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建设千亿新能源产业园区
围绕新能源产业链条,渭南高新区紧抓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机遇,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重点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鼓励动力电池企业投入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全力打造动力电池第五大产业集群,将渭南建成西部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渭南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规划占地4000亩,集关键技术研发、核心部件生产及整车制造、展示体验、物流仓储商业配套等功能为一体。主要包括制造区、研发区、仓储物流和商业生活区四大功能区。其中制造区占地2000亩,主要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及整车制造区。
研发区占地1000亩,主要包括研发中心、展示体验中心和示范充电站三大板块。物流仓储区占地300亩,主要建设物流仓储基地,满足园区内制造企业物流配送需求。
商业生活区占地700亩,主要建设人才公寓及商业设施,可为高层次人才、企业员工提供完备的休闲生活环境。建成新能源汽车展示及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全程监控全市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情况。着力引进动力锂电池新型绿色电池制造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核心配套产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支持沃特玛、天臣新能源、星美等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提升,加快帝亚一维经济型电动车项目建设,推进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落实中能东道新能源动力总成、精进科技电机等5—6家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项目,努力打造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及示范应用基地。
目前,总投资50亿元的沃特玛新能源汽车电池一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天臣新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一期二期项目已于2016年全部建成投产;此外帝亚一维经济型纯电动汽车项目、天臣新能源电芯总部基地项目已成功落户,高新区千亿新能源产业园区聚势腾飞!
抢占中国3D打印产业制高点
2013年,渭南高新区在国内率先启动3D打印产业培育工作。四年来,高新区牢牢抓住培育产业链这条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围绕材料研发、工艺设计、设备制造、产业应用,加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挥3D打印产业基金作用,加快先进技术、优势企业聚集,率先在航空航天、模具制造、医疗器械、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等领域实现3D打印规模化应用,并摸索出3D打印“6+1”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建成460亩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引进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团队、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教授团队、中国钢研安泰科技三个技术团队,和业内43位3D打印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行业高层次人才的集聚;通过参股、控股行业核心企业,建设快速制造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陕西增材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金属粉末材料工程中心等一批行业协同创新机构,努力实现国产装备、材料及技术的突破;围绕3D打印技术产业化,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2.5亿3D打印创投基金,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成立3D打印产业投融资担保机构,引进了一批风险投资机构,打造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园区连续三年承办全国性3D打印产业化会议,培育和孵化28户企业,涉及3D打印材料、软件、装备、应用服务等领域,企业累计申请专利400余项,100多项研发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2016年,新引进企业15户,企业总数达36户,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上缴税金950万;7个在建产业类项目进展顺利,年底前运营投产。新引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3D打印团队2个,引进博士12人,中高级职称以上人员23人。园区企业数量、营业收入、高层次人才数量较2015年翻了一番,在3D打印产业化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力争到2020年,3D打印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3D打印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基地。
新材料产业聚势腾飞
作为中国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区建成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起步区460亩,为企业提供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流程服务;引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钢研等国内有影响的研发团队,发起设立国内第一支3D打印创业投资基金,建立了激光成型、检验检测等10个公共服务平台。
经过定向培育,渭南3D打印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已成为渭南乃至陕西的特色产业“名片”,先后获得中国医学3D打印技术创新发展基地、陕西省新型工业化(3D打印)产业示范基地和陕西省3D打印技术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称号,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欢迎更多3D打印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生物材料、精密铸造和3D打印产业化应用等领域的项目落户。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依托海泰电子等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培育TFT-LCD、LED、OLED等系列液晶显示材料上下游关联产品和配套企业。重点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钛合金及非金属3D打印材料、粉末冶金、雾化粉末等新材料,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力争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形成1—2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