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泛化、标准不一、监管不力,过去各执一词的“绿色产业”有望形成共识。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以下简称《目录》),对绿色产业划定边界,并提出发展重点。
确定六大类别绿色产业
《目录》从产业角度全面界定了全产业链的绿色标准与范围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产业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手段。为落实中央推动绿色发展的要求,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绿色产业的扶持政策。
“此前,由于‘绿色’概念较为宏观、抽象,各部门对‘绿色产业’的边界界定不一,产业政策无法聚焦,存在泛绿化的现象,不利于绿色产业的发展。”上述负责人介绍说,为此,亟须出台一部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阶段、资源生态环境特点、各方普遍认可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划定产业边界,协调部门共识,凝聚政策合力。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 《目录》从产业角度全面界定了全产业链的绿色标准与范围。绿色产业被划分为了六大类别,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以及绿色服务,在这六大一级分类下又细分为30项二级分类以及211项三级分类。
同时,为进一步说明《目录》中各产业的详细情况,《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解释说明》发布,逐一说明了《目录》中每个产业的内涵、主要产业形态、核心指标参数等内容。
牢牢抓住绿色产业发展“牛鼻子”
将政策和资金用到最关键的产业上,遏制一些项目以“绿色”名义要资金、要政策
“广义的绿色发展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生产和生活、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发改委环资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通过翻阅《目录》也可以看出,其中充分考虑了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绿色化升级,既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也包括农业和服务业等一、三产业;既包括产业链前端的绿色装备制造、产品设计和制造,也包括产业链末端的绿色产品采购和使用。
不过,记者发现在力求涵盖完整、全面的同时,《目录》也有明显侧重。上述负责人表示,为将支持政策和有限的资金引导到对推动绿色发展最重要、最关键、最紧迫的产业上,客观要求在扶持绿色产业发展时要立足当下、厘清主次、把握关键,紧紧抓住现阶段的“牛鼻子”,把有限的政策资源用在刀刃上,有效服务于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逐步建立绿色产业认定机制,有序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开展相关服务。此举也将遏制一些项目以“绿色”名义要资金、要政策,但资金并未真正用于绿色产业的问题。
“漂绿”、“洗绿”现象将得到扭转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标准有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尽管我国目前绿色金融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受政策体制和市场环境“口惠而实不至”的制约,绿色金融一定程度上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目录》的出台,给了绿色金融从业者强大的保障支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绿色项目认定和绿色金融产品设计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一些相关产业指导目录口径过大。最为重要的是,有些绿色金融项目并不能提供系统分析评估,给出相对确定的环境效益评估,也无法与环境质量改善挂钩,存在“漂绿”与“洗绿”风险。
兴业经济研究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师认为,《目录》从产业的角度全面界定了全产业链的绿色标准与范围,绿色信贷标准、绿色债券标准等绿色金融标准有了重要的基础和参考,有助于金融产品服务标准的全面制定、更新和修订,将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建设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
“随着绿色金融各项标准的不断出台与落地,将有效促进和规范我国绿色金融健康、快速发展,我国绿色金融也将迎来标准的逐步统一。”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