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滚滚的热流从华能鹤岗发电有限公司热源首站流向了鹤岗市区。
这是华能集中供热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个工程从去年初立项,5月15日开工建设,10月20日管网封网,到今年1月22日正式供热。华能集中供热工程首次集中供热,面积就达到了500万平方米。
长期以来,鹤岗市一直是采取燃煤供热的方式,燃煤散烧排放的烟气严重污染城市环境,既困扰着各级环保部门,也影响了市民碧水蓝天的愿景。据介绍,华能集中供热项目并网前,全市尚有供热小锅炉42台,分散供热企业19家。这些分散供热锅炉依然在以消耗大量燃煤的方式供热,仍产生着有害气体,同时供热质量也难以达到热网集中供热的标准。
近年来,随着鹤岗市棚户区大规模改造,楼房日益增多,供热需求也大幅增加,对供热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城区现有集中供热热源已满负荷运行,难以承载新增供热面积和分散供热锅炉的并网任务。为寻求供热清洁能源,让更多的百姓住上暖屋子,出于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量,去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对全市集中供热进行了大手笔规划,华能集中供热项目应运而生。
华能集中供热项目,是由位于东山区新华镇的华能发电有限公司鹤岗电厂的两台300MW发电机组和一台600MW发电机组提供热源,利用发电产生的余热进行集中供热。而这些余热输送到市区,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据了解,首先需要在华能鹤岗电厂建设一个供热首站,还要在兴安南桥附近建设一座中继泵站,然后在昌南路与学府路交叉口附近建设一座隔压站。供热管线总长度37.44公里,项目总投资7.9亿元。
一项重大工程,从构思变成图纸,直到最后的建成运行,每一步都凝聚着建设者的心血。华能集中供热工程从无到有,经历了多个无眠的昼夜,上千名建设者殚精竭虑,攻坚克难,创造了鹤岗市供热史上的奇迹,也将载入我国高寒地区集中供热工程的史册。
去年5月15日,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在华能集中供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下,市热力公司、惠生供水供热有限公司、万隆热力供应有限公司、经纬建筑公司、丰麟建筑公司等单位陆续投入人员、设备进行建设,夏日头顶烈日暴晒,入秋昼夜温差不均,市区道路车辆密集,建设单位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迎难而上,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施工难题。
华能鹤岗发电有限公司所处的东山区新华镇海拔110米,而鹤岗市市区海拔192米,高度相差80余米,地形高差成为热网建设和运行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此,建设单位规划建设了中继泵站和隔压泵站。中继泵站在长输管线的运行中起着心脏的作用,可以保证来自电厂供热首站的热水安全稳定地到达隔压泵站。滚滚热流经过长途跋涉,从中继泵站流入市内管网,再经隔压站加压处理后进入千家万户,也使地形高差问题迎刃而解。
市区管线敷设过程中,也经历了多次跨障碍施工,每一个障碍都是对建设者们提出的前所未有的考验。工程穿越国铁矿铁四次,穿越鹤大公路一次,穿越鹤伊公路一次,穿越小鹤立河四次,穿越龙须沟两次,穿越石头河一次。建设单位修建管道桥、跨铁路隧道,采用架空工程、顶管工程、隧道工程,一一破解了这些施工难题。
10月20日,市区20.37公里供热管网的全部工程终于完工了,市区管网工程只用120多天就投入了运行。
华能集中供热工程供热总面积可达1000万平方米,超过了鹤岗市城市供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全市首次实现了全区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翻开了鹤岗市供热的新纪元。项目综合采用了电厂余热利用、大温差输送、多级中继循环泵联动等先进技术,全网实现自动控制、自动检漏、无人机巡查,泵站内实现了无人值守自动监控。中继泵站和隔压站采用丹麦格兰富水泵、瑞典阿法拉法换热器、丹弗斯品牌阀门,各种设备均为原装进口产品,保证了供热系统安全无故障运行。
华能集中供热项目的建成,有效解决了鹤岗市集中供热热源短缺和分散锅炉燃煤污染环境问题,一次性替代全市19家分散供热企业和集中供热单位的区域供热锅炉房,每年可节约标煤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4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480吨,减少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排放1700吨,节能和环境效益显著。
华能集中供热工程,是我国高寒地区第一例长距离供热输送,同时具有中继泵站和隔压泵站的供热系统,其中引用了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既是鹤岗市供热史上的里程碑,也对我省乃至我国高寒地区集中供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