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美股讯)大全新能源预计将于10月7日赴美国纽约交易所IPO,代码DQ,大全新能源此次将发行价区间定为10.5至12.5美元,准备发行800万股ADS,预计融资9200万美元。i美股对该公司的相关情况分析如下。
1.本质上一家多晶硅材料生产商
尽管大全新能源的名字中含有“新能源”,公司的光伏组件生产线也在今年5月份初步投产,但是其本质上还是一家以生产多晶硅为主的原材料供应商。
2010年上半年,大全新能源的总营收为9758万美元。其中有92%的收入是来自于多晶硅材料的生产销售,剩下的8%则来自于代工产生半成品――硅片。
按照大全新能源在招股书中披露的发展计划,哪怕是到了2012年年底,完成了一系列产业垂直整合之后,该公司的主营收入依然来自多晶硅材料的生产销售。届时,除拥有硅片250MW、光伏组件200MW的年产能之外,多晶硅的生产规模也将由现在的年产3300吨大幅提高到年产7300吨。大全新能源依然是一家典型的多晶硅材料生产商。
2.多晶硅生产不具备竞争力
众所周知,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企业大多采用改良西 门子制造工艺,不仅在核心技术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相当数量的生产设备也是依赖外进口。国内企业所谓的竞争力更多是来自于低廉的电价。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国内不少地区为了吸引到投资,给予企业很低的电价,低电价导致多晶硅企业的“低成本”含了水分。江西某市的工业用电是0.53元/千瓦时,而当地一家多晶硅厂获得的电价则是0.4元/千瓦时。保利协鑫一位管理层也表示,在北部及中部地区(如四川、内蒙古等),一些中小多晶硅厂拿到的电价也较便宜。“国外多晶硅30美元/公斤的低成本,是建立在1元人民币/千瓦时的电价基础上,而中国则是在用便宜的电价生产多晶硅。”一电力公司管理层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给出的数据,国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将多晶硅制造的耗电量控制在每吨15万度。简单计算发现,若电价上涨0.2元/千瓦时,1万吨的多晶硅,其成本将上升3亿元。
由于生产多晶硅是一个高能耗的过程,大全新能源在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其多晶硅生产的主要成本来自电力成本。随着多晶硅制造越来越多的受到“高污染、高能耗”的质疑,如果一旦享受不到优惠的电价,中国多晶硅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将不复存在。
3.多晶硅长期来看供大于求
长期来看,多晶硅生产还存在着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问题。晶澳太阳能(JASO,8.30,+1.10%)首席执行官方朋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球多晶硅厂的第一梯队――瓦克、Hemlock公司明年(2011年)已能满足市场90%的需求;其他第二梯队产能上来之后,多晶硅供应量将超过实际需求的10%,加上第三梯队的话,市场将多出80%的产品。”
尽管近期多晶硅现货价格大幅提升到了80美元/公斤,相比低迷时的50美元/公斤已上涨了60%。但由于2008年后期开始出现的硅材料供大于求和光伏产品终端价格不断下降的压力,今年上半年大全新能源的多晶硅销售价格较2008年下降了78%。由此也带来了大全新能源利润率的不断下滑。
大全新能源也在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受市场供求状况影响其多晶硅的售价很可能会持续走低,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其盈利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
4.可替代技术的发展进一步降低对太阳能级多晶硅的潜在需求
薄膜电池技术已经很好的商业化,作为传统晶硅电池技术的可替代技术其单位用硅量降低很多。特别是非硅基薄膜电池技术(如碲化镉薄膜电池,世界最大的光伏企业――美国First Solar Inc. 就是采用的该技术)完全不需要硅材料,随着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进一步加剧多晶硅市场的供大于求,并给太阳能级硅材料的需求前景带来极大变数。
作为光伏发电技术的可替代技术,光热发电技术(CSP)也不需要多晶硅材料。光热发电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正在逐步铺开:2009年10月“中国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我国首轮太阳能光热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也在今年启动。至于拥有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的西班牙、美国加州更是捷足先登,相继建成了多座光热发电站。
0 条