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上海的酒店将不再主动提供牙刷、梳子等“六小件”,此举主要目的在于倡导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和生活垃圾。
很长时间以来,一次性牙刷、拖鞋、牙膏、香皂、浴液、梳子等“六小件”成为酒店的标配,方便消费者的同时,甚至也成为客人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衡量标准。但是,“六小件”全部为一次性消费用品,使用后就会被丢进垃圾箱,回收能力相当差,产生了大量垃圾。
有人简单算了一笔账:每支一次性牙刷柄约0.01千克,每支梳子0.005千克,仅每天每个房间提供两支牙刷和一把梳子,一年就消耗塑料近20斤。此外,还有盛放浴液等物品的塑料瓶,香皂、拖鞋的外包装等。我国星级酒店有1万多家,每天消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达120万套,价值高达22亿元。而且,这些一次性用品还面临二次处理等问题。
正因为“酒店六小件”浪费严重且产生大量垃圾,故欧美、东南亚等地的一些国家已经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
当然,取消“六小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据悉,从1992年开始,韩国酒店不再提供梳子、洗发水、沐浴露、香皂等一次性日用品,共花了10年的时间才成功取消“酒店六小件”。最初推行这项措施时,客人也很不适应,但在政府的强烈要求以及各方大力支持配合下,措施得以贯彻实施。目前,大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其实 ,国内公众也知道使用“六小件”弊大于利,一些人已经自觉抵制,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法规进行限制或禁止,但因执法不严等原因,收效甚微。对此,笔者以为,取消“酒店六小件”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要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旗帜鲜明反对浪费,强化公众节俭意识。同时,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加大生态环保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说清楚利弊,鼓励人们少用或不用“酒店六小件”,从而为这项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地方政府可参考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法规,逐步限制或禁止使用“酒店六小件”。笔者认为,相关法规内容应包括取消“酒店六小件”的范围、对象、时限、部门责任、单位责任、相关罚则和奖励办法。法规不仅需要严格设计罚则内容,方便有关部门操作执行,还要合理设计奖励内容,调动参与积极性。
第三,作为行业组织,地方酒店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制定出台相关承诺宣言,要求协会单位和人员履行法规要求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同时,经常组织协会单位成员算环保账,理经济账,让经营者认识到取消“酒店六小件”带来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有更多的获得感,以此来促进工作开展。
同时,酒店也要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比如,在取消“酒店六小件”后,酒店可在前台设置自主取用的柜台,或者提供客人用合理价格付费购买的方式等。还可以通过积分奖励等方式,引导入住客人养成绿色生活和消费习惯,支持取消“酒店六小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