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国积极倡导的战略新兴产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随着产业发展进入新时期,非理性市场竞争逐渐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如何建立科学理性的风电市场,成为当前风电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风电四十年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风电产业开始并网示范研究。1986年,我国首座并网风电场在山东建成。此后,风电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06年1月1日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框架,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收购制度,随后费用分摊、税收优惠、分类阶梯标杆电价等制度和政策相继出台,同时国家连续启动多轮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由此,风电进入黄金发展期,装机容量从2005年底的127万千瓦跃升至2018年6月底的1.72亿千瓦,稳居全球第一,将提前完成2.1亿千瓦的“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年,风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4.76%,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不断开拓新的发展领域。2010年以后,为应对愈演愈烈的限电形势,风电产业开始向中、东、南部转移,内陆低风速地区和高海拔山区逐渐成为风电开发的主战场,保障了风电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与此同时,海上风电突破了关键的施工技术瓶颈,开启了规模化发展进程。截至2017年底,我国海上风电投产容量达278万千瓦,仅次于英国和德国排在世界第三位。
三是机组技术持续进步。多年来,风电设备容量从千瓦级到兆瓦级,金风、远景、上海电气等一批国产设备制造商崛起壮大。目前,国产陆上2MW以上大叶片、海上4MW等机型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中国风电快速增长的需求。在2017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中,本土设备占比超过90%。
非理性竞争矛盾凸显
以国家能源局2018年“5.18”新政(《关于2018年度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为标志,风电产业正式进入竞价时代。由此,风电产业的核心矛盾逐步由电力消纳问题,转变为市场非理性竞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风机价格出现非理性竞争。2016年和2017年,中国风电机组价格连续两年快速下降,今年上半年已经降至3200元/千瓦左右,近期一个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招标中甚至出现了3000元/千瓦的投标价格。风机价格之所以降到几乎无法盈利的地步,其原因一是由于平价上网的电价较低,风电投资商不得不大幅压低设备价格;二是制造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出现了非理性报价的情形,不同企业的2MW机型出现了造价相差300-400元/千瓦、发电量相差1000小时的巨大差别,严重扭曲风电开发实际。竞价上网将从明年开始在全国范围推行,平价上网政策的预期或将引起设备制造产业混乱的价格大战。
二是非技术成本亟待消除。要顺利实现平价上网,必须降低和消除风电非技术成本。一些地方政府将风电资源配置给了不具备技术和资金实力的地方性企业,出现倒卖路条行为,或者在资源分配时提出收取资源费等诉求;还有不能及时落实送出条件造成弃风限电损失。只有消除以上非技术成本,才能还原风电开发真实成本,加快平价上网。
三是技术驱动尚需时日。平价上网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一蹴而就。健康的降价之路不应一味通过压低机组价格来实现,而是依靠技术驱动实现机组发电能力的提升和制造成本的下降。大容量机组技术的研发,高塔筒新材料的应用,生产线的升级革新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若强行在2020年推行平价上网,新产品和技术进步的应用和验证时间明显不足,会导致整机厂家因为市场生存压力而降低创新动力和创新投入,只求加快产品上市节奏,放大机组技术和质量风险。事实上,近年来弃风限电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机组质量和效率问题,高塔筒、长叶片等新技术的应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验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引发批量性的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四是电网规划有待加强。未来几年,国家限制煤电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产业依然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目前弃风限电明显好转,但面对未来可预期的风电增量,消纳压力依然很大。从明年开始风电将全面开启竞价上网,今年年内核准的一批存量保价项目将在未来1~2年内得到产能释放。若电网建设不能明确规划,不能匹配风电场建设速度,限电形势很可能会出现反弹。
理性竞争市场亟待建立
从风电发展进程来看,投资主体从少数几个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发展到今天的百花齐放;电价政策由标杆电价发展到即将推行的资源竞价配置;进入行业的难度由比较困难发展到今天的非常宽松。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风电市场从最初的寡头、垄断竞争,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启了完全竞争。国家要正确引导风电产业建立健康的市场,形成理性竞争。
一是完善风机招标机制。今年以来,风机制造行业自上游向下游挤压的情况逐渐显现。风机制造的重要原材料铸铁从2018年初的3400元/吨涨到11月底的4500元/吨,开发商也不愿轻易让渡利润,夹在中游的风机制造企业苦不堪言。单纯的低价中标机制凸显出严重的弊端,一方面会助长制造商为拿订单虚高承诺电量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风机设备的无节制降价已无法有效向下游传导,一些零部件供应商选择退出风机制造领域,还有一些优质产能流向了利润更高的海外市场,今年已出现塔筒供应紧张的情况。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招标机制,改变低价中标模式,综合考虑风机价格、机组性能、安全性、市场业绩等多个方面,让有责任心、有创新意愿的制造企业体现出市场价值。
二是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度电成本。设备制造成本要通过新技术研发和应用降下来,不能人为硬压下来。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机组发电量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设备停机时间和运营成本,最终实现度电成本的下降,这才是实现平价上网的科学途径。例如,2017年主流机型2.5MW-141、120米高塔筒,与2015年2.0MW-115机型、80米高塔筒相比,由于机组容量、叶片长度、塔筒高度增加等技术创新,在平原高剪切地区发电量可提升15%以上,虽然生产成本也略微上升,但总的结果是风电场度电成本大幅下降。一味压低风机价格,会削减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更加无益于降低度电成本。
三是切实做好电网规划。清晰明确的电网发展规划是指引风电有序建设的必要条件。2017年3月限电问题写入总理工作报告以后,电网公司不断提高重视,严格控制接网批复,加之风电投资商放缓发展速度,限电形势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今年前三季度弃风电量仍高达222亿千瓦时。从长期来看,进一步提升送出能力和消纳能力才是解决限电问题的根本之道。电网企业要明确具体的规划时间表,加快建设步伐,使电网与电源建设规划相匹配。今年9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在今明两年核准9个重点输变电工程,包括12条特高压线路。要确保这些送出线路按规划时间投产,为未来风电消纳提供保障。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