了解,以前地下水水质得不到保障,村民需要自购净水设备。今年9月底,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村民再不用为吃水而闹心了。

“你们满不满意啊?”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黄龙云问。

“满意,现在我们和城里喝的一样的水,同城待遇。”村民吴代群高兴地说。

“你们用自来水用得高兴我们就放心了。”

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庭院里暖意融融。

截至11月25日,督察组共收到群众反映生态环境问题的举报2604件,涉及各类生态环境问题3655个。督察组采取现场抽查、跟踪回访等方法,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及时促成了一批群众身边环境问题的解决,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点赞。

城市迈向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武侯区太平寺西路3号,从门口看是“中体产业成都市滑翔机厂”,但走进厂房却发现别有洞天。

过去这里喷涂、噪声等污染问题影响周边环境,按照当地“关闭一批、整改一批、入园一批”等“散乱污”整治措施,这家滑翔机厂去年停产关闭,将厂房全部租了出去。昔日的工业厂房,如今已摇身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业遗存与现代文创相结合,旧厂房焕发出新活力。

原滑翔机厂老板介绍,企业效益比过去还要好,过去虽然收入能达3000万元,但利润却只有1/10,现在租出去后利润可达700万元。

滑翔机厂的蝶变新生,是成都破旧立新的缩影。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成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淘汰化解落后过剩产能,2017年以来已累计清理“散乱污”企业14148家。做“减法”的同时,同步做“加法”——擘画“5+5+1”的产业发展蓝图,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和绿色食品五大产业为重点,着力发展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旅产业和生活服务业五大重点领域,构建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大数据、5G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开放型产业体系。

一边坚持绿色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一边补足基础设施欠账,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第一轮督察发现,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增加,排放总量持续上升,部分地方存在管网配套不到位、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承载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次“回头看”中,不管是成都,还是眉山、南充、遂宁等地,环境基础设施投入正在不断加大,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城市管网建设等加速推进。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以来,四川省新建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设施34个,配套建成污水管网1288公里。

合力谱写美丽四川篇章

环保督察不是一阵风,完成整改任务不是最终目的,更不是环保工作的终点。在内江开展“回头看”现场督察工作时,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副组长刘华强调,要以“回头看”为契机,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巩固环保整改成效,形成环保长效机制,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督察中可以看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正在落地,“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正在落实。比如,全省的环境保护考核权重,从2017年的13%提高到2018年的16%;2017年以来,成都共召开44次市委常委会、67次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累计投入生态环保相关资金174.58亿元,并且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市综合目标考核,区(市)县、市级部门生态环保考核指标权重分别提高到20分、15分以上。

协同化共治共建机制正在形成。比如成都与德阳、绵阳、遂宁、乐山、眉山、资阳市实施《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形成了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助力成都平原经济区加快实现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标准、监测、环评、执法、信息公开方面的统一。再比如,成都市为加强机动车管控,制定规范、闭合有效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环保、公安、质监、交委四方联动,实现部门信息共享,闭合管理链条,堵塞管理漏洞。

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高压态势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正逐步形成,合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
 
标签: 回头看 环保 四川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