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主题是“气候行动”(Climate Action)。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在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气候危机没有疫苗》,呼吁应对气候危机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气候危机没有疫苗
「病毒导致的全球疫情最终可以通过疫苗研发来解决,然而当气候和生态危机不可逆转的爆发时,人类却拿不出疫苗,只能听任文明陷入浩劫 」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没有人会想到一场瘟疫席卷全球,无一处可以幸免。
侥幸的代价
尽管医学专家警告过人类将面临全球流行病的危机,但各国政府、医疗系统、国际组织并没有充分准备。卫生专家对全球大流行病持续数十年的警告,却一直被忽视,反而产生了“狼来了”的麻木。即使在此次疫情之初,有流行病专家预测全球会有数百万人感染时,却被视作耸人听闻。结果此刻全球新冠肺炎确诊已超过200万人,蔓延到世界上200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心存侥幸,却为侥幸最终买了大单。伴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人口聚集和跨国流动,一张由信息、物流、人群编织的复杂“超级网络”,却让人类文明比任何时候更加脆弱:短短三个月,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面临着社会隔离、经济衰退、失业浪潮和粮食恐慌,面临着拯救生命还是挽救经济的两难困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今年将陷入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气候的危机
面对系统性危机,无论是国家、公司还是个体都无法独善其身。除了应对新冠疫情,人类需要着手应对下一场更大和更持久的危机——气候变化。
这个危机对人类影响深远,它破坏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破坏的是所有人共同栖息的唯一星球。
海平面在上升。如果目前气候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扭转,到2050年约有1.5亿人将生活在海平面以下的陆地上,到本世纪末,世界上最重要的沿海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圈都将岌岌可危。但海水上升并不会就此止步,下个世纪海平面还将持续上升。
生态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正在使越来越多的病原体选择人类作为中间宿主。而在生物多样性危机的背后,则是气候变化,它对生物栖息和多样性的影响,远比野生动物交易更为严重和深远。
极端天气更加频繁。气候系统的深层变化,让世界各地的高温、干旱、洪灾、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指数级增加。世界气象组织2020年3月发布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愈发明显的影响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身心健康、粮食安全等方面。
相比冠状病毒大流行,气候变化危机更严峻。病毒导致的全球疫情最终可以通过疫苗研制来解决,然而当气候和生态危机不可逆转的爆发时,人类却拿不出疫苗。
忽视和拖延
全球新冠疫情应对的最大教训是:应对系统危机,最可怕的是“忽视和拖延”,唯有紧急行动方能阻止蔓延。当人类此刻在反思忽视医学专家对疫情的警告时,更不能忽视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灾难后果敲响的警钟。
气候变化始于工业革命对化石能源大规模使用,体现为两百年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渐进累积的过程,但这些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程度的加重而暴露出来,逐步酿成不可逆的趋势,发展越来越难以为继,气候灾难最终酿成一场文明的浩劫。
我们需要理解系统危机的非线性爆发。第一个一百万用了150天,第二个一百万仅仅用了10天。全球大流行病和气候变化都是“非线性危机”。新冠病毒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是从零星开始,前期缓慢爬升,后期几何倍增,最终引发系统的崩溃和全局性危机。
解决气候危机需要紧急行动,此次疫情最宝贵的教训是,对于“非线性系统危机”,早期预防的成本要远低于后期危机的代价。为了避免颠覆式的灾难,全球艰难地达成了巴黎协定的共识,将本世纪气温上升控制在2度之内。要实现这个目标,人类必须在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净排放为零。
零碳经济机遇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城市和地方政府、以及一些国家,都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人类零碳转型不仅是挑战,更是孕育绿色经济的巨大机遇。
2019年年底,新任的欧盟主席推出了European Green Deal(“绿色新政”),为欧盟在2050年实现零碳提出了一个宏伟战略,要把欧洲在2050年前建成全球首个“碳中和”的大洲。这个新政计划在能源、工业、生产和消费、基础设施、交通、粮食和农业、建筑全面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今年4月10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国家将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同时指出了清洁化、低碳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若能越早向零碳坚定转型,将能越早在全球绿色产业中占据引领位置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经济性上已等同化石能源,而快速进步的技术将使可再生能源成本大幅领先。智慧化的清洁能源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引领产业变革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更能降低经济的运行成本和环境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在2050年前,风电和光伏将在发电领域成为新的煤炭,动力电池和氢燃料成为新的石油,智能物联网成为新的电力网络。人类至此进入一个美好能源时代。我们不仅有机会避开了这个“没有疫苗”的气候危机,而且将建立一个数万亿级的全新绿色经济体系。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