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10点,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金渝大道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装)总部,大数据中心正繁忙运行——10多平方米的LED屏清晰地显示出一幅中国可利用风能分布图,若在与之连接的电脑录入需要的风速,后台会在相应区域自动叠加坡度、离地高度、土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等数据信息,然后精确算出哪些区域适合建设录入风速的风电场。
这是中国海装与国家气象总局联合建设的风资源预测评估平台,是该公司实施绿色设计的重要依据。
去年7月底,由中国海装牵头,联合多家风电产业配套企业申报的《大型风电装备绿色设计平台建设与集成示范》项目获国家工信部、财政部2017年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立项,项目建设期为3年。
中国海装副总经理黄卫民表示,以绿色设计为切入点,经过近1年的项目建设,中国海装绿色制造的理念已经渗透到生产、管理运维等全业务链。
设计环节
哪里适合建风场 数据说话
风资源预测评估平台,就是将全国各地的风资源、气象、地理数据、地形分布等数据采集回来,用特定的数学模型对每个地方的风资源进行分析,目的是让风电场宏观选址更可靠,实现最大效率利用风能。
“以前,我们的风电场选址,需要人工安装测风塔,实测当地风速,在一些条件艰苦的地方,仅仅是安装测风塔就需要半年,效率很低。”风资源预测评估平台负责人王东霞称,现在宏观选址比原来高效多了,输入需求以后,在有限的可选范围内确定风电场的位置,只需要几十秒。
这,就是绿色设计带来的改变。
很多人不明白,原本就属于清洁能源的风电产业,为什么还需要用“绿色”去改造。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风电装备保有量、产销量均位列世界前列,风电开发建设规模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受市场驱动,海上风电、低风速风电领域取得了系列突破,但作为新兴产业,风电行业普遍存在单位度电能耗大、技术上可靠性不高等特点,与绿色制造的内涵存在很大差距。为此,中国海装联合高校和产业配套企业,开展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大型风电装备产品绿色设计平台建设,通过技术、方法和工具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建成绿色设计体系。
生产环节
用众创平台导入绿色理念
“从设计环节入手推行绿色制造,事实上是在为海装的全业务链做一个绿色的底层构架。”黄卫民这样理解中国海装推行绿色制造的决心。
比如现在正在发挥效能的风资源预测评估平台,其实只是中国海装实施绿色设计的手段之一,中国海装正在构建基于LCA(生命周期评价)的大型风电装备绿色设计平台,并对大型风电装备绿色设计关键技术进行内涵研究,建设整个行业绿色设计集成应用众创平台。
“众创平台,就是让供应链企业的设计人员也参与进来,与主机厂从一开始就按照‘绿色’要求协同设计,特别是关键环节和核心部件。”黄卫民说,如果脱离了绿色设计的要求,你的产品就无法与整机匹配,这对于整个供应链系统而言,其实是一个相当痛苦的“重生”,为什么中国海装能做?这与海装供应系统中,很多企业都是中船重工旗下的兄弟单位有关。
以绿色设计众创平台为基础,可以更加直接地掌握风电机组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制造、运维等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电机组齿轮箱轻量化、模块化和高可拆卸性设计和制造,在提高齿轮箱的可靠性和功率密度的同时,实现零部件的互换性,大大降低运行维护费用。
管理运维
制定绿色发展战略规章制度
在中国海装牵头成立的绿色制造事业群中,供应链单位紧密联合,搭建起协同性强大绿色设计众创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制造、维护,“大家联合起来利用绿色制造机制,确保绿色发展思路得到贯彻,提高设计制造效率和质量。”黄为民说。
据了解,中国海装正在建立的大型风电装备绿色设计平台,包括基础数据库的建立、绿色设计关键共性技术和方法研究、绿色设计工具集开发、绿色设计标准,也包括企业绿色管理体系以及大型风电装备核心大部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评估等。
其中实施企业绿色管理体系及标准建设,就是要按照建设绿色制造相关要求,构建绿色管理架构,制定公司绿色发展战略及绿色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企业绿色化管理规章制度。
“我们制定绿色设计标准及规范,还有一个目的是力争上升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达到绿色设计平台评价标准。”黄卫民表示,通过将绿色制造理念渗透到全业务链,中国海装将提高绿色精益生产能力和产品国际竞争力。具体目标为——产品制造技术绿色化率在基期的水平上提高33.25%;制造过程绿色化率在基期的水平上提高21.25%;绿色制造资源环境影响度在基期的水平上下降17.53%;产品综合原材料节省9%;平均发电量提高15%;产品运行噪声降低10%;无故障运行时间提高20%;运输综合成本下降10%。
同时,中国海装将引领重庆市风电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推动重庆市风电产业转型升级,有力支撑重庆市百亿风电产业聚集,提升风电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原标题:中国海装建设风资源预测评估平台,将绿色制造理念渗透到全业务链 风电场宏观选址只需几十秒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