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能源革命破题 “山西蓝”风光可期

   2017-06-21 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李亮子2860
核心提示:如今,“大同蓝”已成为山西省践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典型代表。为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山西省发改委新能源办公室(以下简称“新能源办”)紧紧围绕“能源发展与生态恢复并举”的中心思想,依托该省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由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转型,化石能源向再生能源转型,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在连续几年雾霾围城的北方,山西省大同市的天空犹如被清洗过一样,显得格外蓝。从“黑锅”蔽日到白云满天,大同从一个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华丽转身成为山西省空气最好的城市。如今,“大同蓝”已成为山西省践行“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典型代表。为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山西省发改委新能源办公室(以下简称“新能源办”)紧紧围绕“能源发展与生态恢复并举”的中心思想,依托该省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由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型,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转型,化石能源向再生能源转型,加快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68万千瓦,占比全省发电总装机13.98%,新能源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其中,风电已经成为该省继火电之后的第二大电源,有力促进了山西省能源结构的调整。
 
“光伏+”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大同蓝”作为煤都亮丽的名片离不开光伏产业在当地的发展。
 
“我们从2014年就开展了光伏课题研究,探索光伏建设规模管理新模式。积极谋划全省光伏发电项目布局,编制完成《大同采煤沉陷区光伏产业基地发展规划》,为大同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做好了前期准备。”山西省发改委新能源办公室主任程志刚对记者介绍说,“以规划引领大同采煤沉陷区打造成全国的生态恢复示范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一系列措施是新能源办所做的努力。”
 
2015年6月,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准了在山西大同采煤沉陷区建立光伏“领跑者”基地,新能源办第一时间把文件下发到地方发改委,省发改委作为指导单位,充分放权给地方政府。管放结合的模式,让地方政府在光伏“领跑者”项目的实际运作过程中避免了事事请示汇报、样样等省里批准的麻烦。
 
如今,荒芜多年的采煤沉陷区已经蜕变成一个“光伏新技术示范地、领跑技术实践地、先进技术聚集地”,当之无愧地成为“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典范,对全国乃至世界的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一切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新能源办对于光伏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为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革命”向纵深化发展,新能源办充分利用“光伏+沉陷区治理”“光伏+扶贫”“光伏+农业生产”等模式,积极推进全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大同就是其中发展光伏产业先行先试的试点。
 
“省级发改委不应该盯着具体项目,而应该立足当地资源,顺应国家政策,提前做好谋划和服务,推动地方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程志刚说,“要响应中央简政放权的号召,充分授权给地方政府,充分相信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让行政效率获得大幅提高。”
 
近年来,山西省光伏产业的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2014年,全省光伏电站规模44万千瓦,2015年是该省光伏发电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光伏装机比2014年增长了69万千瓦。2016年,光伏装机297万千瓦,与之前两年相比,规模迅速扩大,新增投资高达114.2亿元。
 
目前,新能源办着力推进阳泉、芮城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建设,积极向国家能源局争取大同二期等地光伏基地的批复。
 
“今年还会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光伏扶贫项目建设。按照省光伏扶贫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光伏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省光伏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要求,规范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管理,确保全面完成光伏扶贫工作建设任务,有效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程志刚表示,光伏扶贫,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让扶贫工作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从源头出发促进风电发展
 
在山西省朔州市的织女泉风电场,蓝天白云间,一架架乳白色的大风车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长长的三叶扇翼随风而动,把人们带到童年对风车的美好回忆之中。这是晋北三市中若干风电厂的一个普通场景,但却映射出新能源办从源头出发,解决风电发展问题的决心。
 
“新能源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工作部署,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其中的重点在于促进风电产业化发展。”程志刚说。
 
从2014年开始,新能源办针对风电发展做了一系列准备。一方面,争取国家第五批风电核准计划,做好风电规划和消纳能力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强风电多渠道消纳市场机制建设等多项工作。
 
新能源办还未雨绸缪,率先在全省建立了风电项目月度报告制度,该制度能及时了解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为避免省内风资源条件较好的大同、朔州和忻州三市出现弃风现象,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新能源办启动晋北风电基地规划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利用风能资源,减少弃风情况发生。”程志刚介绍说,2016年,新能源办编制完成了《晋北风电基地规划》,提出利用国家已批复的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通道,采用“风电加火电”打捆外送的方案,逐步提高了全省风电外送能力。
 
此外,新能源办还编制并印发《山西省2016年度中南部风电开发建设方案》,涉及规模达160万千瓦。
 
为了快速实现让“大同蓝”到“山西蓝”的转变,新能源办在推进风电取暖方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山西省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的实施意见》为风电清洁供暖工作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多年来,大同市古城内的平房居民取暖主要靠燃煤,为了治理燃煤污染,仅2015年~2016年两年间,该市用于型煤补助的资金达到2000万元。如何减少政府补贴又能实现清洁取暖,程志刚认为,在全省重点推进大同市和忻州市风电供暖试点工程,探索清洁能源供热工程与大型风电基地协同建设的运行机制是最佳选择。
 
由于新能源办的科学谋划,措施得当,山西省风力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呈现逐年向好的势头。2015年,全省风电装机累计达到668.88万千瓦,新增183.88万千瓦,比2014年增长37.9%。2016年,全省风电装机累计达771万千瓦,风电投资再创134亿元新高。
 
多种新能源产业齐头并进
 
新能源资源除了光伏和风电之外,还有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多种形式。尽管这些形式在新能源产业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综合利用起来,仍有巨大潜力。
 
山西省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秸秆,常年总产量约991万吨。稳定的秸秆资源为生物质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山西省生物质发电从2014年的26.5万千瓦,到去年已经实现37.3万千瓦。晋中、运城、长治、忻州等地区利用秸秆资源建设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成功运作,进一步丰富和创新了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和途径。
 
为摸清全省地热能资源的地区分布、利用现状和可开发潜力,新能源办积极推进各市开展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资源普查勘探和资源评价工作。
 
有了前期充足的准备,新能源办在太原、运城两地,建设一批利用中深层地热能进行冬季供热,此举让规模化推广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示范项目成为可能。
 
此外,为了集中优势解决山西地热资源“散、乱、小”的发展弊端,新能源办积极协调中石化新星公司推进利用中深层地热能向太原市经济开发区、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等10个小区进行冬季供热,提升了全省地热能利用规模化水平。
 
燃气发电、抽水蓄能等多种新能源利用形式也在全省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全面铺开。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燃气发电已达到403万千瓦;浑源150万千瓦、垣曲120万千瓦两个抽水蓄能站点也在稳步推进中。
 
记者从新能源办了解到,2017年,山西全省新能源行业发电装机力争达到2097.3万千瓦,预计新增339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预计达到900万千瓦,新增120万千瓦;太阳能装机预计达到500万千瓦,新增2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预计达到40.3万千瓦,新增3万千瓦;燃气发电装机预计达到410万千瓦,新增16万千瓦;水电装机保持244万千瓦。
 
在既定目标的指引下,如今的山西省发改委新能源办已做好了风电、光伏、燃气发电、抽水蓄能、地热等多种形式新能源发展的全面规划。
 
与此同时,新能源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恢复作用也在逐步显现,取得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由于“大同蓝”的吸引力,2016年大同市全年旅游总收入累计363.3亿元,同比增长29.2%。2017中国大同古都灯会,吸引了430多万游客,创下了大同冬季旅游的新纪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同蓝”将在全省普及,山西省不仅能拥有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绿水青山”,也同样会收获它带来的“金山银山”。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