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东濒黄海。南通至连云港有近1000公里海岸线,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发电和用电大省,全国规模最大的省级电力市场。但是,江苏电源单一,95%以上是火力发电,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已成为省域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龙源在此背景下于2003年进入江苏风电市场。
(一) 中标特许权,拿下江苏风电"阵地"
2003年,国家发改委启动第一批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确定江苏如东10万千瓦和广东惠来10万千瓦两个项目作为特许权示范项目。国家启动特许权招标初衷很明确,就是要有效降低风电建设成本,实现风电设备制造国产化,推动大规模风电场的开发建设。
这对于已经将风电确定为未来核心业务,并且处在探索中的龙源集团而言,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拿下项目不仅意味着能得到宝贵的开发资源,更重要的是,龙源的影响力将通过执行项目得到质的提升,龙源势在必得。
回忆那段时间,龙源内部总动员,会聚一批专家精英往返在北京、如东、惠来三地,制订可行性方案,准备投标文件,落实外部条件,测算投标电价,准备了足足三个多月,做出六、七套方案。最后确定如东项目投标上网电价0.6100元/千瓦时。
"三毛九分二每千瓦时"!当招标工作人员报出华睿公司(一家民企)如东一期报价后,全场哗然。就这样,在国家"承诺上网电价最低的投标人为中标人"的原则之下,华睿公司中标。当时我在现场,与能源局史立山处长交换意见讲"不能这样搞,华睿会后悔的"!龙源沒有在第一轮中标,虽然遗憾,但大家更多想到的是汲取经验和调整心态。
2004年,国家启动第二轮特许权招标。选定江苏如东二期15万千瓦、内蒙古辉腾锡勒20万千瓦、吉林通榆20万千瓦(后增加10万千瓦)三个项目,装机规模65万千瓦。参加此轮竞争的有龙源、华睿、华电、华能、北京国际等单位,几番较量下来,龙源在保证基本收益的情况下,以0.5190元/千瓦时和0.5090元/千瓦时的价格,拿下如东二期和吉林通榆(增加的10万千瓦项目经征求龙源同意后给了华能)项目,成了最大的赢家。
中标后,龙源立即着手组织公司设立和团队建设工作。龙源本部总经理助理兼工程部主任王建庭被委以重任,负责龙源江苏风电公司人员选拔和项目筹建等,并兼任公司第一任总经理。当时,我交给他三项任务:"带好队伍、建好工程、搞好前期",二、三年后回京,还有重任,他都做到了。在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是龙源获得第一桶金的地方,公司决定从此公司中选拔精干人员,充实风电队伍。王建庭眼光高,用人标准也高,第一批挑选了十一个人,今天这些人绝大部分成了龙源的中坚力量。他们当中有:金骥(曾任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现任龙源副总经理)、李建生(现任公司党委副书记)、保伟中(曾任公司副总经理、龙源安徽公司党委书记,现任公司总经理)、高宏彪(曾任龙源江苏海上公司副总经理、龙源福建公司党委书记,现任龙源江苏海上公司党委书记)、王健(曾任公司副总经理、龙源安徽公司总经理、龙源辽宁公司总经理、公司总经理,现任龙源江苏海上公司总经理)、王荣华(曾任公司总会计师,现任龙源财务共享中心主任)、陈武艺(现任龙源上海公司党委书记)、迟岩(总部派出,现任中能公司党委书记)。此外,后期又从天生港发电公司挑选了一批干部。其中有,张晞(现任龙源西藏公司总经理)、刘劲涛(现任龙源上海公司总经理)、张钢(曾任龙源江苏海上公司总经理)等。在公司组建中,吸收了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民品公司和雄亚(维尔京)公司(龙源所投资的境外公司)作为参股股东。
(二) 建设多艰辛,实现弯道超车
2005年10月18日上午10点18分,江苏如东环港外滩,亚洲最大风电场,首个国家风电特许权示范项目—龙源江苏如东风电场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当时中标一期的华睿还沒有开工建设)。二期工程共安装100台GE1.5兆瓦风电机组。施工场地位于浅滩潮间带,部分机组处于海陆交界处,涨潮一片汪洋,退潮则为滩涂,地形复杂,施工面狭窄,国内也没有软基滩涂现场施工先例。GE公司委托英国一家公司提出风机基础施工设计方案,每台造价在300万元人民币左右,比龙源投标测算价格超出200万元/台,如按此施工需要增加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对项目来讲,是颠覆性的。龙源联合华东勘测设计院经过多次复杂论证、踏勘、设计,最后提出方案,每台风机基础施工费用平均控制在100万元人民币以内。开始GE不同意中方的方案,后经中方多次交涉才勉强同意(差一点到了打国际官司的地步)。最后确定中方自行设计、美方负责审核的一个折衷方案得以实施,这也打破了GE公司从不允许任何开发商自行进行基础施工设计的先例。这个项目在GE公司内部评价很高,纳入了GE全球2006年优秀项目两个备选项目之一。
