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少年都有一颗仗剑闯天涯的侠义之心,因为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金庸梦。
1961年7月6日,金庸先生一生得意之作“射雕三部曲”的最终章,《倚天屠龙记》开始连载。书中第一大教派,明教立派于新疆昆仑山脉,光明顶。时空转换,1998年,这里又诞生了一个擅于御风的门派——金风派。
如果说以风御剑是武侠的终极境界,那么金风派则是以器御风,化风为电。有了电能,上可达九天揽月,下可至五洋捉鳖。金风派以直驱永磁技术为核心,依托众多现代科技打造的智慧风机就是这样的御风神器。
众所周知,御风术,需借风,不同地域风势千变万化,风机选择也必须“因风制宜”。早年间,御风术多用于中高风速的“三北地区”,坊间传言,江南御风难。此后经年,金风派掌门人及门下弟子潜心研究,终获超低风速机组,可于华夏中东部和南方低风速地区御风发电,造福当地居民,此谓侠之大者。
术之突破
华夏自古有谚:湖广熟,天下足。从农耕时代起,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经济就相对发达,对人力、畜力、水力的需求很大。到了现代,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更加旺盛。金风超低风速机组的诞生很快获得了数千万千瓦的应用空间。
桃花山,位于湖北石首东部,由280座大小山峰组成,地形崎岖复杂。五年前,金风派弟子前往桃花山测风,发现此处年平均风速仅为5m/s,风资源条件着实有限,而金风超低风速机组正好大展拳脚。
金风派在桃花山地区选用GW115-2.0MW超低风速机组,该款机组身材高大,善于捕风,尤其是叶轮直径长达115米,扫风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相当于25个篮球场。在被带上桃花山之前,GW115-2.0MW已经历过重重测试,可靠性极强。金风精准选址,配合防冰冻及降噪解决方案,让桃花山风电场成功实现优异运行,每年为4万户家庭送上清洁电力。
御风术在桃花山的成功应用,在江湖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意味着,人类对风的探索更近一步,御风术即便在低风速区域也能大展神通。于是,无数个“桃花山”在华夏大地拔地而起,金风的机组也接连在射阳临海农场二期、连云港和风灌西等风电场中大放异彩。
然而金风并不满足于此。在门下众多弟子的持续努力下,御风术在低风速区的运用仍在不断突破,风机装备仍在不断升级,其中,最新款超低风速机型GW150-2.8MW更高更大,扫风面积近1.8万平方米,相当于2.5个足球场大小;紧凑的结构设计也让风机变得更为轻巧,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超低风速机组的推出使低风速区域变成分散式风电建设项目的主战场,风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升,“电从身边来”也不再是天方夜谭。
术之创新
现代御风术在低风速区实现突破的同时,金风派在传统的中高风速区也不断推陈出新。在华夏北方地区,伴随着优越风资源而来的,往往还有高海拔和恶劣气候。如位于河北坝上张北县与坝下万全县交界之处的中电建水泉风电项目,极端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4.8℃,最大风速达42.2m/s,相当于二级飓风的风速。除此之外,该场区内文物遗址众多,可利用空间有限也成为了金风施展御风术的挑战之一。
再三权衡下,金风派弟子采用低温型GW110-3.0MW智能风机,在适应当地风况和低温环境的同时,单机容量更大,所需机位点更少,极好地保护了当地文物,高效地利用了风能资源。在建设完成后,金风又采取了精益化运维管理,让该项目成为了冀北地区上网小时数排名最高的风电项目。
去年,金风在已有的3S平台基础上再次推新,发布了新一代4S平台风机:GW136-4.8MW和GW155-4.5MW两款智能御风神器,设计平均风速分别为8.5m/s和7.5m/s,最大风速分别可达59.5m/s和52.5m/s,可抵御“利奇马”这类超强台风,能适应不同中高速风区风况条件,让御风术在“三北”高风速地区大基地项目的施展中更得心应手。大基地之于风电乃襄阳之于江湖,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金风面向大基地项目的4S平台智能风机在充分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上,还在项目开发前期阶段实现全链条、无死角的精准测算与设计,不断优化的机型配置和排布方案,项目建设期实现精益化管理,并采用直驱永磁技术路线,满足大基地风电项目对并网友好的突出要求,充分发挥御风术的成本优势。金风派门下弟子深知,只有规模化发展风能,使其成为具有经济性和高效性的能源替代,才能真正广为民用。
如同大侠郭靖站在襄阳城头对杨过所说:“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只有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才能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每一个金风派弟子也始终怀揣“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的使命,集御风术之大成,不断突破,矢志创新,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高可靠性的智能风机,承担全球能源转型的重任,践行御风为民的理想,终有一日必能成为造福万民的真正大侠。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