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水资源时空调控应综合施策

   日期:2019-03-22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2780    评论:0    
“不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这句俗语道出了降水的不确定性。在长期从事洪水风险管理研究的《水利学报》主编程晓陶看来,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幅很大的基本特征,是我国水旱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人们对于防洪、供水等水安全相关保障有着更为强烈的现实需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纪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为保障水安全,不仅迫切需要不断增强水资源时空调控的能力,在调控过程中如何应对区域间、用水目标间的利害冲突,以及化解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决策风险,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程晓陶2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所谓水资源时空调控,指的是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和采取相应的运行管理等措施,对天然来水在一定时间或不同地域间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趋利避害、以丰补缺的效果。

事实上,水资源时空调控的理念和实践古已有之。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对水资源进行时空调控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以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为代表的重大水利工程,在强化水旱灾害防治、优化水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引江济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已经陆续开工建设。不只是国家层面,一些地方也在积极推进包括引调水在内的水利工程建设。

“从先天缺水的北方,到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南方,几乎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缺水的瓶颈,也都在考虑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水活动,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程晓陶分析道,北方地区粮食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季节性的农业用水量大;南方地区城镇化发展更快,工业、生活用水的保障需求每年都在提升。

由此可见,采取更强有力的工程措施,增强对水资源的时空调控能力,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工程论证、建设和后期管理运维,都需要充分考虑和平衡区域间、用水目标间的利害冲突。

“正常年景,区域间的用水矛盾不明显,一旦供水方也遭遇干旱怎么办?”程晓陶指出,为避免因调水产生区域间的矛盾,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评估调水对供水方乃至流域的生态、经济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调水合理公平,工程建设只是其中的一环,需要从科技、经济、法律等层面加以综合考量。

实地调研中,程晓陶了解到,即使同一个地方,它的治水需求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巢湖历史上是通江湖泊,受长江水位大涨大落的影响显著,或汪洋一片,或干涸见底。上世纪60年代后相继建成的巢湖闸、裕溪闸,将湖水位的变幅从约8.5米减小到1.5米左右,在有利于防洪、灌溉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湖泊环境的自净化能力。

“因此,如何利用水利工程手段在防治水旱灾害的同时,适时适度增大巢湖水位变幅,以利于增加湖泊的自净化能力,就成了新的需求。”程晓陶认为,巢湖治理遇到的变化并非个案,如何增强水利工程的调控能力,通过更为精细化调控,发挥综合治水的效益,是摆在治水者面前的新问题。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