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当地时间6月16日,以“创新引领、标准推动、合作共享、互联互通”为主题的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德国法兰克福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主办,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委员会、西门子公司协办。来自国际能源署、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等国际组织和19个国家的政府机构、电力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制造厂商等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参会,交流新能源发展成果和经验,探讨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共同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IEC副主席舒印彪作大会致辞并做了题为《深化合作应对挑战共同推动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中国驻德国公使级参赞王卫东作大会致辞。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局长何丹·邵思腾、葡萄牙科学技术及高等教育部部长曼纽尔·埃托尔、德国能源署署长安德烈亚斯·库尔曼、俄罗斯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管理委员会成员罗曼·别尔德尼科夫、中国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向海平、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总经理恩思哥·汉斯、西门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塞德里克·奈柯应邀出席大会并做主旨发言。
当前,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会议认为,实现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是核心举措,能源生产消费全面再电气化是基本途径,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网是基础平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逐步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提供了可能。同时,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还面临许多难题和挑战,主要包括大规模高比例接入带来的系统安全性问题,开发重心逐步向偏远地区转移带来的远距离输送问题,以及开发成本偏高带来的技术经济性问题。与会专家学者结合本国、本地区、本企业实际,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从技术、标准、合作、电网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大家认为,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引领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坚强的电网设施和完善的标准体系是推动新能源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国际交流合作,对凝聚合力、破解难题同样至关重要。
舒印彪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服务新能源发展的实践和举措。通过发展特高压输电,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提高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动标准建设和国际化,积极支持和服务中国新能源发展。截至2016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1.3亿和0.7亿千瓦,是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自主研发了全球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运、在建特高压工程20项。累计安装智能电表4.27亿只,建成多端柔性直流、统一潮流控制器、国家风光储输等多项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建成了覆盖中国121个城市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和接入16.1万个充电桩的智慧车联网平台,为100万辆电动汽车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务。过去20年,国家电网是全球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电网。
舒印彪认为,促进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可以从电网建设、技术创新、政策机制、社会参与四个方面综合发力,其中,加快电网互联互通是基础,强化重大技术创新是关键,精准设计政策和市场机制是保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是客观需要。舒印彪代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和IEC表达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合作的意愿。面对“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国家电网公司期待与各国能源企业强强联手,推进沿线电网互联互通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何丹·邵思腾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德正在共同领跑全球新能源发展,两国都在经历能源转型,这不仅必要而且能带来就业机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德国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的6倍,德国可以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学到很多新能源的发展经验。
王卫东在致辞中指出,随着全球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大规模并网消纳成为新的挑战。这是各国均需面对和解决的共同问题。相信通过深入研讨以及今后长期不懈的合作和努力,一定能够达到加强国际能源电力合作,增强能力、应对挑战、促进发展的长远目标。
曼纽尔·埃托尔表示,新能源为未来若干待人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基石,科研与教育是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原动力,但这不能只依靠政府,还有赖于市场,依靠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等顶尖企业的推动。
大会还安排了以“监管政策、市场机制、规划发展”“运行控制、技术和发展”为题的两组高层对话,举行了以“新能源发展政策与规划”“新能源市场及监管”“新能源预测、调度运行及储能技术”为题的三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代表就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提高新能源大规模接入能力、完善市场机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取得丰硕成果。
大会期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德国能源署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与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开展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发展。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