二期工程克服重重困难,2006年7月25日,第一台风机基础浇筑完成,8月27日首台机组吊装成功,风机塔筒高80米,叶轮扫风直径77米,均为当时全国风力发电设备之最。2006年10月,首批机组并网发电,改写了江苏省没有风电的历史。
2007年6月,国家首个风电特许权示范项目—江苏如东二期工程15万千瓦全部建成发电,装机水平和建设速度创造多个"全国第一"。6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典礼,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赴克志、国电集团副总经理陈飞等领导出席典礼。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贺电称这一项目"标志着我国风电特许权项目建设开始逐渐走向成熟规范,对于促进我国风电建设的更快发展将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2008年,江苏如东风电场二期工程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2009年作为唯一的风电项目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8年5月10日,江泽民主席莅临如东风电场视察。我陪同国电集团总经理朱永芃一起迎接江主席的到来,做了工作汇报,回答江主席提出的关于风电的许多技术和经济问题。江主席视察风电场控制室,登上风机基础平台,走进风机仔细查看,最后还与风电场全体职工合影留念,为风电场题写厂名。原计划二十分钟的视察时间,延长至近一个小时。
江苏如东二期工程现场接待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
2009年至2015年,龙源江苏公司在南通如东、启东陆地扩建了四个风电场,风电装机达到50万千瓦,为南通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
(三) 转战低风速,谋求新发展
以前,风电开发有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该地区年平均风速达到或超过7米/秒以上,风电场才具备开发价值,低于这个值就属于低风速地区。江苏除黄海海岸线周边地区风速较高外,其他地区均低于7米/秒。
受龙源安徽公司来安项目的启发,龙源江苏公司把开发低风速地区风电项目作为战略转移的重心,因地制宜的提出"立足沿海,拓展内陆"的开发策略,选定淮安市盱眙县丘陵地区作为低风速开发的示范项目(风速低于6.5米/秒)。2012年,江苏首个低风速盱眙一期4.95万千瓦项目投产发电。2014年,连云港东海项目建成投产。目前,已在盱眙、东海等低风速地区投产风电容量40万千瓦。低风速风电场的开发,得益于风电机组的技术进步,这方面远景能源、金风科技和联合动力等做出了很大贡献。
2015年6月,随着江苏大丰三期项目投产发电(2.5兆瓦风机),龙源江苏公司风电装机突破100万千瓦,成为龙源"三北"地区以外,首个跻身百万千瓦级行列的风电企业。
(四) 精细化管理,创造经营佳绩
2010年,龙源江苏公司在集团系统内部率先建设数字化风电场,建立了适应公司实际的多方位、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集办公、档案、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2012年,建成国内风电系统首个省级集中监控中心,实现12名员工24小时对江苏省5个县市、跨越400余公里的七个风电场、九种机型、数百台风机的集中管控操作。
在此基础上,龙源江苏公司成立数据分析中心,利用集中监控中心平台,开展对运行时间较长机组发电性能衰退原因专项分析,对早期投运机组开展设备增功改造、控制策略优化等工作。利用云平台技术,建立风机十分钟运行数据分析模型,分析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找出性能衰退的风机,与制造商一起,制订措施,进行技术改造,使机组在最佳的条件下运行。
到2018年底,龙源江苏公司在四个地级市建成七座风电场(其中低风速二座),总装机容量达到125.45万千瓦,共有风机702台,累计完成发电量167亿千瓦时,实现利税39.88亿元。是目前龙源系统经营比较出色的省级公司。也是原国电集团首家五星级风电企业,并保持至今。
由于江苏省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有限,大规模开发陆地风电场已不可能,但新兴起来的分散式风电开发模式,也许是龙源江苏公司下一个发展和利润新的增长点。
结束语
龙源江苏公司用十年时间,实现风电装机超百万千瓦,利润达到龙源内部最好水平,并且造就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管理干部,员工队伍稳定,爱岗敬业。我认为成功的因素在于:
第一,技术创新,永远贯穿于企业发展之中;
第二,抢抓机遇,永远站在企业发展的制高点;
第三,精细化管理,永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