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大学生为秸秆利用出谋划策

   日期:2019-05-22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1405    评论:0    
对于秸秆禁燃后该如何处理,不只政府、农民关心,大学生们也很关注。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九届“祖光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评选结果揭晓,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7名大学生,凭借一篇“秸秆资源化利用调查及分析”的报告夺得了金奖。

这7名学生从2017年11月份开始,历时半年走访了黑龙江省内63个自然村,在秸秆的“大产区”和综合利用较好的地区进行调研,并从经济学的视角总结出了近8万字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姜明辉教授表示,学生们能立足于自身专业关注现实问题,是积极投身社会的一种表现,这份报告或将为黑龙江省及省内局部地区的秸秆处理及综合利用,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结合各村特色,突出“因地而论”

每年秋收过后到转年春耕,是秸秆处理的关键期。詹文韬、杨家宇、董林骁、姜含、孙佳鼎、曲冰雁、曾治平这7名学生的调研,就找准了这个时期。

“我们根据各村特点,以及部分村屯秸秆良性利用的典型做法,归纳出了4个可行性的处理模式,即秸—社—企、秸—社—还田、秸—农—饲—收购和秸—社—饲。”詹文韬同学介绍说,这其中,社是指农村合作社,农是农户,饲则是指饲养、饲料。

记者发现,这4种模式有3种与“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社”有关。詹文韬说,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秸秆处理存在着“规模经济”的问题,而农村合作社是实现“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

作为秸秆处理的下游,各地有各地的优势,或者畜牧业发达,或者建有发电厂。秸秆处理好的地方,往往由农村合作社牵头,依靠所拥有的机械化设备,因地制宜,对秸秆进行处理。如打包运输,使用现代机械设备,可以使包装密度提高,从而节约运输成本;深翻还田,能在控制投入成本的前提下,实现最好的深翻效果。

五常市牛家镇就是一个典型,它附近有一座发电厂,用秸秆做燃料,使当地的秸秆利用率达到了70%以上。农村合作社则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从农户地里收秸秆,对秸秆进行初加工,然后输送给企业。

大庆市龙凤镇刘高手村则是“秸—社—饲”的典型,调查结果显示,把秸秆作为饲料,1头牛一个冬季配合其他饲料喂养,需要8吨的秸秆。

通过资源化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报告并非只分享典型,针对相对偏远的散户,同学们给出的建议是畜牧业与农业联动,由大型肉类经营企业对接农户,提供幼崽,农民用秸秆做饲料喂养,长成后企业回收,不仅使农民增收,而且实现了秸秆“过腹”的生态化处理。这就是报告中的“秸—农—饲—收购”模式。

秸秆综合利用和生态化处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就在去年,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工作奖惩暂行规定》,被称为黑龙江历史上最严秸秆禁燃令。 姜明辉教授认为,这份报告的亮点在于不是单纯罗列问题谈禁燃,而是从经济学角度,建议秸秆处理一方面要依靠有效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通过资源化利用提高秸秆处理的经济效益。当经济价值成为主导,秸秆处理难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据悉,7位学生的调研还入选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项目。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