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是湾区的最大特征,经济发达则是最大优势。湾区能源布局,应把海上能源建设列入海洋经济规划,成为主要构成。”张传卫对此表示。
▲中国能源报记者朱妍采访人大代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董事长张传卫。付拥民/摄
中国能源报:作为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参与者,您对其发展有什么建议?
张传卫:湾区发展,能源先行。无论从世界其他湾区的发展经验,还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一流绿色湾区”的需求来看,建设一套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湾区能源体系都十分必要。
根据以往经验,湾区能源生产和供应体系正在由传统化石能源、集中式大规模生产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智慧能源转型,世界一流绿色湾区和智慧城市群的建设,均离不开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支撑。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为湾区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和经济动力、完善的生态和产业支撑。
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目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是构建其高质量现代化能源体系的八字方针。临海是湾区的最大特征,经济发达是湾区的最大优势。湾区能源布局,应把海上能源建设列入海洋经济规划并成为主要构成。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这套现代化能源体系应如何打造?
张传卫:从结构来看,海上风电,洋流发电,潮汐发电,海水制氢,海水淡化,均可成为鼓励和加大加快开发的能源。海上可再生能源的在粤港澳湾区能源结构中占比应大幅提升,甚至未来10年的新增电力需求,我认为都可由清洁的海上风电提供。
从布局来看,尽量就近建设,减少长途输送,节约使用成本,提高海上能源的利用率。湾区海上风力资源存量大、质量好、可再生,随着清洁能源逐步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阶段,其开发制造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未来综合成本必将低于化石能源。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是全国1/12,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城市群、经济体,能源需求量巨大。要构建一套清洁低碳、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
中国能源报:“挑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传卫: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占据主要供应。以广东为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高达36.9%,化石能源总占比达到70%以上,因此解决能源供给侧结构问题迫在眉睫。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对外依赖度约达80%,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外来能源中,西电东输超过1/3,本地电力生产能力亟待提高。
因电力远距离输送、电网综合损失率和终端用户的电效低,亟待通过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使用效能,解决湾区能源智慧化、低碳化问题。
中国能源报:结合挑战,您对构建现代化、高质量能源体系有哪些建议?
张传卫:我建议,首先是建立适应湾区能源生产消费的协调体系。考虑到湾区城市群制度、体制不同,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规划协调小组。统一协调、规范湾区的能源开发、建设、消费,增加湾区能源安全性。
第二,建立湾区新能源开发建设的政策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国家立法、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建设,运用税收杠杆扶持湾区新能源建设。另一方面,要保持宏观政策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例如广东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已进入导入期向成长期的关键阶段,要持续稳步有序推进。
第三,是发展壮大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产业体系。在产业规划中,把新能源创新、开发、服务和消费作为湾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以海上风电为例,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海上风电增量空间巨大。同理,分布式太阳能利用开发也有着广阔前景。
此外,创新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动力,希望能够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培育扶持新能源企业技术和产业创新体系。例如,建议国家在创新“试验田”中建立容错机制,针对湾区发展的高端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海上风电装备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在首台、首批重大设备运用等方面,给予市场和资源一定的特殊支持,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再如,可考虑成立粤港澳能源研究院,三地政府、社会、企业联合成立湾区能源建设基金,依托广东、香港、澳门的大学进行湾区能源发展研究,培育能源人才。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