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由“宅改”入手推进乡村治理

   日期:2019-06-24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1375    评论:0    
“移风易俗就是破除陈规陋习,我支持!”“跟宅基地改革一样,理事会成员带头!”……仲夏时分,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锦江镇范家村里,一场关于移风易俗的村民座谈会开得热火朝天。“村里的事村民自己办,这是我们宅改后保留的传统,村民充分参与,自然理解支持,办什么事都效率高、效果好。”范家村驻村干部张振华说。

“谁来治理”“如何治理”,是乡村治理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余江区以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为切入点,总结提炼“宅改”方法途径,并将其成功经验从破解“空心村”遍地问题,延伸至整治脏乱差环境、破除婚丧陋习、增进邻里和谐、弘扬文明新风等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初步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让村民在治理中“唱主角”

走进范家村,只见宽敞洁净的道路两旁,是一排排现代化的路灯,红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湖水映衬着木廊亭阁,一派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而在以前,范家村是当地出了名的“后进村”“问题村”,垃圾乱堆、污水横流,且干群矛盾大,村子发展一度在镇里垫底。

2015年,余江区启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村民严格按照“一户一宅”原则退出多占宅基地,实行无偿退出、有偿使用。

“一开始跟炸了锅似的,谁也不肯拆自家的旧房子,一些上门做工作的村干部直接被骂了出来。”张振华说,村民不配合宅改,在范家村是普遍现象。

“宅改是为了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是好事。好事要办好,必须要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余江区委书记路文革坦言,对宅改政策的不理解很大程度上源自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怕吃亏,“那就把决策权交到村民自己手中,怎么改、怎么拆,只要不越过法律红线,都由村民说了算”。

为此,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余江全区1040个自然村建立完善了由村民推选产生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宅基地的退出、有偿使用、流转等一系列方案都根据村民意见拟定并投票通过,理事会成员带头实施。

短短几个月时间,仅范家村就拆除露天厕所146座、猪牛栏95座、空心房64栋,拆除面积约22000平方米,根据规划拓宽硬化道路,建起了供孤寡老人免费居住的“幸福楼”,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民事民办,村民‘唱主角’,一碗水端平,许多村由‘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四年来全区共退出宅基地35937宗4802亩,可满足未来10-15年村民建房需求,一个个破旧村庄变身为秀美乡村。”路文革说。

更重要的是,宅改的意义已超出宅改本身,通过宅改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蓬勃力量。潢溪镇渡口村成立韬奋文化宣讲队等5支群众组织,设立“爱心超市”和“红黑榜”以文化人;锦江镇范家村成立一支女子志愿服务队,58名队员每周一自发集合清扫村里卫生;平定乡洪万村洪家小组青年村民自发设立青农基金会,春节慰问老人,开展“好媳妇”评选,弘扬好村风……

打通乡村治理“任督二脉”

在余江区潢溪镇渡口村便民服务中心,一台触屏式办事服务机吸引了不少前来办事的村民。记者通过平台“办事进度”一栏查询到:“5月30日熊钱风开具证明已完成”“曾想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办理中”……

渡口村党支部书记彭结茂介绍,这是余江区正在推广使用的“乡村治理”网络服务管理平台,村民可通过微信注册实现在线咨询办事。村干部在后台收到村民要办事项后,能在村一级办理的第一时间办理,需要到乡镇或区办理的及时前往代办,真正做到让村民办事“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镇村两级还经常联动服务,碰上时间节点比较集中的业务,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等,乡村干部直接在村里面对面为村民办理。”他说。

“民事村办,让村民足不出村乃至足不出户就能办好事!”余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易长清说,更加完善的村级服务体系打通了乡村治理的“任督二脉”,提高了为乡村百姓服务的广度和效率,让村民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而越来越丰富的村民活动组织也在完善着余江区民事村办的网络体系。各村成立“和事堂”“个人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组织,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很多村开设了“假日课堂”“快乐之家”等互助组织,为老人提供照料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遍布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白理事会”,则不断引导乡村摒弃婚丧嫁娶陋习,大兴文明新风……这些民事村办网络体系,催生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助推村美民富。 
 

微信扫一扫
投稿联系:张先生 13844866317 新闻投稿咨询QQ: 35845245
邮箱:news#ne21.com(请将#换成@)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